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质量对于后发文体且试写者众的当代散文诗来说,其实是“质”主“量”次。但是,质量合体形成了言说的批评习惯。显然,只有遵从“标准”言路,才会握住纲领,探究散文诗创作质量之途径,其标准则是一个首要的问题。 由于文体历史不长且与新诗和散文等纠缠不清,散文诗标准处于摸索阶段且呈复杂景象,但也更显重要。标准来自中外散文诗传统的经验总结和精华抉集与化合,以及当代文体面貌的新变,其中一项必不可少:标新,即创新因素。既要跟上新诗的进程和时代的步伐,又要在众文体的摩擦中鼎足。由此我认为,创新在某种程度上是当代散文诗发展的生命线。但从目前散文诗创作的态势上,我很质疑当代散文诗坛的欣赏眼光,人们大都喜欢主流常态化、在质量上去两头留中间的“发表体”“获奖体”,缺少突破性、尖锐性、先锋性作品,即孙绍振先生所批评的“相似性”问题,或说,“相似性”成为目前散文诗创作的“潜标准”,缺乏一场真正的话语革命,而话语革命正是标准的破旧与立新。 立新宜高不宜低,高标准即高质量,低标准即低质量,确立高标准就是在众多的标准中选择关键性或难度较高的标准,这就是标高。类似于社会学家韦伯的著名理论“理想类型”,这是一个很难达到或只能接近或永远达不到的标准。换句话说,标高是含金量较高的标准。这就是我多年呼吁的散文诗“难度写作”。为何散文诗写作的“难度”被强调?这是由其文体的本性决定的,散文诗由于篇幅短小且在散文与诗之间徘徊造成的文体模糊,给人的感觉是门槛较低、易写,加上目前的批评标准体系跟不上,造成了文体错觉,广场写作盛行,出现虚假繁荣,因此有必要确立标准中的标准即标高,来判断、引导、激励目前的散文诗创作,造就标高式、完成难度写作的作家作品。 标准、标高归根到底只是一个价值元,而无现实性的验证与完成,这就是从“标高”向“标志”的进化和结晶,即标高的追求理应找到客观现实化的替代物,如达到或接近标准、标高的散文诗作家作品或散文诗群体等。这也就是创作质量的极致状态。由此,我反对散文诗的“群众化运动”,动不动就说什么“繁荣”,真正的繁荣来自标志性作家作品的涌现,纵使有“群众化运动”,也应该是一场散文诗的学帮追赶。当然,梯队和层级是必要的,因为发展当代散文诗仅有鲁迅和《野草》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还需要更多的优秀作家和作品。标志体现何处?在良好的学术争鸣中选拔划时代的优秀作家作品。为此,我建议散文诗阵地应该开辟一个权威性的栏目———具有重大影响的作家或富于潜质的新人作品或群体,积极、公正、严肃地向文坛推举,他们是标准和标高的现身化,当代散文诗发展进程中里程碑式的标志。 原载:《文学报》2015年7月9日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