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大烈,一位云南丽江农民的儿子。骨子里浸透着纳西人勤劳质朴的基因。年轻时就立志投身民族历史文化研究事业。他耗费10年心血写成《纳西族史》一书。去年5月,第10届日本经济新闻社亚洲奖“文化奖”颁给了中国云南纳西族学者郭大烈。郭大烈是长年致力于研究云南少数民族的历史文化、尤其是因研究纳西族历史文化业绩突出而获此殊荣的第一个中国人。 10年磨一剑 1941年,郭大烈出生在云南丽江一个纳西族农民家里。1959年从丽江中学考入中央民族学院攻读历史学,5年的大学学习生活为他积累了相当丰富的历史学专业知识。在大学学习期间,他就曾经到北京郊区回族村镇和四川阿坝州藏族地区搞田野调查。 是著名历史学家方国瑜的文章《麽些(纳西)民族考》开启了这位纳西族后生的满腔热忱,并促使他将此文用手记录下来。从这本书中,郭大烈知晓了纳西族的起源和相关的民族历史知识,以及怎样发展成为今天这样一个民族。与其说历史学家的一篇文章启发了郭大烈的理想,还不如说是纳西人对自己民族优秀历史文化的那种与生俱来的热情和灵感激发了郭大烈内心对本民族热爱之情。 郭大烈的人生当中有这样一段光阴是这样度过的:1964年从中央民族学院毕业后,他到了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禄丰县,从事宣传和教育工作。那段时间社会陆续被“四清运动”及后来的“文化大革命”搅乱,然而这些社会动荡并未曾使郭大烈产生丝毫思想上的动摇,反而更坚定了他求学、治学的信念和决心。 在禄丰县工作期间,他充分利用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的优势,经常深入最偏远、最基层的彝族、傈僳族村寨作调查研究,收集了大量文献资料和珍贵文物。调查研究中,他力求实事求是,在禄丰期间就编写过《新编禄丰县志》及《恐龙之乡——禄丰风物录》。 1980年,正值“科学的春天”来临,郭大烈也有了新的研究成果,他在研究纳西族历史中十分注重木氏土司,并于当年发表了著述《丽江木氏土司概论》。 同年,郭大烈考入了刚刚成立的云南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对于酷爱历史的他,此番犹如鱼入深潭,龙归大海。而当时的纳西族研究,仍然处于一个尚未被深刻挖掘整理,没有被进一步深刻认识的民族,郭大烈把满腔热情扑到研究本民族历史文化事业上。 在研究所工作期间,郭大烈的足迹遍布了滇、川、藏等纳西族曾经生活和迁徙途经的地方,并做了大量的翔实的田野调查笔记。终于在1994年,与历史学者和志武合著的《纳西族史》出版面世。这一年,距离郭大烈到云南省社会科学院民族所工作已经整整10年了,可谓10年磨一剑。 《纳西族史》是一部迄今为止体例最完整、材料最丰富、结构最合理的纳西族通史。内容从亘古蛮荒一直写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纳西族历史发展的每一个脉络都被他牢牢地抓住,每一个社会文化现象被他清晰透彻地展现在读者面前,用心血和汗水勾勒了一部完美的纳西族历史画卷。 在这部书的导论中他这样写到:“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古老的历史,而展现这些历史是最困难的,如果再现较为翔实的历史图景,那更是困难重重。”所以说,郭大烈会同和志武完成的不仅仅是一部民族历史专著,更是完成了一个民族和时代所赋予的期望和重托。 可想而知,去追寻那些深匿于民间的一个民族支离破碎的历史片段,然后通过科学缜密的分析论断,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方能得出客观正确的结论,方能显现出一个民族悠久、灿烂的历史文明。郭大烈,正是将这一梦想变成现实的人,并执着地坚守美丽的梦想,直到它变成现实。 郭大烈付出了10年的艰辛,然而同他一道撰写此书的著名学者和志武,最终没能看见该书的问世,于1994年12月带着遗憾走了。而为了这部《纳西族史》,郭大烈曾跟随马帮翻越雪山,深入中甸三坝、西藏芒康、四川木里、盐源等地,用艰苦的跋涉换取宝贵的资料。 付出总有回报,《纳西族史》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引起了海内外史学界和文化界的极大关注。而这部凝结他心血的《纳西族史》,则有着许多突出的特点: 着眼于纳西族发展自身的历史脉络; 客观叙述历史,供今人后人参考; 总结经验,启发后人; 坚持中华民族历史发展整体观; 对纳西族社会历史发展重要问题做深入探究…… 为保护和传承纳西族文化而不懈努力 尽管郭大烈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其著作在社会上产生了相当的反响,但是他并没有放慢前行的步伐。自1984年至2002年间,他先后主撰或主编有:《中华民族知识通览》、《云南民族文化变迁研究》、《纳西族文化大观》、《东巴文化论》、《纳西族研究论文集》等10余部有影响、有分量的著作。 特别是1999年,他以家乡黄山小学为试点,在丽江筹建纳西东巴文化传习院,进行纳西母语和东巴文化进入学校传承实验推广,并编写了教材,组织教师上课。这个班的学生参加了丽江举行的国际东巴艺术节,从2003年开始,在周边农村和城镇推广,得到了丽江各级政府和教育部门的充分肯定。 郭大烈自1984年的17年里,一直担任民族学所的副所长、所长,长期坚守在学术的前沿阵地,期间承担过20多项国家、省、院重点项目,出版过60多种科研著作,培养了彝族、哈尼族、藏族、瑶族、拉祜族、独龙族、布朗族等10余个少数民族的科研人员,为民族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不愧为人师。 可以说,郭大烈出色地完成了编著《纳西族史》等艰巨任务,经历过漫长的10年,也倾注他内心深处的民族情感,且看他的治学格言: 做学问,要甘于寂寞, 为民族,要敢于呐喊。 在进行学术创作的同时,郭大烈积极开展国际学术交流,曾经先后对日本、加拿大、泰国、越南等国作过学术访问。先后于1990年、1995年应日本大阪国立民族学博物馆和筑波大学的邀请到日本考察。同时也接待过日本的访问学者,并一起到四川、迪庆、丽江、红河、西双版纳等地共同进行调查,加深了两国学者间的互相了解,推动了民间学术交流。特别是每年接待日本爱知大学现代中国学部师生,增进了两国青年间的感情。 多年来,郭大烈还先后为丽江市人民政府、东巴文化博物馆、丽江教育学院民族教育研究所担任顾问,以“关心不干扰,支持不包办,做事不谋利”的原则为保护世界文化遗产和传承纳西族古老优秀的民族文化而努力,而奔走。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