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当下乡村散文书写的重要力量,周伟的《乡村书》全面展示了一曲悠扬舒缓的乡村之歌,惟妙惟肖描写出真实可感的乡村场景。没有华丽的语言,作者用最真实淳朴与最透彻的文字,书写由昨天爱怜到今天痛惜的乡村,从平凡的乡村生活中悟出深刻的自然之道与生命哲学,带领读者走向更远的乡村,使作品负载了较高的文学价值与社会意义。 乡土文学由新文学作家鲁迅开创,受其影响,在新文学革命初期出现了一批杰出的乡土作家,如王鲁彦、彭家煌和台静农。在新时期,又有贾平凹、韩少功等书写乡村散文的大家。新世纪以来,乡土中国又走进一个新时代,出自乡土的知识分子在文学中表述着他们再也不能回去、但又魂萦梦绕家乡的矛盾心理。他们爱这片土地,爱土地上生存的人,痛惋被城市化的风暴所冲洗掉的乡土人情,笔下不乏对现实和生命的思考。作为当下乡村散文书写的重要力量,周伟的《乡村书》全面展示了一曲悠扬舒缓的乡村之歌,惟妙惟肖描写出真实可感的乡村场景。没有华丽的语言,作者用最真实淳朴与最透彻的文字,书写由昨天爱怜到今天痛惜的乡村,从平凡的乡村生活中悟出深刻的自然之道与生命哲学,带领读者走向更远的乡村,使作品负载了较高的文学价值与社会意义。 守望乡村诗意图景 《乡村书》前5节中,作者为读者缓缓铺展他儿时所观察到的乡村风俗之美和自然之美,呈现出一幅温馨祥和的乡村人文图景。如格非所说:“童年经验是一个人生活中最核心的部分,它是流逝岁月中的顽石,时间可以把它打磨得玲珑剔透,它从来不会被真正遗忘,是我们所有情感最深邃的内核。”正因为乡村的一切已经融入汩汩血液,作者才会如此记忆犹新,用温情细腻的情感描写了人、物、景的自然和谐,洋溢着对家乡无限的爱意和怀念,表现出对过去乡村的诗意守望,对生与死的思量与感悟。 首篇《乡村功课》便展现了一幅处在物质世界的边缘,没有被世俗化的风土人情,作者以自然和真实的手法将我们的眼光吸引到了这片有声有色的大地。白天,有相邻之间习以为常的小吵小骂,这是他们特有的一种交流方式和生活方式,作者的笔调轻松愉快,展示了一幅吵吵嚷嚷于每一个角落的环境下人们那充满活力的生命。孩子们用尿随心所欲画出自然天成的风景画:“有行驶的货车、小车、火车,还有航行的轮船、冲天的飞机。”展现了儿童时期特有的天真烂漫,这也是作者所经历过的最纯净无瑕的时光。他们可以领略自然的美景,体验自由创作的乐趣。作者在为乡村孩子们笔下美景赞叹不已的同时也为城市中的孩子们呼吁自由,追寻那些缺失的想象力。闲余时,人们从瞅天中来感悟“世事如云,人生似河”。瞅天正是从自然中反观自己,去思考在这浩瀚空际人生有限,但是还需抓住眼前的幸福,心才会走得更远。而“夜晚的乡村,歌唱歌哭,这是天底下最美最动听的旋律”,此时的乡村便是释放真实情感、呈现真实状态的乡村。除此之外,人与动物也处于相对平等的地位,动物世界与人的世界交融相映,体现出浓郁的人情味。在《鸡怜》中,作者给我们描写的是母鸡与小鸡同行同宿、小鸡与孩童更是相亲相爱的温馨情形,母鸡对小鸡的爱和孩子对小鸡的爱都是善良无私的,这种爱展现了生命本身的善。 乡村大地也为在城市中失去精神家园的人们开辟了一片栖息地,一方存放自我真实情感的净土。从《大地书》才开始使用第一人称,看出作者情感的步步加深。有“菩萨心肠”的奶奶,教会“我”博爱向善、知足常乐的道理,这盏让我一生受益的指路明灯照亮着“我”的灵魂,使之在现代化文明的冲击下不致迷失方向。有流连忘返的美景, “回到故乡,怀抱黄土,眺望远方,心头才会长出芳草”。这里记载了“我”成长的点点滴滴,更是“我”长大后洗涤心灵、放下生活压力的精神故乡,所以这里的记忆便成为日后涵养作者人生历程的养分。这一节,作者使用含蓄写意的手法将自己对故乡的真实体验写得准确细微,让人心驰神往。只有心怀对大地的感恩和依恋,才会把自己家乡大地内在的厚重与质朴雕琢得如此耐人寻味。 海德格尔说,思乡甚至是一种追寻本源的情绪。这些散文不仅是作者对乡村生活敏锐观察和诗意的客观物化,更是作者对生命之源探索、对童年世界真善美向往追求的缩影。这不是他一个人的家乡,而是我们记忆中远去但放不下的家乡。对安然祥和的乡村诗意图景的追忆与当下都市人的困境有关,城市对物质追求的枷锁束缚了自然精神的释放,促使作者重拾童年记忆,表现出了作者对乡村自然融入血液的执著与守望。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