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逗红轩全解石头记之第三十三回 手足耽耽小动唇舌 不肖种种大遭笞挞

http://www.newdu.com 2017-10-29 中国文学网 逗红轩 参加讨论

    “紫檀堡”即“双树堡”
    关于“不肖种种大遭笞挞”之“不肖种种”,焙茗道:“却是为琪官金钏姐姐的事……那琪官的事,多半是薛大爷素日吃醋,没法儿出气,不知在外头唆挑了谁来,在老爷跟前下的火。那金钏儿的事是三爷说的,我也是听见老爷的人说的。”
    “金钏之事”,指万历四十四年(1616)努尔哈赤建立后金。“琪官之事”,指崇祯九年(1636)皇太极称帝,改“金”为“清”,此其一也;其二,本回忠顺亲王府长史官上门索取琪官,指崇祯十六年(1643)皇太极第九子福临(顺治帝)登基,即将入主中原。
    《红楼梦》中有两个亲王,一为“义忠亲王”,即第十三回之“义忠亲王老千岁”,代指多尔衮,多尔衮死后被追尊为“义皇帝”。而薛蟠亦多尔衮,所以“义忠亲王”即薛蟠即多尔衮。薛蟠将义忠亲王之“樯木”捐出作了秦可卿之棺材板,犹如谓清朝早已为北京朱明准备好了棺材板,意指北京朱明虽直接亡于大顺(参见第十三回“秦可卿即崇祯帝”),但实亡于清。明清之间长达三十年的战争,加重了明朝百姓的负担,掏空了明朝的国库,使明军精锐丧失殆尽。这是明末农民起义爆发并发展壮大的主要原因,并导致崇祯十七年(1644)李自成从西安直趋北京,推翻北京朱明。
    《红楼梦》中的另一个亲王即本回之“忠顺亲王”,指顺治帝福临,“琪官”即清朝之传国玺(见第二十八回“红绿牵巾”)。贾政道:“那琪官现是忠顺王爷驾前承奉的人,你是何等草芥,无故引逗他出来,如今祸及于我。”宝玉道:“究竟连‘琪官’两个字不知为何物,岂更又加‘引逗’二字!”那长史官道:“既云不知此人,那红汗巾子怎么到了公子腰里?”那么琪官究竟被宝玉“引逗”到何处去了呢?宝玉道:“听得说他如今在东郊离城二十里有个什么紫檀堡,他在那里置了几亩田地几间房舍。想是在那里也未可知。”
    所谓“东郊离城二十里”之“紫檀堡”,指宁远城(今辽宁省兴城市)“东郊离城二十里”之“双树堡(pù)”(今兴城市东北双树乡双树村)。明朝在山海关和辽阳之间共设有十九处驿站和十九处递运所,双树堡就是宁远卫辖区内的一处递运所,东距宁远城二十里左右。
    宁远居辽西走廊之中部,扼辽西走廊之咽喉,“内拱岩关,南临大海,居表里之间,屹为形胜”。天启二年(1622),后金逼近明朝辽东的军事重镇广宁(今辽宁省北镇县),辽东巡抚王化贞弃城逃跑,经略熊廷弼也被迫退入山海关内,辽东陷入危机。朝廷任命孙承宗为兵部尚书主持军事,孙承宗推荐袁崇焕为山东按察使佥事;推荐王在晋为辽东经略,取代熊廷弼。王在晋准备划山海关而守,遭到袁崇焕等人的反对。袁崇焕力主“若保关内,必保关外,若保关外,必保宁远”,得到孙承宗支持。天启四年(1624),袁崇焕筑宁远城。经数年艰辛努力,明军布成宁(远)锦(州)防线,成为阻挡后金骑兵的屏障。袁崇焕凭借这道防线,于天启六年(1626年)取得“宁远大捷”,使努尔哈赤“重伤不治”;天启七年(1627年)又取得“宁锦大捷”,重创皇太极。这道防线不仅确保了山海关免受攻击,而且在此后的二十余年间,基本上稳定了辽西走廊的战局。崇祯十五年(1642),洪承畴在松锦之战中兵败被俘,吴三桂逃归宁远,招集溃卒,重新集结兵力。
    松锦之战明军精锐尽失,而一度转入低潮的农民起义又死灰复燃,发展迅猛,已成燎原之势。崇祯十五年(1642)正月,洪承畴尚困松山城中,崇祯帝便与兵部尚书陈新甲密谋议和。二月,松山城破。三月,陈新甲命人秘密赴宁远与锦州清方联系。四月底,陈新甲再次奉旨遣人往沈阳议和。皇太极在致崇祯皇帝书中提出了议和条件:“每岁贵国馈黄金万两,白金百万两,我国馈人参千斤、貂皮千张;以宁远双树堡中间土岭为贵国界,以塔山为我国界,连山适中之地,两国于此互市。”(《清太宗实录》)据史料记载,“帝(崇祯)既以和议委新甲,手诏往返者数十,皆戒以勿泄。外廷渐知之,故屡疏争,然不得左验。”一日,议和使臣将议和详情报与陈新甲,陈新甲阅后置于桌案,其家童误以为是日常对外公布的“塘报”,“付之钞传”,于是“言路哗然”。而“新甲不引罪,反自诩其功”。崇祯帝“恶其泄机事,且彰主过”,遂将陈新甲下狱弃市。(《明史·陈新甲传》)明清议和就此夭折。
    明朝松锦兵败求和,皇太极提以宁远和双树堡中间的土岭为明朝国界,是要将清朝的管辖区域推进到土岭之东的双树堡,也就是说清朝皇权往西将可及于双树堡。而琪官即清朝之传国玺,代表清朝皇权。所以宝玉之所谓“无故引逗”琪官,实际上指崇祯十五年(1642)明廷之求和。而琪官之所谓“紫檀堡”,实际上指清朝入关前其皇权可及之最西处,即“东郊离城(广宁)二十里”之“双树堡”。
    “忠顺亲王”即顺治帝福临,忠顺亲王府长史官到贾府索取琪官,指福临即将即皇帝位,所以说琪官“断断少不得”。崇祯十六年(崇德八年1643)八月九日,皇太极“暴逝”,八月二十六日,福临在沈阳(盛京)即位。第三十四回,“大遭笞挞”后的宝玉梦见蒋玉菡“诉说忠顺府拿他之事”,则指清军经双树堡(辽西走廊)入关。崇祯十七年(1644)三月,清朝侦知明军弃宁远入关,判断明朝正面临严重危机。四月初,顺治帝授权多尔衮“代统大军,往定中原”,清朝兵发沈阳。在进军途中多尔衮接到吴三桂的书信,改变行军路线,经锦州、宁远,直扑山海关。多尔衮在山海关先逼吴三桂剃发降清,后大败李自成,进而入主北京。此即贾政之所谓“无故引逗他(琪官)出来,如今祸及于我”,指松锦之战后,宁锦防线瓦解,明朝门户大开,导致清军能直扑山海关。贾政代表明朝。
    所以所谓“不肖种种大遭笞挞”之“不肖种种”,实指清朝从努尔哈赤建立后金到顺治帝即将入主中原的发展过程。
    “小动唇舌”之贾环先代表明军逃卒,后代表明末农民军。崇祯十七年(1644)正月初一日,李自成在西安正式建立大顺,改元永昌。初八日,李自成率大军从西安出发,向北京进军。北京朱明已是个空架子,农民军势如破竹,三月初已兵临宣府城下,直逼京师。
    “那宝玉听见贾政吩咐他‘不许动’,早知多凶少吉,那里承望贾环又添了许多的话。正在厅上干转,怎得个人来往里头去捎信,偏生没个人,连焙茗也不知在那里。正盼望时,只见一个老姆姆出来。宝玉如得了珍宝,便赶上来拉他,说道:‘快进去告诉:老爷要打我呢!快去,快去!要紧,要紧!’宝玉一则急了,说话不明白;二则老婆子偏生又聋,竟不曾听见是什么话,把‘要紧’二字只听作‘跳井’二字,便笑道:‘跳井让他跳去,二爷怕什么?’宝玉见是个聋子,便着急道:‘你出去叫我的小厮来罢。’那婆子道:‘有什么不了的事?老早的完了。太太又赏了衣服,又赏了银子,怎么不了事的!’”
    三月六日,崇祯下令弃宁远,征召全国兵马“勤王”,却几乎无人响应。山东总兵刘泽清谎报坠马受伤不奉诏,吴三桂则“迁延不即行,简阅步骑”……只有蓟镇总兵唐通率八千人马抵京,但随即献居庸关投降。刘泽清、吴三桂等即明朝处于危急关头的所谓“聋婆子”。而所谓宝玉“说话不明白”,指明朝廷在撤与不撤宁远的问题上优柔寡断。早在正月十九日崇祯就提出了调吴三桂守北京的想法,但明朝君臣都害怕承担“弃地”的责任,互相推诿,错失良机。
    崇祯十七年三月十九日,李自成攻入北京,崇祯帝自经殉国。此即所谓宝玉“大遭笞挞”,指北京朱明之亡。而薛蟠(清朝)与贾环(李自成农民军)正是宝玉“大遭笞挞”的原因。
    “(王夫人)因哭出‘苦命儿’来,忽又想起贾珠来,便叫着贾珠哭道:‘若有你活着,便死一百个我也不管了。’”
    贾珠即崇祯帝(见第二十回),这里用王夫人哭贾珠,点出宝玉“大遭笞挞”实指北京朱明之亡。
    贾母道:“我和你太太宝玉立刻回南京去!”
    北京朱明灭亡后,南逃明朝宗室和大臣在南京建立南明。此处进一步确认宝玉“大遭笞挞”是指北京朱明之亡。
    第三十五回,林黛玉又“立于花阴之下”,远远地望着怡红院。“只见贾母搭着凤姐儿的手,后头邢夫人王夫人跟着周姨娘并丫鬟媳妇等人都进院去了……少顷,只见宝钗薛姨妈等也进入去了。”而黛玉回到潇湘馆时鹦鹉念道:“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试看春尽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这里将本回之宝玉“大遭笞挞”与第二十六回之“黛玉悲歌”及第二十七回之《葬花吟》联系起来。而第二十六回之“黛玉悲歌”及第二十七回之《葬花吟》,写的正是北京朱明之亡及清朝入主中原。所以此处贾母、凤姐等人进入怡红院,也指清朝迁都北京。
    第三十四回“错里错以错劝哥哥”:“那薛蟠都因素日有这个名声,其实这一次却不是他干的,被人生生的一口咬死是他,有口难分。”薛蟠即多尔衮,代表清朝。直接灭亡北京朱明的是李自成,确实不是清朝,但归根结底是清朝。薛蟠对宝钗道:“好妹妹,你不用和我闹,我早知道你的心了。从先妈和我说,你这金要拣有玉的才可正配,你留了心,见宝玉有那劳什骨子,你自然如今行动护着他。”第三十五回薛蟠又道:“妹妹的项圈我瞧瞧,只怕该炸一炸去了。”这两处已点明了“金玉姻缘”,指清朝要取朱明而代之。第三十四回薛蟠“一面嚷,一面抓起一根门闩来就跑”,说是要“进去把宝玉打死”,指清朝又欲入关抢掠。但薛蟠被宝钗劝住了,宝钗之法是“巧偷”(见第十九回“玉生香”)。范文程曾向多尔衮献策道:如果只想留居关东,不图大进,那就“攻掠兼施”;如果想入主中原,“非安百姓不可”。
    贾府常因伤风感冒便大动干戈、传医用药,但在宝玉“大遭笞挞”后,却只是贾府众人在替宝玉疗治。这是为什么呢?正为“宝钗送药”做铺垫。第三十四回:“只见宝钗手里托着一丸药走进来,向袭人说道:‘晚上把这药用酒研开,替他敷上,把那淤血的热毒散开,可以就好了。’”此即指清朝以为明“复君父仇”的名义,入主中原。
    

    
     相关文章
    
    
    “衔玉之宝玉”即传国玉玺
    《红楼梦》作者不可能是“曹雪芹”
    红楼”亦“青楼”
    《红楼梦》作者是万斯同、钱名世
    逗红轩全解石头记之第五回 游幻境指迷十二钗 饮仙醪曲演红楼梦
    《红楼梦》作者不是“曹雪芹”
    《石头记》解读方法
    逗红轩全解石头记之《戚蓼生序》译注
    逗红轩全解石头记之说明
    逗红轩全解石头记之第二回 贾夫人仙逝扬州城 冷子兴演说荣国府
    逗红轩全解石头记之第六回 贾宝玉初试云雨情 刘姥姥一进荣国府
    《石头记》“还泪”真相
    逗红轩全解石头记之第八回 比通灵金莺微露意 探宝钗黛玉半含酸
    逗红轩全解石头记之第三回 金陵城起复贾雨村 荣国府收养林黛玉
    逗红轩全解石头记之第十四回 林如海捐馆扬州城 贾宝玉路谒北静王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