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民族文学 >

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大观(四)

http://www.newdu.com 2017-10-27 未知 关纪新 参加讨论

    第四章 民间的歌谣与叙事文学
    第一节民间歌谣
            
    民间歌谣,简称民歌,是由民间创作、民间流传的比较短小的韵文作品。
    民歌是我国各少数民族异常喜爱的文学艺术形式。人们常常把少数民族比喻为“民歌的海洋”,正说明了各民族人民的生活是与民歌分不开的。生活在我国西北地区的东乡族,把自己的民歌,叫作“花儿”,他们自豪地唱道:“花儿本是心上话,/不唱是由不得自家。/刀刀拿来头割下,/不死了还这个唱法!”
    因为民歌是各民族人民在日常生活中直接了当表达心声的理想方式,所以,古歌谣几乎是自从有了人类的表情达意愿望之时就产生了。民歌没有间断地伴随着各民族从远古走到了今天,至今仍有着旺盛的生命力。
    一,民歌的种类。
    我国各个少数民族,对民歌有不同的称谓。例如,藏族的民歌有 “鲁”与“谐”两种,壮族的民歌有“欢”、“加”、“西”、“比”等叫法,西北一些少数民族的民歌被统称作“花儿”,此外,还有侗族的“大歌”、布依族的“浪哨歌”、朝鲜族的“阿里郎”、白族的 “白曲”、苗族的“飞歌”等等。
    对各民族的民歌进行分类,有许多种的分法。一般所常见的,是按照歌谣的内容和功用来分类的方法,即把民歌大致地划分为“劳动歌”、“生活歌”、“仪式歌”、“时政歌”、“儿歌”等几种类型。
    1,“劳动歌”。
    各民族人民在劳动生产中的歌唱,包括着“田歌”、“樵歌”、“猎歌”、“牧歌”、“渔歌”、“纤歌”、“夯歌”等等,都属于 “劳动歌”这一类。由于我国不同的少数民族在历史和现实中所从事的生产方式多有不同,所以,每个民族的“劳动歌”也会在不同的歌唱题材上有很明显的反映。
    在人类早期的生产活动中,采集业是很重要的。云南丽江地区纳西族民歌《打稗子》,反映的就是先民们把采摘来的野生稗籽加工成粮食的劳动情景:
            
             我们手拿木连枷,
             我们这边那边打,
             刹!刹!刹!
             还有的呀还有的,
             你们那边还有的,
             刹!刹!刹!
            
    狩猎,也是各民族在早期经济生活中常有的一种劳动形式,有些民族的狩猎活动还在历史上维持了相当长的时间。所以,留存有“猎歌”的民族是很多的。生活在我国最靠东北方位的赫哲族,有一首常挂在老猎人们口头的“猎歌”:“我在富饶大河这地方打过猎,/在这地方下过地箭打过水獭;/还在这地方撵过孬头和黄鼠狼。/富饶大河的水流流得很急,/就象英雄的无穷力量一样。/我虽然是个年老的猎人,/和青年人一样勇敢刚强。”
    与采集业和狩猎业出现时间差不多的,是先民们的捕鱼业。“渔歌”,在那些近水而居的少数民族中间,十分丰富。居住和劳作在我国南海北部湾三岛的京族群众,爱唱这样一首民谣:“鱼满载,沉甸甸,/船儿累得走不动。/海面无风来鼓帆,/摇橹一天未见岸。/姑娘心,急如焚,/望穿大海盼船归。/踏蹋京家渔港湾,/嗨哟!银鱼金虾堆如山!”
    蒙古族、哈萨克族、藏族等民族,是以牧业生产著称的,在他们那里,“牧歌”的创作颇为丰富,几乎畜牧生产的一切环节,都在民歌中得到了表现。而在我国南方的一些农业经济型的少数民族中,则广泛传唱着各式各样的“农耕歌”。例如,一首布依族的《收稻歌》唱道:“镰刀一挥倒一片,/镰刀一闪倒一行,/三十个人下田坝,/满田满坝挞斗响。/四十个人下田来,/挑起米箩把谷装,/挑起谷子如飞燕,/一溜一行穿梭忙。”
    2,“生活歌”。
    在“生活歌”中,表达青年男女彼此爱恋之心的“情歌”,是最引人瞩目的,在我国的少数民族民间,流传着大量风采各异的情歌。
    侗族有这样一支情歌:
            
             哥在桥头把歌唱,妹妹无心洗衣裳。
             棒锤打着妹的手,只怪棒锤不怪郎。
            
    德昂族的一支情歌唱道:“亲爱的小妹妹啊,/如果你是嫩生生的香菜,/我是炒菜的铁锅;/如果你是香喷喷的糯米,/我是蒸饭的甑子;/如果你是清汪汪的小河,/我是坚固的河堤;/如果你是轻飘飘的白云,/我是托云的微风;/如果你是亮晶晶的月牙,/我是伴月的星星。”
    “苦情歌”,是“生活歌”中的又一类,各民族的苦情歌,大多表现了人民生活在阶级压迫和民族压迫时代的痛苦心情。曾经在奴隶制社会中挣扎的凉山彝族,流传过一首这样的苦情歌:“遍山羊群是奴隶主的,/软软牧鞭是奴隶主的,/ 牧羊姑娘是奴隶主的,/牧场上响起了悲歌,/唯有歌声才是自己的。”
    除了“情歌”和“苦情歌”之外,少数民族民歌中的“迁徙歌”、“信歌”以及“摇篮歌”等,也可以归入“生活歌”之中。
    3,“仪式歌”。
    “仪式歌”是指在各民族的生活中,每逢一定的时令或者一定的礼仪,便须按照传统的固定形式来诵唱的民歌。仪式歌起源于远古的祭祀神灵的歌谣,后来慢慢发展到在民族生活的各种仪式上,都要根据不同需要诵唱相应的仪式歌。
    古老的“祭祀歌”在许多民族中都有留存。我国北方阿尔泰语系民族在历史上都信奉过原始的萨满教,有关的祭祀歌特别多。满族锡克特里氏族“家祭”时唱的祭祀歌中有这样的歌词:“供献了香甜米酒,/摆上了醇醪烧酒,/引烧了阿眼香,/点燃了朱录香;/慎重买好神猪,/精心圈养家中,/神猪肥壮标致,/全身纯黑;/今将神猪按节行刀,/神猪即刻丧命,/一切情形甚善,/遵照传统礼仪,/供献于神坛前……”
    各少数民族的“婚礼歌”,是“仪式歌”的重要组成部分。锡伯族有一首在婚礼上由一人领唱、众人相和的民歌,很有代表性:
            
             飞来了九只凤凰,(众:哲!)
             栖落在梧桐树上,(众:哲!)
             今日热闹的婚礼上,(众:哲!)
             迎来美丽的新娘!(众:哲!)
    在蒙古族民间,“婚礼歌”是由“劝嫁歌”、“迎亲歌”、“宴饮歌”、“送亲歌”等一整套民歌组成的,唱起来波波相连,情趣盎然。
    少数民族的“仪式歌”中,还有“颂祖歌”、“宴宾歌”、“祝酒歌”、“筑房上梁歌”、“年节歌”、“报丧歌”、“吊唁歌”等等。
    4,“时政歌”。
    这类民歌,基本上是以各族群众在不同历史阶段里对时事的感受和评论为内容的,有的作品也直接反映少数民族人民的对敌斗争场景藏族的一首时政歌,唱出了在英国帝国主义者侵略下本民族的愤懑情绪:“楚年河的滚滚波涛,/洗不净江孜人民的心头恨;/碧绿的吉曲河水,/冲不尽藏族人民的满腔悲愤。”
    5,“儿歌”。
    “儿歌”,也叫作“童谣”,是受到各民族少年儿童喜欢的民歌,往往对启迪孩子们的才智、培养他们的情操、锻炼他们的语言能力,具有积极的作用。
       鄂伦春族的一首儿歌唱道:“游在水里的哲罗鱼,/在什么时候最快乐?/在深深的呼玛河里最快乐。/啼叫的布谷鸟啊,/在什么时候最快乐?/在百鸟盛开的春天最快乐。/生长在兴安岭的小朋友,/在什么时候最快乐?/小朋友变成莫日根最快乐,最快乐。”这首民歌中的“莫日根”一词,是鄂伦春语“英雄”的意思,儿歌表现了鄂伦春族少年儿童从小立志当英雄的远大抱负。
    二,少数民族民歌的艺术特色。
    我国各个少数民族的民间歌谣,其在艺术上的表现形式极为多样,可以说,几乎每一个民族的每一种民歌体,都有着独特的艺术手法。因此,研究专家们认为,少数民族的民间诗学是完全可以成为一门大学问的。
    简而言之,少数民族民歌的艺术表现力,主要体现在语言运用方式、修辞手段、句式铺排、音韵诗律等方面。
    比喻、夸张这一类手法,在民间歌谣中得到了广泛的运用。例如撒拉族情歌唱道:“砂罐的水滚时,/响声听得见;/阿哥的心滚时,/响声听不见。”诗句以水的滚沸来比拟热恋着情人时激动滚沸的心情,既夸张,又贴切。
    排比句式,对于强化诗歌的艺术力度很有帮助,也在许多民族的民歌中反复出现。“你俩喝的水,/你俩一起接;/你俩烧的柴,/你俩一起砍;/你俩吃的谷,/你俩一起种;/你俩成一对,/永远莫分离。”拉祜族这支《婚礼歌》中的排比式吟唱,便是一例。
    少数民族的民歌,大多是用各民族自己的语言来创作的。作为诗歌,它们各自习用的诗律有极大的不同。从押韵来说,有押尾韵的、押头韵的,也有押腰韵的;从用韵疏密来看,有用满韵(AAAA韵)的、用随韵(AABB韵)的、用交韵(ABAB韵)的,还有用抱韵(ABBA韵)的;在一些民族的民歌中,押韵不仅可以押在元音上,也可以押在辅音上……因为民族语言的不同,这里就不能一一举例说明了。
    我国少数民族的民歌,往往是可以配着一定的曲调来歌唱的。一个民族的每种不同类型的民歌,所运用的曲调又各不相同。这就更增加了民歌的魅力。
            
    第二节民间叙事长诗
            
    民间叙事长诗,是指在各民族民间流传的具有完整故事情节的、以塑造人物为主的长篇韵文作品。在我国的少数民族中间,叙事长诗有着很高的蕴藏量。其中一些民族的民间叙事长诗之多,在世界各民族中也是很突出的。例如,生活在我国云南省的傣族,现有人口大约102万,而留存的民间叙事长诗竟有500部左右。
    我国的少数民族具有悠久的民间叙事长诗创作传统。各民族中不少的民间叙事长诗,产生在奴隶社会的晚期,经过长期的发展与完善,一直流传到今天。某些少数民族优秀的民间叙事长诗,还得以用汉文记录传播,比如产生于我国北朝时期的著名长篇叙事诗《木兰辞》,就是由一首当时北方少数民族的民间叙事诗记录整理而成的。
    一,各民族叙事长诗的分类及其代表作。
    我国各少数民族的民间叙事长诗,从题材上看,以表现婚姻与爱情内容的为最多。从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的漫长历史时期内,一般女性的地位极低,她们反抗不合理的婚姻制度、争取婚姻自由的愿望十分强烈,这种愿望得到了人民的广泛同情。所以,围绕这一主题而出现的少数民族民间叙事长诗,名篇也特别地多。象侗族的《珠郎与娘美》、《秀银与吉妹》、《覃宝与引妹》,傣族的《娥并与桑洛》、《叶罕佐与冒弄央》、《相秀》、《兰嘎西贺》,苗族的《仰阿莎》、《阿荣和略刚》,彝族的《阿诗玛》、《妈妈的女儿》、《我的幺表妹》,土家族的《锦鸡》、《一根藤》,傈僳族的《逃婚调》、《重逢调》,哈尼族的《不愿出嫁的姑娘》,羌族的《木姐珠与斗安珠》,回族的《马五哥与尕豆妹》,哈萨克族的《萨里哈与萨曼》、《吉别克姑娘》,维吾尔族的《艾里甫与赛乃姆》、《塔依尔和祖赫拉》,裕固族的《黄黛琛》,等等,都是在民族文坛上经常为人们所注意到的优秀作品。
    在少数民族叙事长诗中占有重要位置的《阿诗玛》,是彝族支系撒尼人的创作。全诗分13章,1500多行。故事大意是:阿黑与阿诗玛是穷苦的兄妹俩,财主热布巴拉趁阿黑外出之机,以抢婚方式掠走了阿诗玛。阿诗玛宁死不从,被投进黑牢。阿黑星夜赶回,经过一系列较量而救出了妹妹。险恶的热布巴拉调来岩神,竟用洪水把阿诗玛冲走了。此后,阿诗玛再也没有回来,只是化作了山谷中阵阵回声……
    侗族叙事长诗《珠郎与娘美》讲的是,从前有一对真挚的恋人珠郎和娘美,为了逃脱包办婚姻而翻越九十九个坳,在它乡安家。当地的地主银宜蓄意要霸占美貌的娘美,便定计杀害了珠郎,还诬陷他是奸细。娘美为了给丈夫报仇,以愿嫁给为珠郎下葬者为诱饵,斩杀了仇人银宜,背了心上人珠郎的尸骨重返故土。
    反映少数民族社会的生产情况和生活习俗,是又一类民族叙事长诗的题材。这类叙事长诗,寓民族的物质与精神文化内容于叙事性的艺术作品之中,成为传统社会教育后代热爱劳动、热爱生活以及认识世界的好教材。
    傈僳族的《生产调》,讲述了生产季节小伙子帮助姑娘一起劳动与彼此生活的全过程,从找地、开荒、铺路、修桥、砍树、播种、收获,到二人在劳动中相爱、结合、生孩子,既歌颂了爱情,也形象地阐述了劳动创造美好生活的朴素真理。这类主要反映生产活动的叙事长诗,还有纳西族的《赶马之歌》、土家族的《薅草锣鼓歌》等。
    布依族的《六月六》和土家族的《哭嫁歌》等作品,属于以表现民族传统风俗为主的叙事长诗。《六月六》讲述的是布依族节日“六月六”的来历:据说历史上曾有过一次特大的虫害,布依族的一对夫妻得莱和阿菊,历尽劳苦,在燕子、蜘蛛、蛤蟆及太阳、月亮的多方帮助下,终于在“六月六”这天治服了凶恶的蚂蚱王,保住了人们的幸福生活。从此,“六月六”被定为民族节日:“……年年此时献双马,/年年此时晒衣服。/衣裙在身毒虫死,/布依家家衣食足。”
    少数民族叙事长诗中还有一类作品,以本民族所经历的社会斗争和历史事件为题材。
    我国各民族人民在历史的发展中,曾经饱受阶级压迫与民族压迫之苦。反抗压迫的斗争以及由斗争中涌现出来的英雄人物,在这类作品中,得到了热情讴歌。《嘎达梅林》(蒙古族)、《张秀眉之歌》(苗族)、《少郎与岱夫》(达斡尔族)、《中法战争之歌》(壮族)、《英雄沙迪尔之歌》(维吾尔族)、《罗华先》(布依族)等长诗,是这种题材的代表作。民族历史上另一些重大事件,例如先民的大迁徙,也在有关民族的叙事长诗中得到了生动的展现,《尧熬尔来自西州哈卓》(裕固族)、《迁徙歌》(锡伯族)、《天府侗迁徙歌》(侗族)等,在这方面的作品中比较突出。
    二,民间叙事长诗的艺术风格。
    我国少数民族的民间叙事长诗,不仅发扬了各民族民歌的多方面艺术优长,而且大多具有篇幅长、含量大、情节复杂等特点。为了分步骤有层次地展开故事,把人物各自命运交代清楚,这些作品运用了明晰而准确的叙事手段。作品的情节演进,一般是以主人公的命运发展为线索,采取顺叙方式来完成。
    在我国叙事长诗比较丰富的一些民族中,长诗的形式往往有一定的套路,其中象傣族、白族、彝族、哈萨克族、苗族等民族的这类作品,分别在长诗的开头与结尾加有序诗和尾诗,借以交代背景、烘托气氛或点染主题。比如维吾尔族的长篇叙事诗《艾里甫与赛乃姆》的序诗是这样的:“这首长歌流自我智慧的源泉,/象夜莺的悲鸣激荡在每个人心间。/我放开歌喉歌唱艾里甫与赛乃姆,/为忠诚的恋人献上爱情的花环。”
    为了使欣赏者加深对故事发展的印象,叙事长诗习惯于以重叠吟唱的方法推进情节。例如《阿诗玛》在描述女主人公的成长时,就是这样反复咏诵的:
             小姑娘日夜长大了,/长到三个月就会笑了,/
             笑声就象知了叫一样。/爹爹喜欢了一场,/妈妈喜
             欢了一场。
             小姑娘日夜长大了,/长到五个月就会笑了,/
             笑得就象耙齿耙地一样。/爹爹喜欢了一场,/妈妈
             喜欢了一场。
             ……
             小姑娘日夜长大了,/不知不觉长到十岁了,/
             手上拿镰刀,/皮条肩上挂,/脚上穿草鞋,/到田
             埂上割草去了。/爹爹喜欢了一场,/妈妈喜欢了一
             场。
             ……
    如此往复,一直要唱到阿诗玛成长为十八岁的大姑娘。
    叙事长诗与民间歌谣的一个明显的不同点,是要在故事发展中塑造人物。除了调动各种艺术手法来刻画人物的性格外,少数民族叙事长诗还特别擅长用悲剧方式表现人物的精神世界。《马五哥和尕豆妹》颂赞了男女主人公追求自由恋爱婚姻而至死抗争的真诚心灵,最后双双慷慨赴死:“我俩一搭来了一搭回,/死了是这辈子不后悔!”给了欣赏者以回肠荡气的艺术感染。
    大量使用比兴、排比、夸张、拟人等修辞方法,处处体现出为本民族群众所喜爱的民间口语清新、晓畅的格调,也是各民族长篇叙事诗的特点。
            
    第三节民间的传说与故事
            
    民间传说和民间故事,与神话一样,都属于民间文学中叙事性散文体的文学体裁。而民间传说和民间故事,是以人作为作品的主人公,这就与神话将神作为作品的主人公有着明显的分野。
    民间传说和民间故事,在我国各民族中的蕴藏量也很大,同样是少数民族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少数民族的民间传说。
    民间传说,是各族群众创作的一种与一定历史人物、历史事件以及地方风物、社会习俗有关的故事类口头作品。这类作品中出现的人物和事件,大多是历史上确实存在过的,而作品在流传中依据人们的历史观和爱憎心,又附会出若干新的情节,使之更加富有表现力。
    我国所有的少数民族,都不乏各式各样的动人传奇的民间传说。这些传说,又可以大致分为人物传说、事件传说、地方风物传说等不同的类型。
    少数民族的人物传说,其作品的主人公,大多是历史上真实存在过的,故事情节安排上虽有加工夸大,仍与历史人物的有关作为比较切近,例如藏族的松赞干布传说、蒙古族的成吉思汗传说、满族的老罕王(努尔哈赤)传说、侗族的吴勉传说、云南各民族的杜文秀传说等等。但是,也有一些民族的民间传说,虽然可能在历史上有过某个类似的人物原型,却经过一代又一代人民群众的补充创作,使主人公的形象距离历史人物的基本作为比较远了,为人们所熟悉的壮族歌仙刘三姐的传说,就属于这种情况;据考证,刘三姐的原型是唐代人,是一位善歌的劳动妇女,由于她有善歌的本领,人民在传颂她的事迹的时候,便不断地加上自己反抗黑暗现实的精神与让生活美好的理想,最终使得刘三姐在反复传颂中几乎已经成了一个虚拟人物,成了善良乐观的壮族人民的代言人。
    传奇色彩浓重,是少数民族人物传说的显著特征。譬如侗族农民起义领袖吴勉的传说中说,主人公降生时,红光环绕住宅,异香飘满全寨,吴勉一出生就从娘胎里带来了书和鞭子;后来他率众起义,与官兵作战,骑上木凳,木凳能变成骏马,拿起竹木器,竹木器能变成利刃,大吼一声便浓雾四起,叫敌人看不到义军的踪影……
    少数民族的历史事件传说,与历史人物传说常常交织在一起,许多历史人物传说本身就由若干历史事件组成,所以单纯的历史事件传说就显得少一些。在有关少数民族历史事件的传说中,反映满族工匠们反抗欺压的《火烧船厂》、反映清代回族群众对起义军拥护支持的《筑台拜帅》、反映白族人民反帝斗争的《覆钟山麓金交椅》和反映壮族等民族斗争历史的《金田起义》,都是相当著名的作品。
       少数民族的地方风物传说极其丰富。
       山川景物传说是地方风物传说中的一部分。各民族地区的这类传说不胜枚举,说民族地区所有奇丽的山水都有自己一篇动人的传说相陪伴,也许并不过分。流传于云南苍山洱海间的白族传说《望夫云》可以作为这类传说的代表作:古代南诏国一位美丽的公主与勤劳勇敢的猎人相爱,私奔到苍山之巅,结为夫妻。国王一怒之下派妖僧冰封了苍山。猎人为了让妻子避寒而去盗取妖僧的袈裟,却被打入洱海变作石骡。公主不见丈夫归还,悲痛致死,并化成一片白云,年年岁岁依苍山而望洱海。其后,每临冬季白云出现时,就会大风劲吹,把洱海水吹开,让化作白云的公主看到化作石骡的猎人……白族人民凭借对自然的观察与对生活的理解,赋予苍山洱海上空的白云以如此美妙的传说,使人们不能不为白族人民的审美情感所折服。
    物产传说也属于地方风物传说。仡佬族的一则传说讲述:从前一位勤劳的老人在青明山砍柴时,发现了两条蛇藤,就把它移植到住处周围。老人常含用这两条藤子的枝叶,竟然返老还童了,活了180岁。此事被皇上得知,派人来抢蛇藤。老人把蛇藤挖出来,泡进糯米酒中,带上青明山,过起隐居生活。后来这酒传到民间,便是具有延年益寿作用的“首乌酒”。
    习俗传说,是地方风物传说中的另一大类。傣族关于泼水节来历的传说,在这中间很具代表性:相传古代有个魔王盘踞在西双版纳这地方,他魔法无边又无恶不作。他的七个妻子都是从民间抢来的,都有为民除害之志。有一次,他的第七个妻子趁他熟睡之机,拔下魔王一根头发,把他的头颅勒了下来。谁知这头颅滚到那里,那里就要燃成一片大火。魔王第七个妻子为了不让大火危害百姓,毅然将那头抱于怀中。其他六个妻子连续地向她身上泼水达990天,才把这场恶火扑灭。此后每到傣历年,人们总要相互泼水,以纪念那七位为民除害的女性,并彼此祝愿祛病除灾。
    二,少数民族的民间故事。
    所谓民间故事,事实上有两种含义。一种是广义的民间故事,它包括着我们在前面已经介绍过的神话和传说;另一种是狭义的民间故事,只包括童话、动物故事、世俗故事、笑话等。这里要谈到的少数民族民间故事,是专指后者而言的。
    童话,又被称作魔法故事。各民族的童话基本上都是反映现实生活的,但又不是对现实生活的直接摹写,而是一种虚拟性和幻想性很强的作品,其中常常有着不少看似离奇的情节,而最后大多总要让善良人们的美好愿望得以实现。
    普米族的《黑母牛》是这样一则童话故事:有个狠毒的坏女人, 用魔法将小黑妞的母亲变成了黑母牛,自己作了小黑妞的后妈。为了不让黑母牛保护小黑妞,她又杀了黑母牛。但是黑母牛的骨头照旧帮助小黑妞。一次,王子在全国姑娘中选妻子,黑母牛的骨头变成美丽的服装和骏马,装备上小黑妞,去参加王宫里的宴会。小黑妞击败了坏女人的亲生女而被王子选中。坏女人只好向小黑妞献殷勤。小黑妞给了她一只装满美食的罐子,让她回去的路上吃。坏女人回去时打开罐子,里面飞出许多马蜂,把她蜇死了。后来小黑妞的母亲也复活了,母女们重新过起了幸福生活。
    动物故事,是以人格化了的动物为主人公的民间故事,故事情节的发展也往往是按照人类社会生活的规律进行,所以表达的依然是人们对生活的认识与理想。鄂温克族的故事《山鸡的红眼睛》讲的是:大山里的一只山鸡很孤独,便要和偶尔飞来的一只乌鸦交朋友,希望乌鸦能留下来与它一起过冬。乌鸦假装同意,提出要山鸡给它做一双越冬穿的靰鞡。山鸡很高兴,不辞劳苦地用自己的羽毛给乌鸦制作了一双漂亮的靰鞡。谁知冬天一到,乌鸦还是抛弃朋友自己飞走了。山鸡这才知道世上还有如此背信弃义的家伙,伤心得哭红了眼睛……由于少数民族的动物故事中许多作品带有明显的哲理寓意,这类作品也被称作少数民族寓言。
    世俗故事也叫作生活故事,它与童话、动物故事的不同点,在于这类故事在情节发展中基本上没有幻想成份,或者只是在故事终结处加上一个浪漫的尾巴。藏族《茶和盐的故事》讲,女土司的女儿美海措与仇家之子文顿巴相爱。美海措的母亲派人用毒箭射死了文顿巴。火葬文顿巴的时候,美海措跃入火焰中殉情。合葬他们的地方长出两棵大树,上面总有两只鸟儿合鸣。女土司又差人砍掉了树,射死了鸟儿。后来文顿巴变成了盐湖中的盐,美海措变成了茶树。盐和茶,都是藏族群众在生活中一天也离不开的东西。
    世俗故事中,有一类专门表现机智人物与各种恶势力及人间丑恶现象做斗争的故事,喜剧色彩很重。在我国许多少数民族中间,都有大量的机智人物故事。而每个民族的机智人物,往往只是一个或两个人,在他们的身上,集中着本民族众多劳动者的聪明才智,集中着劳动人民世代与恶势力及人间丑恶现象做斗争的宝贵经验。这类故事,以维吾尔族“阿凡提的故事”、蒙古族“巴拉根仓的故事”、藏族 “阿古顿巴的故事”和“聂局桑布的故事”、苗族“反江山的故事”、纳西族“阿一旦的故事”、布依族“甲金的故事”等为最著名。一则人们比较熟悉的“阿凡提的故事”说,多行不义的国王有一次问阿凡提:“当金钱与正义同时放在你面前的时候,你选择什么?”阿凡提毫不犹豫地说:“我要金钱。”国王嘲讽阿凡提说:“金钱是不希罕的,正义才是最重要的;我来选择,一定是要正义的。”阿凡提平静地回答:“是的,缺什么的人总是想得到什么。”
    各民族的机智人物故事,由于富于幽默情趣,时常也被算作笑话一类。除了机智人物故事外,我国各少数民族的其他民间笑话也不少。例如鄂伦春族有一则笑话叫作《三个懒汉》,说有这么三个人懒得出了奇。太阳生起好高也不起床,直到饥肠辘辘才外出打猎,一天的路一年也没走完。口渴了谁也不愿打水,饿得厉害还互相打赌:各自背靠大树闭上眼,谁先睁眼由谁做饭。结果他们相互耗了三天三夜,等再睁开眼睛的时候,仅存的一点米已让山雀啄食光了,仅有的一块肉也被狐狸叼跑了……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