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学术争鸣 >

我们理应对文学的明天持乐观的态度

http://www.newdu.com 2017-10-29 中国文学网 梁鸿鹰 参加讨论

    关于我们是否应该对文学的未来持有乐观的态度,社会上有着很大的分歧,以至于动笔谈“文学的明天”这个话题,必然会使自己陷入尴尬的境遇。一方面,正如不少人所说的那样,文学似乎在“日甚一日”地边缘化,作家的光环业已消失,文学作品不再拥有广泛的读者群;而另一方面,文学出版似乎一个热潮接着另一个热潮,文学新书时而成为炒作的热点,一年到头都没有寂寞的时候。人们认为,文学的式微与纸质印刷品的衰落一样,是不可避免的。但这只是事情的一个方面,如果我们肯从另外的角度去看问题,也许情况并不像人们预想的那样简单,文学在明天仍然拥有着足令我们自豪的未来。
    在媒体高度发达、文化工业突飞猛进的时代,文学的作用与地位表面看是受到了极大的冲击,但实际上,文学的地位从本质上,并没有因为这些冲击而失却它的分量。文学因其对人性的深刻洞察、对社会的睿智发现,仍然是我们精神生活的重要形式。文学,仍然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甚至主导着我们的文化和我们的精神生活。从世界范围讲,目前最有影响力的电影作品有相当数量是小说改编的,奥斯卡金像奖最佳故事片,半数以上就是小说改编的,而文学在当前电视剧生产和戏剧创作中的举足轻重地位,更是无可质疑。就戏剧、电影、电视剧等而言,是否有优秀的文学原创作为支撑,直接决定着作品的成败,这足使我们为文学感到由衷的自豪和骄傲。
    文学的明天直接与文学的介质、文学的创作主体相联系。在网络在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中扮演了日益重要角色的今天和未来,以网络为依托的网络文学,以其民主性、开放性、互动性,深刻影响着传统的文学样式,也直接导致其他文艺品种的嬗变,也不能不使文学发生一系列变化。在将来,这种变化将会呈现更加多元的形态。我们很难对文学在文体、艺术上的未来发展方向妄下断言,但一种向着更灵活自由、更丰满富于内涵的道路迈进的趋势是显而易见的。文学作为多种文艺样式的母体,仍然处于无可争议的基础性地位。我们依旧记得,在古希腊那里,诗、歌、戏剧是融为一体的,文学是当然的精神生活王冠上的明珠。工业革命之后,尤其是随着声、光、电、化等多种手段的出现与普及,艺术发展呈现出了新的局面,人们对图像、音影的迷恋与向往,由于电影的出现而得到极大的满足,而在电视机出现后,电视剧、真人秀、脱口秀、晚会成为大众娱乐的重要样式,在这些品种的背后,文学的渗透扮演了重要的角色。这是我们对文学持乐观态度的重要理由。
    在文学的未来的发展路途中,作家所采取的姿态也将进一步增加文学与民众的亲和力。随着多种文艺样式的合流,多种艺术手法的互相影响、渗透、交错,任何文艺样式、文体风格欲独自主导精神文化生活都越来越难以实现。文学创作的主体即作家,在未来只能日益关注人类精神生活的演进,只会更加关注文化创造的脉动,不断调整自己的创作心态,调适自己的创作方向。作家们将不会躲在象牙塔里自我欣赏,也不会以贵族化的清高姿态对待创作,他们将更多地以平民化的低姿态面对读者和大众,以更加开放的平常心对待自己的创作,他们将把文学创作历练中积累的技巧、观念,化为对文学的热忱和激情,用评论家吴义勤的话讲,“我们有理由相信作家们能够在对于文学、艺术的忠诚之中培养起自己对于生活、现实和人类的情怀,把对技术的热情融入对生命和生活的激情,用生命的体验来赋予其技术化文本以丰满而鲜活的血肉。”以这样的姿态和努力,文学在明天将会拥有更多的读者、找到更多的知音。
    不断吸纳新质,也会促进或说推动文学的发展。历史发展反复表明,任何独立的、封闭的样式必将走到发展的尽头。不接受外来的影响与冲撞,就不能有新变与飞跃。文学与现代科技成果结合,导致新的文艺样式的产生,而在新的文艺样式产生之后,在诸多文化消费形式的冲击中,文学面临新的挑战。我们对文学保持乐观态度,并不是说它的前景定会呈现单向度的光明、灿烂,而是意味着,文学会日益以更丰富、更饱满、更积极的姿态出现,会更加开放地迎接所有挑战,而不固步自封,并且以更自觉、自我、自为的方式进行自身的演进。比如,网络促进了作品文本与外界的互动,丰富了文学的语言表现力,手机小说促使文学叙事更加精炼、手机短信则促进了文学的语言更加凝练。文学是人类的精神现象,诗人叶延滨说过:“肉体可以复制,精神不可复制。”文学的明天将始终与耕耘者的创新紧密相联,相信在作家的手中,文学必将展现更加绚丽的风采。
    文学内容的变化不能不与社会生活的变化紧密相联,只要世界上有战争、疾病、饥饿、灾害、恐怖,作家就不会放弃呐喊;只要人类不停止对公平、正义、真理、幸福的追求,作家就会倾心去给予表达,这是与文学的特点紧密相连的,所谓“观古今于须臾,抚四海于一瞬”,“笼天地于形内,挫万物于笔端”,都是说文学可以发挥想象的作用,呼唤更加美好未来的早日实现,尽情彰显人的本质力量和人性的光辉。
    重树和标举人文精神会使明天的文学更富光彩。我们不再把文学与宽泛的社会意识形态笼统捆绑在一起,我们不赞成让文学承担改天换地的任务,但我们也不能消解文学的认识功能和教育功能,不能把文学的使命感、责任感和人文关怀等也统统摈弃掉。对人的充分尊重、对人性光辉的深情礼赞、对人的美好未来的坚定信心和信念,应该成为我们文学的永恒主题。在文学这个殿堂里,崇高、神圣应该得到膜拜与尊崇,残忍、罪恶、冷酷应该得到鄙夷和鞭挞。我们的文学不能津津乐道于展示人性的黑暗、生存的罪恶、灾难的宿命,我们不能一方面以否定人作为万物之灵的伟大来贬低我们自己,一方面又期待读者能够向我们投以赞许的目光。
    努力彰显民族与时代的主流价值、核心理念会使明天的文学更富感召力。一个民族生生不息、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有赖于引领整个民族前进的核心价值的有力支撑,勤劳自强、公正民主、以人为本、团结互助、和谐共进等理念,经过数千年的传承,已成为我们这个民族奋发精神的不可分割的有机组成部分。在当今的文学创作中,以及在未来的文学创作中,这些理念必须得到充分的张扬。一个民族的精神气质,是我们自己塑造养成的,文学正是促进全民族人性升华的重要途径与方式,我们在创作中,应该多表现和传达劳动光荣的观念、相信科学的观念、尊重智慧创造、崇尚乐观宽容等观念,大力弘扬人与人和谐相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始终保持人的内心和谐等思想,文学才能更感染人、更有助于激励人们创造美好生活。
    原载:《黄河文学》2007年第3期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