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确实非常重视文学与社会历史的联系,也非常重视文学艺术本身的审美特征。但是,我们不能据此就断定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就是社 会历史批评或美学史学批评。那么,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究竟是一种什么批评呢?我们认为,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自身已然构成了一个具有开放性、包容性的批评体 系。 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是广义的文学批评,原因是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不仅仅是解释作品的意义和评价作品的质量,而且包含其他非常丰富的内容。以马克 思、恩格斯的文学批评实践来说,他们除了对《弗兰茨·冯·济金根》《城市姑娘》《旧人与新人》等作品和相关作家进行了批评外,还有对“真正社会主义”文艺 思想的批判、对文学批评标准的论述、对现实主义问题的阐发、对“席勒式”和“莎士比亚化”的界定、对人物形象塑造的个性化要求、对文学艺术作品的质的规 定、对悲剧冲突和悲剧精神的探讨、对文学艺术生产与物质生产的不平衡关系的揭示……可以说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对象包括了各种各样的文学现象,没有哪一种 文学批评能像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包含如此丰富的内容。 那么,究竟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呢?如前所说,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属于广义的文学批评范畴,它既包括马克思主义创始人马克思、恩格斯的文学 批评,也包括列宁、普列汉诺夫、卢那察尔斯基、高尔基、拉法格、梅林、葛兰西、卢森堡、李卜克内西、蔡特金、毛泽东、瞿秋白、鲁迅、周扬、冯雪峰、胡风以 及其他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批评,同时还包括20世纪以来在马克思主义影响下兴起和发展起来的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文学批评。马克思、恩格斯等杰出的马克思主 义经典作家以各自的批评实践一方面为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提供了范例做出了榜样,另一方面提出和阐发了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一系列的观念、思想、原则、标准 和方法,构建起了自己的批评体系。可以说,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不是一般的批评方法,也不是一般的批评模式,而是包括了很多批评方法、很多批评模式的一种开 放性的包容性的批评体系。 将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看作体系,是指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包含有各种不同的批评方法、批评模式,所有这些构成了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体系。 首先,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是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世界观作为理论基础的。众所周知,19世纪40年代以降,整个哲学社会科学和文艺学美学领域发生了 前所未有的最伟大的变革,这就是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和发展。马克思主义首先是一种哲学世界观,马克思主义文艺学美学思想就是以马克思主义的哲学世界观为基础 的,同时又是它的一个有机的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对文学艺术的观察是以马克思主义的哲学世界观作为思想指导来观察的,从来不是就文学艺术论文学艺术。 其次,支配、决定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是马克思主义的文学观。文学批评史上的任何批评都有支配、决定该批评的文学观,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也不例 外。马克思主义认为,整个社会结构是由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两个部分构成的。经济基础是以生产力为基础的经济结构、生产关系的总和。上层建筑受经济基础的支 配和决定,由所有制形式下、社会条件下的各种各样不同的情感、幻想、思想方式和世界观共同构成。上层建筑中有政治、法律、道德、哲学、宗教等各种各样的意 识形态。文学艺术属于上层建筑,是社会意识形态之一,它为经济基础所决定;与其他的社会意识形态相比,文学艺术是“更高地悬浮于空中的思想领域”,离社会 的经济基础最远,有其特殊性。这种特殊性表现为文学艺术具有审美性,其创作要符合美的规律、美的尺度。 马克思主义的文学观特别注重文学艺术的特殊性。马克思在把人的生产和动物的生产进行比较时说:“动物只是按照它所属的那个种的尺度和需要来建 造,而人懂得按照任何一个种的尺度来进行生产,并且懂得处处都把内在的尺度运用于对象;因此,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构造。”正因为人能够按照并把美的规律作 为内在的尺度运用于艺术美的创造当中,所以马克思、恩格斯都把美看作是文学艺术所具有的本质性的特征与规律。马克思在写给拉萨尔的信中花了相当的篇幅称赞 《弗兰茨·冯·济金根》的结构和情节,“在这方面,它比任何现代德国剧本都高明”,“强烈地感动了我”,“对于比我更容易激动的读者来说,它将在更大的程 度上引起这种效果”。恩格斯在评价谷兹科夫的剧作《马里诺·法利埃里》时直接用到“艺术美”这个概念。恩格斯在写给拉萨尔的信中说当时“到处都缺乏美的文 学”,称赞剧本“情节的巧妙的安排和剧本的从头到尾的戏剧性使我惊叹不已”,“对话写得生动活泼”。恩格斯在写给敏·考茨基的信中说:“倾向应当从场面和 情节中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而不应当特别地把它指点出来;同时我认为作家不必要把他所描写的社会冲突的历史的未来的解决办法硬塞给读者。此外,在当前条件 下,小说主要是面向资产阶级圈子里的读者,即不直接属于我们的人的那个圈子里的读者,因此,如果一部具有社会主义倾向的小说通过对现实关系的真实描写,来 打破关于这些关系的流行的传统幻想,动摇资产阶级世界的乐观主义,不可避免地引起对于现存事物的怀疑,那末,即使作者并没有明确地表明自己的立场,但我认 为这部小说也完全完成了自己的使命。”恩格斯在写给拉萨尔的信中要求文学艺术作品应该努力做到“较大的思想深度和意识到的历史内容,同莎士比亚剧作的情节 的生动性、丰富性的完美的融合”。从这些论述中可以看出,马克思主义文学观是非常重视文学艺术作品的审美特性的。 再次,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具有极大的包容性,它至少包容了以下一些批评模式: 社会批评模式 这种批评模式建基于文学艺术是社会经济基础的反映,重视研究文学与社会的关系,要求文学艺术作品反映现实社会的真实关系,要求所创作的作品能够做到“除了 细节的真实外,还要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坚持社会批评模式,注重文学艺术同社会现实和社会历史的关系,并且把文学艺术反 映和表现社会历史的深度和广度作为批评的标尺之一;强调文学批评必须联系作家艺术家的作品对社会历史反映的深度和广度,坚持社会-史学的批评原则。无论是 马克思恩格斯对拉萨尔、考茨基、哈克奈斯的批评,还是列宁对托尔斯泰的批评,亦或毛泽东、瞿秋白对鲁迅的评价,可以说都坚持了历史主义的文学批评,都把作 家作品放进历史环境中进行阐释和评价。 政治批评模式 这种批评模式把文学艺术看作社会的上层建筑,一方面由社会的经济基础所产生,另一方面又对社会的经济基础发生影响和作用;无产阶级文学艺术是整个无产阶级 革命事业中的一部分,是整个革命机器的齿轮和螺丝钉,在革命时期是整个武装斗争中的重要的一翼,要求文学艺术作品具有政治的思想的倾向性。 意识形态批评模式 这种批评模式认为不管主观上承认还是不承认,文学批评总是站在一定阶级、政党的立场上以该阶级、该政党的社会意识形态对文学作品进行分析研究,并且在注意 文学与社会意识形态具有深刻联系的基础上,对作品所表现和所包含的社会意识形态价值作出评价和判断。同时,这种批评模式还注意文学艺术作品与其他社会意识 形态的关系,认为文学艺术是属于意识形态中离经济基础最远的思想领域,和其他社会意识形态不同,其他社会意识形态作用于它,它又可以作用于其他社会意识形 态。不过比较而言,政治这种意识形态对文学的作用更加明显,而文学对政治的作用则要间接一些,迟缓一些。 美学批评模式 这种批评模式在肯定文学艺术作为社会意识形态的普遍性的前提下,又特别强调文学艺术作为社会意识形态的特殊性,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有这 样一段话:“整体,当它在头脑中作为思想整体而出现时,是思维着的头脑的产物,这个头脑用它所专有的方式掌握世界,而这种方式是不同于对于世界的艺术精神 的,宗教精神的,实践精神的掌握的。”在这里,马克思把人类掌握世界的方式划分为四种:哲学方式、艺术方式、宗教方式、实践-精神方式。艺术对于世界的掌 握是不同于其他三种方式的一种特殊的方式,正是这种特殊的方式使得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充分注意到了文学作品的美学批评。 总而言之,把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归结为社会学的批评,甚至把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看作社会历史批评的一个支派,这是不正确的,是不符合马克思主义 文学批评实际的错误观点;把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归结为美学批评和史学批评同样是不符合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实际的。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是自成体系的文学批 评,而不是别的什么批评。 把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看作自成体系的文学批评,一方面可以将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放到它真正应该占有的客观的地位,而不至于被贬低到社会历史批评 的一个支派,也不至于被缩小到美学批评史学批评那样一个有限的范围,另一方面可以理直气壮地把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当作我们文学批评的指南,使文学批评能够 有马克思主义方向、原则、标准和方法。当今世界人们对待马克思主义有几种不同的态度:一是把马克思主义当作革命和建设指南的理论基础,当作行动指南的理论 基础;二是视马克思主义为众多学说当中的一种,并且予以认真的研究;三是对马克思主义进行部分的修正,如西方马克思主义;四是反对马克思主义;五是学习研 究了解马克思主义。在文学批评界对待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态度大致和这种情形差不了多少。这些年来,文学批评界之所以有这样那样的乱象,原因固然很多,但 最根本的原因在于没有很好地贯彻执行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基本的思想、标准、原则、方法。习近平总书记2014年10月15日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 所指出的在文艺创作方面存在着的那些有数量缺质量、有“高原”缺“高峰”和抄袭模仿、千篇一律以及机械化生产、快餐式消费等问题之所以存在,那些迷失方向 的、低俗的、表现欲望和单纯感官娱乐等现象之所以存在,应该说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一些文学创作者、文学批评者背离了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基本原理。所 以,今天提出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是自成体系的文学批评,是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的。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