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学术争鸣 >

钱伯城《古文观止新编》译注质疑

http://www.newdu.com 2017-10-29 中国文学网 刘艳荀庄荣贞 参加讨论

    内容提要 作者反复地阅读学习了钱伯城先生平编的《古文观止新编》之后获益匪浅:同时也发现了译文不忠于原文、误判词性词义、漏译错译疑难词语等不足之处,现愿提出质疑,并与钱先生等商榷。
    关键词 质疑:训释:句法特点:联绵词:切中
     钱伯城主编的《古文观止新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12月第1版,1992年7月第6次印刷)的面世,是文化界值得庆幸的一件大事。众贤的注释和译文,不仅为广人学人阅读历代名篇打开了方便之门,且发我昔日之所未省感激之余,也愿将已发现的不足之处,提出质疑、商榷,望古籍专家们不吝赐教。
     一、译文不忠于原文
     古籍注译的目的,不仅在于帮助读者一读通古籍,还要交给他们读懂古籍的一把钥匙。译者欲完成这一责无旁贷的任务,便务须扣紧原文中的每个关键词语的词性、词义,乃至语法结构特点这样,方能起到举一隅而三隅反的作用。
    1、桀欲从中下其事,桑弘羊当与诸大臣共执退光(《汉书·霍光传》)
     译文:上官桀想通过昭帝把这事批复下来,桑弘羊就可以跟其他人臣一起把霍光抓起来送走(317 页)。
     按:译文没切合原文即使按意译,也与原文有距,主要是没扣紧关键词语
     “从中”,从上官策代替霍光处理政务的机会中“下其事”,下,方位名词用如动词,这里可理解为下交。其事,燕王诬奏霍光那件事,“执”,握住。“退”,使动词全句当译作:上官桀妄图趁代霍光执政的机会,把燕王诬告霍光的奏章,下交主管官员审理,桑弘羊便和诸人臣握住把柄,迫使霍光退位。
     把这句中的“执”对译为“抓起来”,就太拘泥于“执”的本意了。从上文燕王上了奏书,可见对霍光是有把柄可抓:再从下文“明以,光闻之”,可见霍光未被“抓起来送走”。
    2、辄奋击折人手足,椎釜鬲瓮盎盈道上(柳宗元《段太尉逸事状》)
     译文:就用武力打断他人的手脚,用棍棒把各种瓦器砸得满街都是。(661页)
     按:译文中的“用武力”、“用棍棒”都是画蛇添足,因为从原文中看不出动作所凭借的工具、什物。
     “奋击”,猛然用力撞击。“椎”司“槌”,用作动词,砸碎。充当“釜鬲瓮盎”的定语译文当作:就猛然用力打断别人的手脚,砸碎的炊具器皿满街都是。
    3、忆侯门似海珠履杂資之盛事(梁启超《少年中国说》)
     注:[11]珠履杂資( ta塌):指穿缀有明珠鞋履的豪门食客往来纷然杂乱的样子.(1485 页)译文:回忆警卫森严的侯门之内歌舞杂沓,明珠撒地的盛况。(1470页)
     按:注释精确:但译文与注释不相符。“珠履”,是加明珠修饰的鞋。如:“其上客皆蹑珠履以见赵使”(《史记·春申君列传》)这“珠”同是修饰“履”的定语,怎能将主从词组按主谓词组“明珠撒地”对译呢。且原文中并未见有“撒地”之意。“杂資”,資通沓,人多拥挤纷乱。如:“杂資众贤,罔不肃和”(《汉书·楚元王传附刘向上封事》)从“珠履杂資”中,又何以见得是在“歌舞”中呢?
    ……
    

点击附件浏览全文!
    原载:《河南教育学院学报》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