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评论 > 作品评论 >

董立勃:美酒和爱情的“回味”

http://www.newdu.com 2017-10-24 中华读书报 董立勃 参加讨论


    这个世界上,不管什么地方的人,都会喝酒,都会相爱。酒和爱,是好东西,让人向往,让人陶醉。围绕着酒和爱,文人从来都没有闲着。从古到今,可以说,被无数次写过。许多还成了经典,一直在流传。并且,还有人继续在写。因为,有些主题,是永恒的。只要人类存在,文学就会去表现。只要故事新鲜独特,它就会仍然魅力无限。《丝路奇缘》可以说就是这样一部写了美酒和爱情的长篇小说。
    一个法国女人和一个中国新疆男人,原本相隔千山万水,绝无机会相识。只因为有了一条丝绸之路,有了葡萄和美酒,他们不但相认了,而且还相爱了。可谁曾料想,历史巨变,沧海桑田,爱人被分隔。只是人被隔开,心没有被隔断。彼此牵挂,一个未娶,一个未嫁,等待相逢。这一等,等了六十年。八十岁了,还是因为葡萄美酒,因为“丝绸之路”的复兴,两位爱人,白发苍苍,重新牵手。天下爱情,无缘不成。这样的缘分,实属罕见。小说题名《丝路奇缘》,实在是再贴切不过了。
    围绕着奇缘,故事展开,但随着情节推进,我们很快就会发现,其实作者想写的,并不只是个奇缘。她真正想写的,是古老西域,“丝绸之路”,当代边塞;想写的是这片土地有多么辽阔神秘;想写的是这里的多元文化有多么丰富深厚;想写的是这样的人,种族不同,却都是一样的质朴热情。这和作者的人生经历有关,青春少年时,漂泊来疆。二十八年,最宝贵的年华,献给了天山。虽已定居京城,可有一种思念,却是无法言说。于是,她就把自己对新疆的爱,倾注到了这部小说中。没有新疆的经历,作者可能压根儿就不会想出这样一个故事。但如果只有经历,没有对新疆深深的真爱,她笔下的一切,也就不会闪耀着如此温暖的人性光辉。所以这个奇缘,还包含了作者与文学与岁月与新疆的一种关系。
    巧妙的结构让故事真实好看
    有了好故事,还要有办法讲好才行。作者长期在大学任教,从八十年代初,就给大学生们上写作课。对于讲故事的技巧,她早已烂熟于心。长篇小说需要有大量的情节和细节,如何用一根线绳,把那些散乱的珍珠串起来,是重要的一步。作者必须做出恰到好处的安排,结构往往决定小说成败。作者对青年女音乐家艾丽的设计,解决了故事推进的关键难题。让她出场,从法国回来,干两件事,一是受法国老太太玛丽娅委托,寻找恋人库尔班。二是去民间采风,完善她的龟兹音乐研究。这么一来,她必须四处走动,到处打听。这一走动,这一打听,就会遇到许多意想不到的人和事。不管是偶然还是突然,不管是意外还是巧合,都变得在情理之中,实现了文学叙事要求达到的真实。真实是小说的生命,只有真实了,读者才可以发现故事中的真理,看到故事中的真相,感受故事中的真情。作者引入大家熟知的地名,历史人物和事件,比如写到了王洛宾,写到了《草原之夜》,写到了喀纳斯、大红鱼、图瓦人以及阿肯弹唱、麦西来甫等。这些有代表性的地域文化符号的使用,让小说的真实性大大加强。让事件与人物贴着生活,贴着大地,作者的努力最终换来了读者的信任,读者不自觉地完全放松,进入到故事中,与主人公一道在悲欢离合中,品尝生活的各种滋味,享受浪漫奇特情爱带来的愉悦。
    知识性与趣味性使内容更丰富
    厚重小说中对新疆有代表性的风景和文化,包括“丝绸之路”的前世今生,都有详细准确的介绍和描绘。因为这一切都是通过艾丽的视角呈现,不生硬不牵强,自然如河水,有声有色地进入到了读者的视野和内心。如果对新疆不太了解的人,读这部小说,身心会被带进故事,随着艾丽四处漫游,享受各种自然美景和人文风情,获得关于新疆的各种知识,甚至会激发起去新疆看看的渴望。而熟悉新疆的人,读起来,则会觉得更亲切,会更关心故事中人物的命运,并产生强烈的共呜。小说不是教科书,可它的教化作用,从来不容忽视。生活中不知有多少常识与道理是通过文学作品获得的。一直从事儿童文学写作的作者,对于文学的知识性与趣味性,总是会格外在意。读《丝路奇缘》,除了复杂奇特的情节变化,让人脑洞大开,字里行间透出的各种信息,也会让人开眼界长见识。知识性不能没有,但对于小说来说,趣味性也许更重要。爱情的本质,自古没有变过,但在不同的年代,不同的地域,不同的族群,它存在的形式,却是姿态各异。所以必须写出新鲜感,不能落入俗套,不能重复,不能似曾相识。一切必须是不曾被人讲述过的。《丝路奇缘》中的男男女女,每个人都在爱着。有坚贞不移的,有一见钟情的,有难舍难分的,有见异思迁的,有明争暗斗的。熟悉的情感,通过陌生的行为和语言去表现。一个接一个的悬念,产生的冲击力,使人灵魂出窍。让阅读成为一场盛宴。没有什么矛盾,比爱情的冲突,更能让读者欲罢不能,兴趣倍增。《丝路奇缘》有一种魔力,会让你翻开了第一页,就一直读下去。不能不说,它首先是一部有趣好看的小说,这将会为它赢得更多不同层次的读者。
    从始至终咏唱着一首爱的主题歌
    只要读过了这本书,一定都会注意到,有一首歌,它的歌名和歌词,从开篇到结束,曾反复出现过,还把歌里的人名直接用到了小说人物身上,那就是《吐鲁番的葡萄熟了》,大家都很熟悉。它歌唱的是葡萄和爱情,也正是这部小说要表现的主题。而作者用心追求的正是这首歌的浪漫优美。文学表现的是人性,文学之美,就是人性之美。这种美,如何表现,不同的作家,有不同的视角。《丝路奇缘》显然试图与众不同。二十多万字,写了十几个人,大小事上百,有缺点,却没有一个坏人;有伤害,却没有一桩罪行。走进这部小说,就如同进入了一个成人的童话世界。新疆地广人稀,艾丽一人独行,不管遇到什么难处,总会在最后一刻有人伸出援助之手。杨帆与和阿克巴尔因艾丽产生嫉恨,因葡萄酒配方诉讼公堂,最后全都化为烟云,握手言欢共同打造世界最美味的葡萄酒。而几位盲流的遭遇更是见证了新疆人的厚道善良。阿克巴尔和阿娜尔汗竟然是一个维吾尔族男人和一个汉族女子的孩子,他们不属于哪个民族,他们是混血儿。这大胆有力的地一笔,反映了新疆千百年来,也是“丝绸之路”上,各民族交流融合的建设共同家园的现实。西域曾经说着不同语言的三十六国的人,全都去了哪里?实际上大家在一片土地上生活,时间久了,就慢慢融合了。《丝路奇缘》突破了狭隘的民族主义的意识,让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人互信互爱,创造出了犹如天堂一样的神奇存在。这不正是我们振兴“一带一路”的一个梦想吗?《丝路奇缘》在这个时候问世,实在是正逢其时。它弘扬的主题表达的理念,也使得一部纯粹的爱情小说,获得了深刻的思想内涵。言为心声,如果作者没有一个纯净的灵魂,没有一种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没有一腔大爱天下的悲悯情怀,是不可能写出这样一部佳作的。
    小说中主人公们把他们精心酿制出的的葡萄美酒,起名叫“回味”。好酒让人回味,好小说也一样,读了以后,就像是喝了一杯美酒,那种回味,无法用语言准确描绘,只能用心去感受。《丝路奇缘》就是用吐鲁番的葡萄和坎儿井的水酿制出的文学美酒,希望能被更多的人享用品尝。
    (作者系新疆文联副主席、新疆作家协会名誉主席、小说家)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