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学术争鸣 >

评红学中的“丰润说”

http://www.newdu.com 2017-10-29 中国文学网 刘世德 参加讨论

    一 “丰润说”指的是什么?
     本文标题中的“丰润说”,是指什么呢?
     红学中有争议的问题特别多,包括:籍贯问题,作者问题。籍贯问题,是说:曹雪芹是何处人氏,他的籍贯在哪里,他的故乡在哪里?作者问题,则是说:《红楼梦》的作者不是曹雪芹,或是曹雪芹;如不是曹雪芹,又系何人?籍贯问题和作者问题本是两个性质、范围都不相同的问题。然而,有时在它们之间却又出人意料地产生了互相交叉和重合的现象。
    在作者问题上,我认为:曹雪芹是《红楼梦》的作者。这已为两百多年以来的不少的文字记载所证实。我坚信这个建立在确凿可靠的证据之上的结论。
     在籍贯问题上,我一直主张和赞同“辽阳说”。1962年,北京发现了重要的文物-----《辽东曹氏宗谱》抄本。我正在参加文化部、全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国作家协会、故宫博物院主办的“曹雪芹逝世二百周年纪念展览会”的筹备工作,对《辽东曹氏宗谱》进行了初步的研究,确认了它的可信性。经过筹备小组的研究和决定,《辽东曹氏宗谱》终于作为正式展品,陈放在故宫文华殿的玻璃柜里,供人们观看。由我起草的展览会文字说明中,明确地以辽阳为曹雪芹的籍贯。展览会还特意向红学界人士散发了朱南铣先生的论文《关于<辽东曹氏宗谱>》的内部排印本(此文后来公开发表于《红楼梦研究集刊》第一辑(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后来,到七十年代,冯其庸先生对《辽东曹氏宗谱》进行了更深入的研究。他的专著《曹雪芹家世新考》的出版,使“辽阳说”在红学界得到了进一步的确立。
     和“辽阳说”相对立的,是“丰润说”。
     在红学界,或在丰润,有人坚决主张,曹雪芹的籍贯是丰润。“丰润说”,从它的产生起,到目前为止,共经历了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只说丰润是曹雪芹的“籍贯”。第二个阶段,眼前的“籍贯”换成了遥远的“祖籍”。第三个阶段,出现了令人眼花缭乱的“过继说”。一会儿说曹雪芹之父是丰润的曹鋡,曹鋡过继给曹寅之父曹玺为子(注意:这就是说,曹雪芹是曹寅儿子一辈的人)。一会儿又说丰润人曹鈖之子曹渊过继给曹寅为子,改名曹颜。这样“过继”,那样“过继”,只围绕着一个中心的目标:让曹寅和丰润沾边。第四个阶段,也就是现在,“丰润说”已不限于籍贯问题或祖籍问题,而进入了作者问题的领域。在“丰润说”者之中,有人已剥夺了曹雪芹对《红楼梦》的著作权,把《红楼梦》作者的桂冠赐给了曹渊,即那个被安排为曹寅的“嗣子”的丰润人。
     “曹渊即曹颜”,这是籍贯问题兼作者问题的核心。对此,我已写了一篇《曹渊非曹颜考》(《红楼梦学刊》1994年第四辑)。本文则是它的续篇,继续对“丰润说”作比较全面的评析,从两个方面展开论述:评析“丰润说”的论点、“证据”;从《浭阳曹氏族谱》看“丰润说”。
    二 最重要的是证据
     在电视专题片《红楼梦与丰润曹》(中央电视台于1995年3月14日播出)中,有一段“天方夜谭”式的旁白:“相传曹雪芹嗜酒如狂,在黄叶村写《红楼梦》时,还喝过家乡的美酒。”请问,这样说有什么根据?难道用心良苦地冠以“相传”二字,就可以信口开河吗?难道在清代乾隆年间,“曹雪芹家酒”就已行销到了北京城吗?莫非这个所谓的“黄叶村”竟位于丰润县境之内?曹雪芹的家乡究竟在哪里?是个学术问题。而在学术问题的讨论中,提出“言必有据”的要求,谅不过分。
     我为什么主张和相信“辽阳说”呢?一句话,因为它有确凿可靠的证据。这些证据很多。兹举其要者于下:(一)《八旗满洲氏族通谱》。卷七四《附载满洲旗分内之尼堪姓氏》记载了曹雪芹上世五代十人(曹锡远;曹振彦;曹玺,曹尔正;曹寅,曹宜,曹荃;曹颙,曹頫,曹颀)以及曹天佑的名字,并于曹锡远名下注说:“正白旗包衣人,世居沈阳地方,来归年分无考。”(二)《辽东曹氏宗谱》。其中以二世的曹俊为“入辽之始祖”;“辽东四房”的九世至十四世部分,同样记载了从曹锡远到曹天佑六代十一人的名字。(三)孙磐《明故孺人曹氏圹记》:“先妣孺人,姓曹氏,辽阳人。”孙磐之母曹氏乃曹俊之女。而曹俊是曹雪芹的二世祖,见于《辽东曹氏宗谱》。(四)乾隆《浙江通志》卷一二二:“曹振彦,奉天辽阳人。”(五)乾隆《大同府志》卷二一:“曹振彦,辽东人。”(六)嘉庆《山西通志》卷八二:“曹振彦,奉天辽阳人。”(七)光绪《吉州全志》卷三:“曹振彦,奉天辽东人。”(八)《两浙盐法志》卷二二:“曹振彦,奉天辽阳生员。”(九)康熙《江宁府志》卷十七曹玺传:“及王父宝宦沈阳,遂家焉。”“王父宝”即曹玺之祖父曹锡远。(十)康熙《上元县志》卷十六曹玺传:“著籍襄平。”(十一)曹寅诗文集的题署。曹寅的诗集现存康熙五十二年(1713)刊本。其中的《楝亭诗钞》,系曹寅自编,共八卷,每卷的卷首均署“千山曹寅子清撰”。另外,《楝亭诗别集》四卷、《楝亭词钞》、《楝亭词钞别集》、《楝亭文钞》,系曹寅门人郭振基所编,每卷的卷首同样署“千山曹寅子清撰”。“千山”是辽阳的别称。(十二)韩菼《有怀堂文稿》卷六《织造曹使君寿序》:“以余所见,三韩曹使君子清,乃诚善读书者。”“三韩”即借指辽东、奉天。(十三)萧奭《永宪录》:“曹寅,字子清,号荔轩,奉天旗人。”(十四)蒋景祁《瑶华集》卷首:曹寅,“里:长白。”(十五)沈德潜《国朝诗别裁集》卷二:“曹寅,字子清,奉天人。”(十六)王昶《国朝词综》卷四:“曹寅,字子清,奉天人。”(十七)《清史稿•文苑传》:“曹寅,字见楝亭,……世居沈阳。”
    在学术研究工作中,做考据,立新说,最重要的就是要有证据。而证据是不能自封的。它必须是客观存在的,并经得起严格的检验。证据可以是多种的、多方面的。但以正面的、直接的证据为主,其他的都属于次要的、辅助性的证据。在立新说时,除用正面的、直接的证据加以论证外,还应注意排斥反证。有反证存在,就说明新的结论有或大或小的缺陷。如缺陷过于重大,则会造成新的结论有被推翻的危险。在我看来,“辽阳说”有着众多的确凿可靠的证据的支持。相反的,恕我直言,“丰润说”缺乏的恰恰是正面的、直接的证据,确凿可靠的证据。
    三 尤侗的“知为丰润人”
     要说“丰润说”没有举出过一丝一毫的“证据”,那也有点儿冤枉了他们。在三十年代和四十年代,他们最早举出的“证据”,就是尤侗的一篇序文。尤侗在《松茨诗稿序》一文中说:“曹子荔轩,与余为忘年友,其诗苍凉沉郁,自成一家。今致乃兄冲谷薄游吴门,得读其松茨诗,则又体气高妙,有异人者。信乎兄弟擅场,皆邺下之后劲也。余既交冲谷,知为丰润人。” (《艮斋倦稿》“文集”卷十三,见《西堂全集》。)曹鋡,字冲谷,号松茨,丰润人。曹演,号荔轩,乃曹雪芹的祖父。尤侗称曹鋡为曹寅之“兄”,并说他们是“兄弟”。于是,“丰润说”者纷纷得出了他们的结论。例如,李玄伯《曹雪芹家世新考》说:“曹寅实系丰润人”。他还猜测,曹振彦与丰润人曹邦彦“为兄弟行”;曹寅之母孙氏也可能是丰润人,因为“孙氏与丰润为大姓” (《故宫周刊》第八十四期(1931年5月,北京))。守常《曹雪芹籍贯》说:“曹氏本籍河北之丰润”,“雪芹之上世本为丰润人” (《新民报日刊》(北京),1947年12月4日,“北海”)。萍踪《曹雪芹籍贯》也跟着说:“观此可知雪芹上世本为丰润人”(《民言报晚刊》(青岛),1947年12月23日。)。这真是不根之谈!仅仅因为姓孙,而孙姓又为丰润的大姓,就推断曹寅之母为丰润人,胆量可谓大矣。曹振彦和曹邦彦二人,除同姓以及“彦”字偶同外,别无牵连。查曹邦彦之名见于《浭阳曹氏族谱》卷四“谱世”,是第十七世;和曹寅称兄道弟的曹鋡是第十五世;而曹振彦却是曹寅的祖父!
     尤侗仅仅说曹鋡是丰润人。他这样说时,并没有涉及曹寅的籍贯问题。怎么能够根据尤侗序文中所没有的文字,所没有的意思,得出这样一个奇怪的结论呢?无怪乎适之(胡适)《曹雪芹家的籍贯》早就指出:
     这里并没有说曹寅(荔轩)是丰润人,只说一位曹冲谷是丰润县人,……序文说“今致乃兄冲谷薄游吴门”,只可以解作“曹荔轩介绍他的宗兄冲谷来游苏州”。至于说“兄弟擅场,皆邺中之后劲”,那是泛用曹家的典故,并不是说他们真是一家。故尤侗是曹寅的“忘年友”,竟不知道这位“乃兄”的籍贯,直到“既交冲谷”才“知为丰润人”。……曹雪芹的家世,倒数上去六代,都不能算是车润县人。……尤侗这篇序不够证明他家是丰润人,只够证明曹寅曾同丰润诗人曹冲谷认作本家弟兄(《申报》(上海),1948年2月14日,“文史”第十期。)。
     后来,连坚持“丰润说”甚力的周汝昌先生不得不说:“原文说:‘余既交冲谷,知为丰润人。’可见这只指曹鋡;如果是指曹寅亦为丰润人,那么上文早说过‘曹子荔轩,与余为忘年交(按:原文应是“友”字,此误与李玄伯一文同)’,何待于交了曹鋡之后才知道他是丰润人呢?” (《红楼梦新证》(人民文学出版社,1976年,北京),112页。)
     “丰润说”者的这个结论显然完全违背了尤侗的原意。在这篇《松茨诗稿序》中,尤侗还说过:
     丰润,京畿壮县,与右北平接壤。予昔司李其地,出门即至,见其山水深秀,陈宫一峰,介盘龙、大房之间,意此中必有贤者。后果得冠五太史而奉教焉,然未识冲谷也。
     文中提到的“冠五太史”,就是曹鋡之父曹鼎望。他字冠五,号淡斋。请看,尤侗初次踏上丰润的土地,即以为其地必有“贤者’;后来,他果然有了结识丰润“贤者”的机缘。但当他在这篇序文中谈到此事的时候,他所列举的丰润“贤者”,却前后只有曹鼎望、曹鋡父子二人,而不包括曹寅在内,尽管曹寅是他的老友,也是他和曹鋡缔交的介绍人。由此可见,在尤侗的心目中,并不让曹寅厕身于丰润籍“贤者”的行列。
     尤侗的另一篇《楝亭赋》有这样两段文字:
     谁其种之?曰有司空。平阳苗裔,谯国英雄。
     昔有才子,子桓子建。今有才子,子清子猷。二惠竞爽,两难相求。(《艮斋倦稿》“文集”卷五)
     “司空”是指曹寅之父曹玺。第一段谈到了曹玺的祖先:曹参(平阳)、曹操(谯国)。第二段以曹丕(子桓)、曹植(子建)比拟曹寅(子清)、曹荃(子猷)兄弟。尤侗说,“平阳苗裔”——表明曹玺、曹寅父子是曹参的后人。而曹鼎望、曹鋡父子所在的丰润曹氏,却以曹彬为他们的始祖(参阅《浭阳曹氏族谱》)。“二惠”、“两难”云云,都是运用兄弟的典故。昔日的曹丕、曹植是嫡亲的兄弟,今日的曹寅、曹荃同样也是嫡亲的兄弟。而曹寅、曹鋡,尤侗虽称他们为“兄弟”,无奈我们却找不见一丝一毫的证据,足以证明他们是嫡亲的兄弟,是同一家族中的人。既然不是嫡亲的兄弟,又不是同一家族中的人,怎能证明他们必然是拥有同一个籍贯呢?在我们已知的凿凿有据的曹雪芹家族(从曹锡远到曹天佑)的名单中,实在容纳不下曹鼎望、曹鋡父子二人的地位。因此,尤侗的《松茨诗稿序》中的说法,无助于“丰润说”的建立。“丰润说”的建立,必须另觅证据,另寻途径。
    四 曹寅的称“兄”道“弟”
     到了五十年代,“丰润说”又举出了新的 “证据”:曹寅的诗集。曹寅有如下的诗题:
     《冲谷四兄归浭阳,予从猎汤泉,同行不相见;十三日禁中见月感赋,兼呈二兄》(《别集》卷二)
     《宾及二兄招饮,时值宿未赴,怅然踏月口占,兼示子猷二首》(《楝亭诗别集》卷二)
     《松茨四兄,远过西池,用少陵‘可惜欢娱地,都非少年时’十字为韵,感今悲昔,成诗十首》(《楝亭诗钞》卷二)
     《西轩赋送南村还京,兼怀安侯姊丈、冲谷四兄,时安侯同选》(《楝亭诗钞》卷四)其中的“冲谷”、“松茨”指曹鋡。宾及指曹鋡之兄曹鈖。曹鈖,字宾及,号瘿庵,著有((瘿庵集》、《黄山纪游》、《扈从纪略》、《笔涛养正图》等。
     曹寅在诗题中称曹鈖、曹鋡为“二兄”、“四兄”,诗中又多处运用兄弟行的比喻和典故,且有“骨肉应何似”、“恭承骨肉惠”、“骨肉论文少”之句。于是,周汝昌先生认为,“如此,则曹寅和曹鋡确有着‘骨肉’的关系”,“弟兄的关系”;因此,曹雪芹是“丰润县人”;“则咸宁里一村,其即雪芹之老家乎?” (《红楼梦新证》(人民文学出版社,1976年,北京),113、114、117页。按:“丰润县人”四字,乃该书第三章第一节的标题。)曹寅称丰润曹鈖、曹鋡为“兄”的诗篇,不止这四题十六首。至少可以代为补充举出二题六首:《冲谷四兄寄诗索<拥臂图>,并嘉予学天竺书》(《楝亭诗钞》卷一)、《病中冲谷四兄寄诗相慰,信笔奉答,兼感两亡兄四首》(《楝亭诗别集》卷一)。后者的第二首有小注说:“大兄有蘋婆书院。”“大兄”指曹鈖、曹鋡二人之兄曹钊。曹钊,字静(一作靖)远,号眉庵,著有《鹤龛诗集》。曹钊、曹鈖、曹鋡三人是嫡亲的兄弟。曹寅和他们是不是嫡亲的兄弟呢?可惜,迄今为止,没有任何的证据能够证明曹寅和他们三人之间有着嫡亲的兄弟的关系。
     那么,为什么曹寅要称他们为“大兄”、“二兄”、“四兄”呢?这要从曹寅诗集中的称兄道弟的情况和习惯谈起。曹寅在诗集中称兄道弟,有两类情况。第一类情况是用以称他的嫡亲的兄弟。例如,“吾弟筠石”、“筠石二弟”、“二弟”、“子猷二弟”、“子猷弟”、“芷园弟”等,这都是称他的嫡亲的兄弟曹荃。曹荃,字子猷,号筠石,又号芷园。另外,还有“侄骥”、“三侄颀”等,则是用以称曹寅的嫡亲的子侄。“骥”,有人认为是乳名,有人认为是学名(参阅周汝昌《红楼梦新证》48页,冯其庸《曹雪芹家世新考》105、106页。)不管怎样说,他是曹荃之子无疑。曹颀则是曹宜之子,而曹寅和曹宜均为曹振彦之孙。第二类情况是用以称曹寅的同姓的、不是同一家族的、没有血缘关系的、平辈的友人。在昔日的官场中,充斥着同姓联宗的习气,司空见惯,不足为奇。正像俗语所说的,“五百年前是一家”。《红楼梦》里有个贾雨村,他“原系湖州人氏”,偏要在冷子兴面前吹嘘说,“若论荣国一枝,却是同谱。”自己明明是“湖州贾”,却处心积虑,想方设法地跟“金陵贾”拉上关系,跑到荣国府门前投上了一张“宗侄”的名帖(《红楼梦》第二回、第三回)。丰润曹氏三兄弟,大约就是贾雨村之流的人物。以曹寅在当时的“家世华冑,位望通显”(郭振基《楝亭别集序》)的状况而言,毫无疑义地会对那些攀龙附风的人产生莫大的吸引力。不难想见,丰润曹钊、曹鈖、曹鋡三人和曹寅互以同宗的兄弟相称,从他们三人这方面来说,无非出于这样一种心理的驱使。对这两类情况千万要分辨清楚。既不应把第一类情况错当作第二类情况,也不应把第二类情况误认为第一类情况。若将二者加以混淆,必引出看朱成碧的结果。
     有两类情况,因之也就出现了两种可能性。称兄道弟只是表面的现象,它可能是第一类情况,也可能属于第二类情况。某甲称某乙为兄,某乙称某甲为弟,尽管他们都姓某,仍然不能仅仅以这一点为唯一的依据而断定他们都是某地人。关键在于考察双方的真实的关系和出身。所以,曹寅称曹钊、曹鈖、曹鋡为“兄”,并不表明,他们非是嫡亲的兄弟不可。而曹钊、曹鈖、曹鋡是丰润人,也不等于曹寅是丰润人,更不等于曹雪芹是丰润人。
     曹荃是曹寅嫡亲的兄弟。但在曹寅的诗集中,当曹寅称曹鈖为“二兄”时,却不同时称曹荃为“弟”或“二弟”,而是直呼“子猷”。例如,《宾及二兄招饮,时值宿未赴,怅然踏月口占,兼示子猷二首》。这就在曹鈖和曹荃之间画出了一条清晰的界线。不称兄道弟的,是嫡亲的兄弟;称兄道弟的却不是嫡亲的兄弟。孰亲孰疏,在曹寅的笔下,泾渭分明。古代一些优秀的文人,用笔之细,用心之苦,于此可见一斑。在曹寅的笔下,“家”、“吾家”和“宗”、“吾宗”也是大有区别的。当写到曹钊、曹鈖、曹鋡的时候,他用“吾宗”,而不用“吾家”。例如,《病中冲谷四兄寄诗相慰,信笔奉答,兼感两亡兄四首》诗中说:“吾宗自古占骚坛”;《松茨四兄远过西池,用少陵‘可惜欢娱地,都非少年时’为韵,感今悲昔,成诗十首》的第五首也说:“吾宗诗渊源,大率归清腴。叔氏振颓风,句不修廉隅。”“叔氏”,指曹鋡。第九首中有“伯氏值数奇”、“仲氏独贤劳”之句,分指曹钊、曹鈖可证。相反的,当写到曹荃、曹骥、曹颀等人的时候,不用“吾宗”,而用“吾家”或“全家”、“一家”之类的词语。例如,《棟亭诗钞》卷五《途次示侄骥》:“执射吾家事”;卷一《支俸金铸酒枪一枚,寄二弟生辰》:“三品全家增旧禄”;卷五《喜三侄颀能画长干,为题四绝句》:“一家准敕谁修得”。这就表明,与之称“家”的曹荃、曹骥、曹颀,方是曹寅的亲人;与之称“宗”的曹钊、曹鈖、曹鋡,确为同姓联宗,而非曹寅的亲人。
     且换一个角度,再从曹寅的诗集中举两个例子。
     例一:“峙乃二弟”。
     这个称呼,见于《楝亭诗钞》卷四的《读葛庄诗有感,即韵赋送刘玉衡观察归涿鹿,兼怀朗崖李公》。诗题下有小注说:“时峙乃二弟同行。”“峙乃”是谁呢?他就是曹秉桢。曹秉桢,字峙乃,曾任兴国、安平知县。据民国《奉天通志》卷一九七说,他是“奉天监生”。曹秉桢的名字不见于《浭阳曹氏族谱》,可知他不属于丰润曹氏。他的名字也不见于《辽东曹氏宗谱》,可知他也不属于辽阳曹氏。而曹寅却称他为“二弟”。这表明,曹寅的称兄道弟,确实是和籍贯问题没有必然的联系。
     例二:“渭符侄”。
     这个称呼,也见于《楝亭诗钞》卷四的《渭符侄过慰有作,时颁诏入闽,恩许还家上冢,便道至白下》。其时,曹寅在南京(白下)。渭符从北京出发,目的地是福建。他顺路过南京,要回家乡去上坟。从他所走的路线看,他的家乡和祖坟的所在地,不可能是丰润,也不可能是辽阳。那么,这个“渭符侄”到底是谁呢?原来他是曹曰瑛。曹曰瑛,字渭符,号恒斋,贵池人。安徽贵池,正符合他南下的路线的要求。这个例子又一次证明,在曹寅的诗集中,称“兄”道“弟”,以及称“侄”,不等于他们有血缘的关系,不等于他们是同一家族内部的人,不等于他们是同一籍贯的人。持“丰润说”的学者指出,曹寅在诗句中多处运用了兄弟行的比喻和典故。诚然如此。既已和对方称兄道弟,这样做就是必然的结果了。巧妙地运用比喻和典故,是写诗的一种要诀。曹寅为什么要拒绝采纳这种手法呢?称兄道弟不能证明曹寅和曹钊、曹鈖、曹鋡必是嫡亲的兄弟;同样的道理,运用兄弟行的比喻和典故也不能证明他们必是嫡亲的兄弟。
     “丰润说”者还指出:“试看,‘丱角’、‘骨肉’、‘伯氏’、‘仲氏’、‘夜雨床’等,无一不是兄弟行的字眼”。这些摘取字眼的例证大多是似是而非的。“丱角”系童年之意,与“兄弟行”何干?“伯氏”、“仲氏”亦与曹寅本人无涉。此见于该诗的第九首,是说老大曹钊、老二曹鈖兄弟。第六首“叔氏”云云,则说的是老三曹鋡。曹寅并没有把自己塞进这“伯氏”、“仲氏”、“叔氏”的“兄弟行”中去。诗意至为明白,岂容误解。至于“骨肉”,朱南铣先生在《关于<辽东曹氏宗谱>》中早已指出:“‘恭承骨肉惠,永奉笔墨欢’,明明指世俗联宗之意,否则‘骨肉惠’怎么可以‘恭承’?……‘清谈舒泛爱,潇洒对宾时;骨肉应何似,欢呼自不支’,以‘泛爱’称曹钊,以‘骨肉’称曹荃,词义亦至清晰。”冯其庸先生在《曹雪芹家世新考》中作了更细致的分析:“‘恭承骨肉惠’,用白话来说就是:承蒙你把我当骨肉一样看待的恩惠。是同宗的血统兄弟就是同宗的血统兄弟,根本不存在‘恭承”‘惠’的问题,这‘骨肉’的关系,并不是可以‘惠’的东西,既说‘恭承骨肉惠’,则恰好是表明了他们原来不是‘骨肉’,不是同宗的血统兄弟,不过因为关系特别好,特别亲密,又是同姓,因此说承你把我当作‘骨肉’兄弟看待。”所以,曹寅笔下的“骨肉”,有时是指曹荃,而不是指丰润的曹钊或曹鈖、曹鋡;有时虽用“骨肉”一词,全句的意思却表明他和丰润的曹氏三兄弟恰好不是“骨肉”。
     看来,不错会诗人的原意是相当重要的。
    五 曹雪芹与家谱
     在电视专题片《红楼梦与丰润曹》中,出现了一位现身说法的中年人。字幕标明:他是“丰润曹氏二十四世孙曹荣显”。他对红学有没有研究过,我不知道。但他却被推到前台,介入了红学的争论。只听旁白说道:
     这位中年人听他父亲讲,曹雪芹原本就是丰润人,只因写《红楼梦》,激怒了族人,被赶出丰润,家谱不予记载。
     我要向这位曹荣显先生或电视专题片的编写者提六个问题:第一,“曹雪芹原本就是丰润人”,这个斩钉截铁的结论,他的父亲是怎样得出来的?有什么根据?第二,既然是“被赶出丰润”,说明曹雪芹生前曾在丰润居住过。对研究曹雪芹生平事迹的专家、学者来说,这还是第一次听到的新闻。请问:曹雪芹何年何月在丰润何里何村居住过?第三,“被赶出丰润”的原因,是写了《红楼梦》。我不知道,你们是否了解《红楼梦》在曹雪芹生前传播的情况?请问:族人们看到的是什么样的《红楼梦》?他们又是通过什么途径看到这部《红楼梦》的?他们看了以后,为什么要激怒呢?第四,曹雪芹因写《红楼梦》而被赶出了丰润。那么,他在丰润居住必然是在写完《红楼梦》之后的事了。请问:你们准备把曹雪芹在丰润度过的岁月安排在什么时间呢?幼年,中年,还是晚年?是在“庐结西郊”之前,还是之后?第五,曹雪芹有父母,有兄弟,有妻子。他们是不是也居住在丰润?曹雪芹被赶出之时,他们也被赶出了,还是被允许留了下来?第六,“家谱不予记载”的原因,是写了《红楼梦》,被赶出了丰润。这说明,如果不写《红楼梦》,不被赶出丰润,家谱还是予以记载的。既然家谱会记载,那就不会仅仅记载曹雪芹一人。他的上世也必然会记载的。而丰润曹氏的家谱,即《浭阳曹氏族谱》,它恰好完整地保存着。曹雪芹的上世的名单,从曹锡远到曹颙、曹頫,又恰好完整地被人们掌握着。请问:丰润曹氏家谱的哪一页、哪一行有曹雪芹上世的记载?
     丰润曹氏家谱即《浭阳曹氏族谱》。它以“信谱”自诩。卷一《南昌北直曹氏宗谱凡例》第一条就说:“序标明宪副曹荣之所撰于篇端,则余曹氏得姓之自,以及占籍豫章,而为武阳之源流,概可见矣。其后诸序,或由武阳而因流溯源,或由武阳而自源溯流,来历、迁徙,靡不具载,凿凿乎文献足征也。胡前有牵合,后有冒入哉!此余曹氏甲南昌,而为信谱与!”平心而论,没有“牵合”、没有“冒入”,它基本上达到了这个目标。《浭阳曹氏族谱》现存清代光绪三十四年(1908)刊本。经过了对它的从首至尾的仔细检阅,结果令“丰润说”者大失所望:所有的世系图、表上,都没有列入曹雪芹本人和曹雪芹上世(从曹锡远到曹颙、曹頫)的名字;除此之外,全书所有的文字也完全没有关于曹雪芹和曹雪芹上世的任何的记载。《浭阳曹氏族谱》卷一收录了一些写于曹寅、曹雪芹祖孙的生活年代的序文和碑记。兹录其岁月可考之标题于下:
     曹鼎望《曹氏重修南北合谱序》(康熙九年,1670)
     曹文珩《曹氏重修南北合谱序》(康熙年间)
     曹文鼎《曹氏重修族谱序》(康熙年间)
     曹思献《武阳以来世派序》(康熙年间)
     曹铮《重修接补坟坝碑记》(雍正十二年,1734)
     它们的文字,无一字一句涉及曹寅、曹雪芹一家人。
     《浭阳曹氏族谱》卷二末附《曹氏历代修谱源流》,记清代顺治九年、康熙九年两次重修。后者之“监修”为曹鼎望、曹首望。而曹鼎望正是曹寅称之为“兄”的曹钊、曹鈖、曹鋡三人之父;曹首望则是他们的堂叔。揆情度理,曹鼎望、曹首望兄弟应该认识曹玺、曹寅父子,并对他们有所了解。如果曹寅一家是丰润人,曹鼎望、曹首望在监修丰润曹氏家谱的时候,必定不会把“家世华胄,位望通显”的曹寅一家拒绝于家谱之外。《浭阳曹氏族谱》卷六“此单序老二门一支图”题下有小注说:“内有联宗。”同卷“谱世”“单序老二门一支”题下小注,也有“内有联宗”字样。这个家谱中有时连同姓联宗的人也载入,可知它收录的范围是多么的宽泛。即使在这样的情况下,曹寅、曹雪芹一家仍然没有被载入。可证曹寅与曹钊、曹鈖、曹鋡三兄弟在宗族关系上是多么的疏远。 丰润曹氏家谱中不记载曹寅、曹雪芹一家的名字和事迹,不正说明他们不是丰润人士,他们的籍贯不是丰润吗?那么,他们的祖籍有没有可能是丰润呢?
    六 原籍、卜居与占籍
     在本节,我们要接触到三个名词:“原籍”,“卜居”,“占籍”。
     先说“原籍”。
     原籍也就是祖籍。丰润曹氏的原籍在哪里呢?据《浭阳曹氏族谱》记载:丰润曹氏,从明代永乐年间起,至清代光绪末年止,世居丰润本地。他们的籍贯,向上追溯,有两个层次:真定灵寿,南昌。他们最早的祖先为宋代的曹彬。而曹彬的籍贯是真定灵寿。曹彬三子曹玮的五世孙曹孝庆任隆兴(治所在今江西南昌市)知府,遂家于省城之南。其子曹善翁卜居于城南四十里的武阳,其时在元代末年。《浭阳曹氏族谱》卷二《迁徙志》说:“祖居真定。元季迁于江西南昌新建城南四十里之武阳渡。” 卷二曹振邺《江西北直曹氏南北合谱叙》说: “南北两宗始出于大宋乾德年间神武将军、封济阳王、谥武惠,讳彬,字国华,始由真定迁居豫章,即今之江西南昌府新建县,距城四十里武阳渡之乡团也。”卷二曹近孝光绪三十四年祭祖文说:“维我远祖,世袭南昌。武阳渡口,实为故乡。”卷二曹晟魁《曹氏重修谱序》也说:“武阳者,乃吾始祖之故乡也。”由此可见,丰润曹氏以江西的南昌或新建、武阳渡为他们的祖籍。《浭阳曹氏族谱》卷三有《曹氏得姓源流图》。它对丰润曹氏的祖籍作了明确的表述:“原籍江西南昌府新建县武阳渡。”
     再说“卜居”和“占籍”。
     卜居就是定居的意思。它的原意是用占卜的方法来选择定居之地。后世便以卜居泛称择地定居。占籍是说,自外地迁徙到某地,成为某地有户籍的居民,遂以某地为自己的籍贯。这两个词语,也见于《浭阳曹氏族谱》。《浭阳曹氏族谱》卷三有《曹氏南北合谱总图》。图中所列第一世至第六世的世系,如下:(略)
     这张世系图,在移录时,第六世仅取曹孔方之子五人,其余人名均略去。图中原有五条小注,分列于第三世、第四世、第六世五人名下:
     子玉——“卜居进贤。”
     子田——“卜居山东。”
     端明——“卜居丰润。”
     端广——“卜居辽东。”
     敬之——“卜居辽东。”
     另外,《浭阳曹氏族谱》卷三的“谱世”“南北合谱总世,由第四世分南北支”,有与此相应的记载。例如,在曹美翁名下,注说:“子二:子玉、子田。玉卜居进贤。田卜居山东。”在曹端明名下,注说:“永乐二年,占籍丰润,为北曹始。”在曹端广名下,注说:“占籍辽东。”在曹敬之名下,注说:“卜居辽东铁岭卫。”
     这几条小注都很重要。它启发了我们如下的思考:武阳曹氏迁徙辽东的不止是曹端广一支,还存在着曹敬之一支。如果要在这部《曹氏族谱》中替曹寅、曹雪芹所属的辽阳曹氏找祖先的话,似不能仅仅着眼于人们所熟悉的曹端广。比较陌生的曹敬之的候选人资格也是相当充分的。曹敬之的辈分要比曹端广晚两代。他迁居辽东的时间无疑要晚于曹端广迁居辽东的时间,也晚于《浭阳曹氏族谱》所记载的“北籍始祖”曹端明迁居丰润的时间。这样,在迁徙问题上,他和丰润曹氏便没有什么瓜葛可言了。曹敬之卜居的“辽东”,从小注中已知是“辽东铁岭卫”了。那么,曹端广卜居的“辽东”又是什么地方呢?这在《浭阳曹氏族谱》刊载的一些序文和碑记中都有明确的叙述。例如,曹振邺《江西北直曹氏南北合谱序》(卷二)说:“端广公卜居辽东之铁岭卫。”吕万绶《曹氏宗祠碑记》(卷二)也说,曹端广“就辽东之铁岭卫”。可知曹敬之、曹端广两支卜居或占籍的地方都不是辽东的辽阳,而是辽东的铁岭。既是铁岭,顶多只能让人产生些许和后来的《红楼梦》一百二十回本的整理者之一的高鹗的联想,便和曹寅、曹雪芹祖籍的所在地辽阳了无牵涉了。
     曹端明是“卜居丰润”、“占籍丰润”,曹端广是“卜居辽东”、“占籍辽东”,曹敬之则是“卜居辽东”、“卜居辽东铁岭卫”。这三支,再加上另外两支,都是卜居或占籍于武阳渡之外。其地点共有四处:进贤,山东,丰润,铁岭。他们显然是互不相干的、各自独立的五个支派。支派虽分为五个,祖籍、原籍、故乡却只有一个:江西、南昌、新建的武阳渡。退一步说,即使曹寅、曹雪芹一家是曹端广的后裔,他们的祖籍也应当是江西的南昌或新建,而不可能是河北的丰润。
    七 两条迁徙的路线
     曹敬之一支和曹端明一支的迁徙了不相涉。但曹端广一支和曹端明一支的迁徙却有一点儿牵连。一者,他们是亲兄弟,二者,他们是同时渡江北上的。他们一支卜居或占籍丰润,一支卜居或占籍辽东的铁岭。他们是怎样迁徙的呢?这里有两条不同的迁徙的路线:
     丰润(曹端明)
     [甲]武阳渡
     辽东(曹端广)
     [乙]武阳渡——丰润(曹端明、曹端广)——辽东(曹端广)
     路线[甲]是《浭阳曹氏族谱》有关记载所揭示的。路线[乙]则是“丰润说”所描述的。
     让我们先来考虑路线[乙],看它是否有根据,是否符合实际情况。
     周汝昌先生说:“曹雪芹的远祖,当是明永乐以后由丰润出关。”(《红楼梦新证》,115页)他明确地主张曹雪芹的远祖是从丰润向关外迁徙的。但他并没有明白说出这位“由丰润出关”的“远祖”是何人,也没有明白说出这位“远祖”是怎样“由丰润出关”的,更没有交代出他之所以这样说的确凿可靠的根据是什么。在这个问题上,除了“丰润”这个地点是具体的、实的之外,一切都是抽象的、虚的。周汝昌先生又说:“是商贾离乡呢?还是仕宦谪戍呢?那就不好说了。”应该承认,的确是不好说。因为没有任何直接的、正面的根据,而仅仅倚仗联翩的浮想,是没有丝毫的说服力的。
     李西郊先生的《曹雪芹的籍贯》说:“三子曹端广从兄北来,在丰润住了一个时期,又移居辽宁省的铁岭。”(《文汇报》(上海),1962年8月29日)他比周汝昌先生进了一步。他指名道姓地以曹端广为曹雪芹的远祖。他也不再把曹端广卜居的地方笼统地说成是关外或辽东,径称之为铁岭。但他却增添了新的说法:曹端广在移居铁岭之前,曾“在丰润住了一个时期”。不得不遗憾地指出,这个说法仍然是随意构成的空中楼阁。《浭阳曹氏族谱》不能为这种主观的猜测提供任何的帮助。电视专题片《红楼梦与丰润曹》的旁白则说:“家谱记载,明朝永乐二年,武阳曹家后人曹端明,带着弟弟曹端广,一同北上,落脚在河北丰润县。”这位作者比较聪明,他换用了一种含糊的说法:“落脚在河北丰润县”。既是“落脚”,时间便可长可短,不像“住了一个时期”那么具体,那么刺眼。殊不知,这依旧得不到《浭阳曹氏族谱》的支持。
     电视专题片的旁白又说:“曹端明、曹端广兄弟在丰润落脚后不多年,曹端明又让弟弟曹端广迁到了山海关外辽东的铁岭。据家人口传,迁到关外的曹端广的后代一直以丰润为老根,还定期回来祭祖。这与《红楼梦》中荣国府到宁国府祭祖的描写有无关连呢?”后面提出的问题,比拟不伦不类,匪夷所思,徒然见笑于《红楼梦》的读者,没有必要在这里去回答它。倒是前面的那个“让”字,颇有刀笔吏的功力。请问:你怎么知道是曹端明“让”曹端广迁到关外去的呢?你这样说,有什么根据?曹端明有什么理由非逼着弟弟搬走不可?其实,很容易理解。如果曹端广是自己主动要求迁徙的,不是就很难让他和丰润挂上钩了吗?那样一来,“老根”之说不是就落了空了吗?至于“定期回来祭祖”云云,更和《浭阳曹氏族谱》上的记载发生了直接的抵触。《浭阳曹氏族谱》卷三“谱世”第四世曹子义名下,注说:“端广,……占籍辽东,后人失载。”卷二吕万绶写于光绪三十四年(1908)的《曹氏宗祠碑记》也说:“乃阅丙午、丁未、戊申而谱告成,至若进县、铁岭两派,仍从其略。”可知直到光绪末年修谱者对曹端广一支的后人的名字、事迹仍一无所知。若真有“定期回来祭祖”之事,安能如此?
     无论“由丰润出关”,还是“在丰润住了一个时期”,或是“落脚在河北丰润县”,说法虽然不同,目的却只有一个:千方百计地把曹端广和丰润连接起来。请看《浭阳曹氏族谱》是怎样记载这条迁徙路线的:
     1.曹明试《曹氏重修族谱序》:“子孙众多,支分派析,由武阳而迁丰润、迁辽东、徙进贤。”(卷一)
     2.曹鼎望《曹氏重修南北合谱序》:“爰稽世系,盖自明永乐年间,始祖伯亮公从豫章武阳渡协弟溯江而北。一卜居于丰润之咸宁里,一卜居于辽东之铁岭卫。”
     3.吕万绶《曹氏宗祠碑记》:“传至四世,端明公字伯亮,于永乐年间,偕弟渡江而北,卜居丰润县之咸宁里,弟就辽东之铁岭卫。”(卷二)
     4.曹振邺《江西北直曹氏南北合谱叙》:“端明公字伯亮,于前明永乐初携弟端广渡江而北, 卜居丰润县之咸宁八甲。端广公卜居辽东之铁岭卫。此北谱之始也。”(卷二)
     5.曹宗海《曹氏重修族谱序》:“惟溯自永乐初年,伯亮公偕弟自豫章武阳迤江而北,一卜居辽东之铁岭卫,一卜居丰润之咸宁里。”(卷二)
     他们所谈到的迁徙,始终把丰润和辽东放在平等的地位,作平行的叙述。而且对丰润和辽东都同时使用了“卜居”一词。这就表明,曹端明、曹端广虽然同时从武阳出发,同时渡江北上,但他们的去向不同,迁徙的地点不同,卜居的地点不同。
     丰润位于自武阳至辽东的途中。在卜居辽东之前,曹端广有没有在丰润停留过?我认为,这有两种可能。一种可能是,他没有在丰润停留。因为没有明文可以证明发生过这样的事。另一种可能是,他曾在丰润作过短暂的停留。“卜居辽东”或“占籍辽东”,都是从曹端广本人开始,而不是从他的儿子或孙子开始。也就是说,曹端广“卜居”或“占籍”于辽东,是在他生前完成的。此事不可能发生于他身后;而且也不可能发生在他的风烛残年。试想,向一个陌生的地方远迁,对一位老年人,是何等的不方便,何等的困难。因此,即使曹端广曾在丰润停留过,也不过短暂的几月、几年的光景。这短暂的几月、几年的停留,怎样能使丰润变成了他的籍贯?总之,曹端广走的是路线[甲],而不是路线[乙]。卜居、占籍丰润与卜居、占籍辽东,二者是平行的关系。打个比方,从迁徙、占籍的角度说,丰润曹与辽东曹是兄弟的关系,而不是父子的关系。辽东曹不能算作是丰润曹氏的后人。丰润也不能看作是辽东曹氏的祖籍。更何况,这里所说的辽东曹是指以曹端广为始祖的辽东曹。更准确些说,它应该叫做铁岭曹。它跟曹寅、曹雪芹所属的辽阳曹,完全是两码事。
     让我们把问题扯回到曹雪芹身上:曹雪芹更不可能是丰润曹氏的后人;丰润也更不可能是曹雪芹的籍贯或祖籍。——“丰润说”无证无据,是不能成立的。这就是我的结论。
    为了评论“丰润说”,我不得不说了很多远离曹雪芹的话题,请读者们见谅。
    

一九九五年四月初稿
    

六月修订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