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评论 > 作家论 >

木叶:肖像,或命运的微积分——读祁媛

http://www.newdu.com 2017-10-24 《上海文学》 木叶 参加讨论


    几年前有人喟叹,在当代作家笔下难得一见好的风景描写。依我看来,肖像描写的情况要乐观些,当然也仅仅是乐观一些,直接而丰富的肖像描写不多,当代作家似乎更热衷于描写心理状态和破碎晦暗之境。有意味的是,我近来有一些收获,尤其在阅读祁媛时,遇见了或隆重或细微的肖像描写。
    《约会》里母亲睡觉时“眉头也是紧锁着”,而当年快乐得脸上有瓷碗的光泽;《放生》里人物那“不知被骗还是骗人的表情”;《奔丧》中的描写准确且见出层次,叔叔早年“有一张异常英俊的脸”,后来变老,磕掉了半边门牙“心虚地微笑”,死时的尸身潦草而“扭曲”……最新作品《黄眼珠》篇名即注目于肖像特征,内文亦与此相系,“能记住的就是他那野兽般的黄眼珠,疯狂的样子,浓密的微黄的胡子遮住总是讥笑的嘴角”,“昏黄的路灯下的那张‘血脸’五官模糊,两眼迷迷糊糊地闭着,像还没睡醒,耳朵里还在往外流着血”,从黄眼珠、浓密胡子到五官模糊,是一以贯之的脸,又是依时势而化转的“变脸”,一个“脸的谱系”静悄悄生成。
    她的作品不仅涉及狭义的面部肖像,还包括身体其他部分的样貌乃至举止,如《黄眼珠》里“我”发现她腰部有三四寸长“像条小蛇的疤”,这笔触自然而然指向人物的身世,引人思考其来龙与去脉。
    “我承认她长得比我漂亮,可那不就是一张皮吗!”(《我准备不发疯》)“(女性乳头)不就是这一个小肉头嘛,有什么呢,这些幼稚和愚蠢的男人!”(《约会》)祁媛有着敏察以及拆解,不是一个浅尝辄止者。她着眼于肖像的表层,也懂得精神视域、内心幽微的重要性。
    作为一个画者,她笔下不时会出现视觉性元素,《黄眼珠》女主人公是标准的九头一身,大家私下说要是她能给自己做次模特该多好,不奢望裸体,能画画腿也好。其他小说中类似笔触亦不算少。这是一个注重感官的书写者,注重人物的相貌和情节的画面感,将人与物自一片纷繁里析分而出,然后再轻轻放回喧嚣与孤寂之中。
    就完成度而言,《黄眼珠》不很理想,有几分单薄粗疏,不过将它与作者的《爷爷》《奔丧》《跟踪》《美丽的高楼》《我准备不发疯》并置阅读,可感到相通的元素在涌动在延展,一个自我的小传统慢慢在成型。这里有叙事上的特色,也透出一些问题。
    在《黄眼珠》中屡屡写到“草帽”和“外八字”,可凭此辨认出开头那段闲笔中被打倒在地的人很可能正是主人公解兆元。而主人公命运的巨大转折亦与肖像特点相关:系主任对他说,开除你并不是因为什么资产阶级现代派,“是我讨厌你,我讨厌你的那双眼睛,那双鸡屎黄的眼睛,你小子太狂了!给我滚蛋!”这不失为一种现实细节捕捉和戏剧性安排,不过,是否有些简单了呢?
    纳博科夫谈到福楼拜时,认为其小说的魅力在于“表现的是人类命运的精妙的微积分”。好的肖像描写,也应(与其他描写一起)揭示“命运的精妙的微积分”,而不是先入为主的教条的附着式存在。不是说不能写因为眼珠的颜色便厌弃一个人,而是在天然无辜的眼珠颜色之外,要更充分而巧妙地铺陈它与此人的性格才情社会生活的相互作用,从而体现出那种狂、野、令人生忌、人生轨迹发人深省——毕竟命运的伸展与转变不是那么一清二楚,而是一种“精妙的微积分”,一种日积月累,此消彼长,在看上去无可置疑的确定性之外,还往往隐含着逆转、恍惚与未明。
    脸/面孔/肖像是人类身体上最赤裸或最不得不赤裸的部分,同时也是最具修饰性的部分,指向它的拥有者,及其灵魂。除了不可替代的个体特征,肖像还注定闪烁着历史信息和时代印记,有一种承续,有一种跌宕和暧昧,正如海子所言:“一切都存入/人的世世代代的脸。”进而言之,除了与生俱来的自然性之外,面孔还被内心、双手、环境和时间等多重塑造,它袒露着,邀请着,同时又有着遮蔽、隐匿或伪装。
    纵然,面孔有时也可能是面具,但它依然意味着一种敞开,考验着创作者的洞察力、想象力和综合叙事能力。
    多次在塑造一个人物时,祁媛均会评介一下相貌如何,万把字的《黄眼珠》居然用了三次“美女”、四次“漂亮”,这是画者的敏感性和惯性在文字中的流露。而即便是趁手的兵器、鲜新的路径用得久了,也可能带来审美疲劳,使得叙事直白化或平滑化。
    肖像、外貌、神色、举止,如此种种描写只是她小说的一部分,甚至未必是多么重要的一部分,但是,体现出她那原生的力量,叙事的径直有力,和虚构上的某种可能。尽管,她的肖像描写在深度以及与其他叙述元素的结合上,还不是特别出色,对于命运之为命运,世界之为世界,既颇可为,又有一段路程可走。
    终究,“肖像”这个词,还有着更深层的意蕴,大多要经由整体性多方位的创造,抵达立体的人、事、物,包括形象之鲜活、故事之丰赡和精神思想的纵深等等。肖像之中有肖像,肖像之外另有肖像,那是作者的看取,是被描述者的自我释放,也可视为一种个体的有限与存在之无限的相遇,以及相互辩证和深化。
    十来篇作品展现了祁媛的天赋与潜质,令人满怀期待。不过,她更多是在以一种本真在创作,比较仰仗自身的经验,有些细节尚可推敲,有的结构不够扎实,有时叙述显得粗率,有的立意可再沉下去或荡开去……如若想走得足够远,有赖于全面深入的修为,因为不是所有的本真都能强力而恒久,它们也会变形、消解,继续保有这些本真是好的,而潜心磨练,领受命运的刀斧与虹霓,接纳更邃远厚重之物的启示和拓展,并将这一切与自身的本真巧妙地融汇则可能发现更真更强悍的自己,以及更辽阔的世界。
    选自木叶《水底的火焰:当代作家的叙事之夜》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