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市图书馆藏《 ―、致慎社社友函( 慎社各位先生大鉴: 启者匆匆去瓯,未及走别,歉甚。弟二十二日起程,已于二十四日抵南京,入高等师校,现寓花牌楼青年会,来书可直接寄到。陈志翀[2]有来书否?社中消息,请时惠知为盼。此请 大安不宣 弟夏承焘鞠躬 古历五月二十七日 1920年上半年,夏承焘任永嘉任桥小学及温州布业国民小学教员。吴无闻辑《 慎社主要发起人梅冷生(雨清)的回忆录《慎社与瓯社》曾自述:“1920 年,我与郑猷(薑门)、吴劲(性健)、林仲(默君)、沈翔(墨池)、郑任重(远夫)等友人,创办了《瓯海潮》周报,共办了十五期停刊。那时,我寻思变换一个花样,再立旗帜。因我与柳亚子常有通信,就想模仿他主办南社的办法,在温州创立一个文社。瑞安友人薛钟斗(储石)首先表示赞成,他写了一封长信给我,建议取名为‘慎社’。他在信中说:‘瓯江又名慎江,文社不宜标榜声气,择友应该谨慎,以免招致物议,引人攻击。明季东林、复社之祸,可为殷鉴。’那时,我年少气盛,正热衷于名利之途,想借此结纳朋友,形成地方上一股政治力量,扩大影响,冀能爬上绅士地位。但我又胆小,唯恐为此事招灾惹祸,为使招牌上不露马脚,深以薛说为是,遂采取其议,定名‘慎社’,并在《慎社第一集》上写了序文,竭力加以说明,以防非议。慎社最初的社友,除在温州任清理官产处处长的余杭人王渡(梅伯)及他的幕僚湖北人袭均(雪澄)外,以永嘉人居多,大都为爱好古典文学的青壮年,老年人极少参加。最先参加的只有王毓英(隽庼)、汪如渊(香禅)二人,随后永嘉有江步瀛(蓬仙)、夏承焘(瞿禅)、陈闳慧(仲陶)、李骧(仲骞)、陈珩(纯白)、严文黼(琴隐)、陈经(竺同)等人参加。瑞安先有薛钟斗(储石)、宋慈抱(墨庵),后又有李笠(雁晴)、郑闳达(剑西)、李翘(孟楚)、许达(达初)等人参加。”[4] 《慎社》第一集刊行后,引起温属六县人士的注意。最盛之时,社友第三次雅集多达八十七人。温州附近的丽水、诸暨、镇海、绍县、鄞县等地,甚至遥远的陕西,也有诗人入社。 二、致梅冷生函(1922年于西安) 冷生吾兄左右: 顷介 客舍缺纸,潦草书此,祈恕。 原函无落款。1921年7月,以社友陈纯白之招,夏承焘离温任北京《民意报》副刊编辑;同年10月,以《民意报》主办人、国会议员林立夫之荐,随新任陕西教育厅厅长沙明远赴西安任职。函内所云“厅事甚闲”,“厅”即指陕西教育厅。次年正月,以景莘农之介,任西安中华圣公会中学(西京中学前身)国文教员,兼陕西第一中学、成德中学教职。关于诗钟创作,作者未刊稿《书卷养寿室日注》 《慎社》第四集,1922年夏日由温州美成和书局石印,“诗录” 发表陈恩普(悦霖)《宿潼关》、《过函谷关》两题三章,景志伊(莘农)《戊午除夕饯岁和竹延作》、《己未元日对雪》、《答邱莼汀五丈原之作》三题七章;“文录”则刊发李孟楚《游中央公园记》、《游京师下斜街花市记》、《游京师隆福寺花市记》、《与李岳臣书》、《祭 此函询及“官运”,与梅冷生上年八月当选省议员有关。梅在前引文内自述:“1921年,浙省第三届省参议[议员]竞选,我在林鹍翔的竭力支持下,利用慎社,并得到瓯社个别社友的帮忙,得以当选。” 三、致梅冷生函( 不承手教六七阅月矣。客中冗懒,无暇作书奉候,遂成疏阔。顷闻阁下近来行径不似从前修饬,闻望日损,甚为吾兄惜之。地位日高,观瞻所系,苟一失足,则人之责望窃议于后者将更甚于庸劣贪鄙之徒矣。入仕途以来,酬应谅不比从前,但出处取予之际,断不可同流合污,自丧其守。令闻养之甚难,损之则易,不可不慎。自今以往,须早自检点,举凡平日一切风流自赏、不矜细行之陋习,涤洗力尽,重新做一端士。吾辈初出应世,苟不力谨其始,将何以为继?朋交中惟阁下处境进退有馀,才能又足领袖一乡,万不可妄自菲薄也。弟自惟目前地位学业,非阁下不及。此在乡时诸承关爱,无时敢忘。去年来秦,岁暮卧病,得大札殷殷存问,辄感激泣下。阁下目前地位较隆,他人不敢有所规谏,故乡诸友又不能进一言为益,故数千里外亟以迂阔之言相闻,幸谅其愚戆而察纳之。不然泥污百尺之下,再求振拔,徒贻后悔矣。 纯白赴京未?顷发此书,悉阁下已否抵杭。接得即复为荷。 此函原件未存,见作者同日日记,缺抬头与落款,日记开头称“作致冷生杭州(省)议会书成,录于下”,信稿后原注“今早发,附《悔过自新说》”[9]。 四、复曹昌麟函( 民 两奉教毕及《集羽三集》,琳琅满眼,循诵不厌。日前成五古一章奉寄,讲课纷冗,当时即以油印纸付邮,不及另简,知已登簿记否?三数年来,追从杖履,宴游之乐略备于此,一以俚文行之,无所藻饰,倘不以为□俗,而肯赐和乎? 承和八诗二词,具见贤者旷怀豪兴,允当珍袭熏沐,藏为纪念。雁荡之游想能成行。文从能过甬快觌,尤所企祷。笑拈、次饶二丈[12],屡拟笺候而牵于俗冗,晤时乞致拳拳。《奉怀》一律另纸附呈,乞教翘切翘切。春游申楮黯然,便中不弃,毋吝往复为何?肃此,复颂 著祺不次 晚夏承焘拜 四月廿七夜二更 《冷巢集羽三集》刊行于1927年仲春,是时夏承焘执教于宁波省立第四中学。正续集分别于1925年、1926年刊行永嘉,均由马公愚题签。査吴无闻所辑《年表》,作者1925年至1927年三年间与曹昌麟唱和诗章不下十题。《冷巢集羽集》卷首录有符璋(笑拈)、刘绍宽(次饶)等人题诗。作者后来追忆:“(次饶)先生与予相识十七八年,其长籀园图书馆时来往最密。”[13] 五、致梅冷生函( 冷生吾兄左右: 别后未有只字往复,比惟兴居如意。榆生组《词学季刊》,闻夏正元宵前后付刊,兄有何著作,请迳寄榆兄。弟寒假本拟与雁晴[14]同归,临行畏寒不果。近来围炉无事,念及里巷春声,又甚悔不归也。□止水兄信来,谓蝉街屋东要弟买,需价□馀,催促甚亟,遽无现款,拟乞兄前款为挹注,请由止水[15]兄或家严转手均可。频年作客,每归辄有无处容身之叹,故亟亟□买一区也。在此颇有功夫自修,而苦体太弱,过劳即觉胸腔不舒,间有咳嗽,自疑已罹肺病,月来拟尽拢书卷,以事游览。天寒不易出门,在家无可消遣,又把卷度日,甚望归里与兄等畅谈笑,以祛积郁,而留恋一枝,不得恣意游衍,奈何奈何! 匆颂 大安不次 弟承焘上 一月廿八 薑门、仲陶、仲骞诸兄,便祈代候著安。 1930年9月,作者经邵潭秋介绍,赴杭任之江大学教职。此函即用“杭州之江大学校信笺”书写。《词学季刊》创刊于1933年4月,则此函当写于是年。编辑者榆生,即暨南大学文学院教授龙沐勋。夏承焘为该刊写过多篇有分量的稿子,仅在创刊号就发表《张子野年谱》、《梦窗词集后笺》等论著。相反,梅冷生从未有文稿在上面发表。 六、复梅冷生函( 冷生吾兄: 诵教知平安返里,至以为慰。乘车呕眩,念兄前言,为之失笑。开岁何日首途,幸能告我,重来一叙,尤盼企也。石遗及玉岑[16]书当代函求。有便请检刘承幹刻周在浚《南唐书注》[17]邮我一阅。新正无事,成二诗一联,似兄博笑,乞指疵为感。志冲事大约无他矣。即颂 大安 弟承煮上 二月廿二 翰香[18]兄均此。 《瓯风》[19]一、二期请代索。 寿内子: 有三亩五湖居,归岂待盟江水; 无绮罗铅粉气,卿堪诵得吾诗。 原件两页,只是第二页经过裁剪,仅剩联语,诗两章已不见踪影。《瓯风》创办于1934年初,以是此函当作于是年。査现刊《天风阁学词日记》,1934年起自 七、复梅冷生函( 冷生我兄: 久久不通候,已自霞坊返城否?杨龙友《洵美堂诗集》已自陈庸庵[20]老人处求得一部,除数序作于永嘉外,词无关于永嘉掌故者,俟归时当携奉。 (下缺) 近安 原札残缺。霞坊,村名,位于温州郊区,今属瓯海区南白象街道。抗战时期,为躲避日寇掠夺,籀园图书馆一度将藏书转移此地。日军离温之后,作者曾受约陪同梅冷生前往搬书,《天风阁学词日记》 检《天风阁学词日记》, 按吷庵、疚斋,即新建夏敬观、如皋冒广生,当时蛰居上海,与作者均为午社社友。作者同年七月三十日记词社社宴,“疚翁与吷翁言语时时参商”,可参印证。 八、复梅冷生函(1939年于上海) 冷生我兄: 双挂号函及汇票三纸已到。昨往福建路邮局领款,以与弟上课时间冲突,不得当而返。乃往八仙桥国华银行分行,托友人 天五[22]兄住麦根路泰来里八号,时时见面。弟仍兼(下缺)无锡国专三校课,倥偬(下缺一行) 此请 原函缺结尾及落款。 作者担任的教职,除了无锡国学专修学校,另两校为之江大学、太炎文学院,当时迁到上海租界。《天风阁学词日记》 九、复梅冷生函( 冷生吾兄左右: 惠教及卅金已交 敬颂 原函缺结尾致敬语与落款。言“昨早往中国殡仪馆瞻遗体”,据《天风阁学词日记》 卅金,当为采购《甲寅丛编》的订金。此前作者返里,《天风阁学词日记》1939年11月28日记:“接王欣夫函,嘱向孟晋代借玉海楼校本书,并问张宋庼《丛编》集款,即作片与宋庼。”除了张宋庼,作者还代为接洽其他友人的集款。回沪,《日记》同年 作者应林鹍翔哲嗣林同宇委托撰《归 十、复梅冷生函( 冷生吾兄: 惠示敬悉。铁师公祭启语一何工整。前旬偕天五兄携五十金往叩林府,而师母以次皆出门未回。问开吊日期,铁师孙女谓讣闻未印,一切未定,遗照亦无法求,缺然而返。弟意公祭日期不妨暂缓,遗照、赙金俟晤师母□□□定。此间词社亦未公祭也。前晤廖忏翁,谓铁师生前负戚友债不少,身后家况则不甚详。弟不□□(约缺十字),寄之江为好。(下有残缺)王瑗仲兄代求(下缺) 原函残缺,天头批:“林培厚词已入《词徵》,近又得孙琴西、渠 检《天风阁学词日记》 嗣后,梅冷生汇录同仁挽词,题曰《奉尝集》,十年之后,梅命馆员移录一册交付馆藏,于《奉尝集》封面作跋,亦提及此语:“此庚辰二月瓯社同人为林铁尊师在永嘉东山开会追悼之什。余以汉朱邑祠祭桐乡,岁时奉尝不绝,师遗爱在瓯,可相比美。汇写一卷,即以《奉尝》名其集,藏箧十载。兹命馆人移录一帙,永充馆储。白发门生校阅泪下。乙丑正月,梅雨清识。”[30]此公祭启, 十一、致梅冷生函( 冷生我兄: 杨人龙送来五十元,昨日方送与林师母,晤师母及同识兄,属弟先向瓯社 著□ 弟夏承焘顿首 四月廿二 《天风阁学词日记》 许漱玉是时避居上海。作者离沪回里,藏书即寄存许处。至于“燕京之行, 以之江不能摆脱作罢”,《天风阁学词日记》三条可佐证。 十二、致梅冷生函( 冷生兄如晤: 久不通候,闻温州屡被炸,府头门落一弹,府上迁避乡间否,甚以为念。林铁师前日开吊,有讣闻、行实数件在弟处,以航路中断,无法寄温州各友。此间幸无他,后日则不可料。虞宽仍在温否?比屡困于小极,读书亦无心得也。 兄(下缺) 虞宽,未详,《天风学词阁日记》 十三、致梅冷生函( (前缺)携因遗照,亦迟至前旬□交舍弟,(中缺)尊词沉著可诵(下缺),易为海□迷眼对桑田,(中缺)永有一章曰“昼了公事夜携词人”,似可融化入尊词。属为吹□,□见如此,录求卓裁(下缺)。图书馆可印一征书启,弟可代向此间诸寓公征集。陈庸庵诗集年出一册,多不胜收;《笔记》前托王瑗仲代求,顷获未到;杨集及《己卯编》当托 大安 弟夏承焘顿首 三月廿五 检《天风阁学词日记》 冒广生(鹤亭)此前应约作《意园诗钞叙》及诗《 十四、复梅冷生函( (前缺)前□□君携示大札,欣悉□□情形甚好。书单匆匆阅过。时磊明兄[40]已由陆路返里,当能面告一切。温沪航路未通,书籍无法运寄。欣夫《丛编》仍继续为兄定得一份,亦存弟处,不得邮奉也。晤仲陶之便,请告冒翁求文事,必须彼径函往请,前月聆其谈吐间有此意。伯烺[41]征诗,亦不能坚请矣。 上海□□书价格飞涨,尊藏幸勿轻易送人,此将来无价宝也。匆匆,顺颂 □□ 弟夏承焘顿首 十月十六早 上文提到 按《天风阁学词日记》 【作者简介】:作者单位,浙江温州市图书馆。 参考文献: [1]浙江古籍出版社、浙江教育出版社,1997年。 [2]陈志翀,一作志冲,即慎社社友陈纯白,与夏承焘关系密切。后来离温赴京从事新闻工作。 [3]吴无闻等编:《夏承焘教授纪念集》,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88年,第215页。 [4]梅冷生口述,孙孟桓记录:《慎社与瓯社》,见《温州文史资料》第七辑,温州市政协文史委编印,1991年,第241-242页。 [5]景莘农(1884-1964),名志伊,号恧翁、柏叶庵主。祖籍陕西富平,生于湖南衡阳。清末协和医学堂毕业。历任陕西省长公署第一科科长,省政府秘书处主任秘书、秘书处法制室主任,西安市中医师公会理事长。新中国成立后,任陕西省文史研究馆馆长、农工党陕西省委会组织部长。 陈悦霖,名恩普,山东临清人,廪生。早年设帐授徒。光绪三十四年沂州府等处司选员,1921年充陕西省教育厅秘书,次年应聘为顾问。同年3月,夏承焘作七律《答 [6]李孟楚(1898-1963),名翘,浙江瑞安人。历任浙江省立第十中学(温州)教员,广州中山大学副教授、安徽大学教授、瓯风杂志编辑等。1956年受聘为省文史研究馆馆员。专攻《老子》,著有《屈宋方言考》、《老子古注》等。与夏承焘、宋慈抱、陈仲陶、李笠、李仲骞等合称“永嘉七子”。 [7]薑门(郑猷)、公侠(曾廷贤)、仲陶(陈闳慧)琴隐(严文虎)、墨庵(宋慈抱)、岳青(郑穆),均慎社社友。 [8]夏承煮:《书卷养寿室日注》,未刊稿,温州市图书馆藏。 [9]夏承焘:《书卷养寿室日注》,未刊稿,温州市图书馆藏。 [10]夏承焘:《天风阁学词日记》 [11]曹昌麟,字明佛,一作民父,号冷巢,江苏淮安人。二十年代初任温州地方审判厅厅长。能诗词,著有《冷巢集羽集》、《冷巢集羽续集》、《冷巢集羽三集》。 [12]笑拈,指符璋(1853-1929),号蜕庵,别署广桑山民,江西宜黄人。清光绪间为浙江候补知县,海门镇署参军,司台(州)防统领军书者廿余年。后充温处道署文案,长期寓居温州,1911年春暂署瑞安知县,辛亥革命后留任民事长。入民国,多年挂名瓯海关署、瓯海道署谘议、顾问。进步党党员。应聘担任《平阳县志》总纂。富藏书,勤勉著述。所作诗文,关涉温州掌故,尤其是存世日记稿,成为记录清末至民国前期温州地区社会的第一手资料,弥足珍贵。 次饶,指刘次饶(1867-1942)名绍宽,号厚庄,浙江平阳刘店(今属苍南县龙港镇)人。清光绪二十三年拔贡。廿八年任龙湖书院山长。同年秋,书院改为县学堂,任中文教习。三十一年,任温处学务分处编检部主任。次年四月,任温州府中学堂监督。在任六年,锐意兴革,校誉蒸蒸日上。1915年起任《平阳县志》副总纂,负实际责任。1925年5月至1927年 4月任旧温属公立图书馆(即籀园图书馆)馆长。1935年,浙江第三特区(永嘉区)征辑乡先哲遗著委员会成立,以副主任而主持工作。著有《厚庄文钞诗钞》五卷,《厚庄诗文续集》十卷。《厚庄日记》稿150万言,列入“温州市图书馆馆藏日记丛刊”。 [13]夏承焘:《天风阁学词日记》(二) [14]雁晴,名李笠(1894-1962),浙江瑞安人。当时与作者共事于之江大学。其生平见陈中凡撰《李雁晴君小传》。 [15]止水,姓游,名长龄,系作者妻舅,长期供职温州教育界。后与夏承焘合著《辛弃疾》,收入古典文学基本知识丛书,中华书局1962年出版。 [16]谢玉岑(1897-1935),名觐虞,江苏武进(今常州)人。乃钱名山弟子,书画造诣很深。 [17]周在浚《南唐书注》,十八卷,清康熙三十四年(1695)脱稿,吴兴刘承幹1915年嘉业堂刻本。 [18]翰香,夏承焘学友刘节(子植)原名翰香,此处是否指刘节,未能断定。 [19]《瓯风》,即《瓯风杂志》,月刊,1934年1月创刊于瑞安,“以阐扬先贤遗著,昌明故有永嘉学术,正俗解蔽而止于至善为职志”。总编辑陈謐,编辑宋慈抱、孙延钊、李翘、梅冷生、夏承焘、陈仲陶。次年出版第二十三、二十四期合刊而停办。夏承焘在第二期发表《报张孟劬先生书》,此后陆续刊发《石遗先生示避乱诗奉和》、《示之江卒业诸学侣》、《送潭秋》等诗文十一题。 [20]陈庸庵,即陈夔龙(1857-1948),字筱石,号庸叟、花近楼主,贵州贵筑(今贵阳)人。官至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参与张勋复辟。抗战时期避居上海,与遗老陈三立等组织“逸社”。其间刊印杨龙友作品《山水移》、《洵美堂诗集》等。著有《花近楼诗存》、《梦蕉亭杂记》《庸庵尚书奏议》等。 [21]夏承焘:《天风阁学词日记》(二 ),第124页。 [22]天五,即乐清学者、光风楼主人吴鹭山,与夏承焘天风阁、梅冷生劲风阁合称“三风”。其妹妹吴无闻,乃夏承焘第二任夫人。 [23]夏承焘:《天风阁学词日记》(二),第92页。 [24]王欣夫(1901-1966),名大隆,字欣夫,号补安,后以字行。祖籍浙江秀水(今嘉兴市),后祖移居江苏吴县(今苏州市),遂为吴县人。金松岑弟子。当时任上海圣约翰大学教席。与赵诒琛等合辑以干支纪年命名的《甲寅丛编》等丛书七部,内容以吴门文献中未刊稿为主,兼及旧刻罕见者。院系调整之后改任复旦大学教授。 [25]宋庼,指张扬,瑞安人,原《瓯风》杂志副理事。先后供职于温州籀园图书馆、武汉大学图书馆、之江文理学院图书馆。著有《仙岩山志》。晚年受聘为浙江省文史研究馆馆员。 [26]铁师,指林鹃翔(1871-1940),字铁尊,后字铁僧,号半樱,别署廙庵,浙江吴兴(今湖州)人。朱祖谋弟子。光绪廿九年癸卯科举人。毕业于日本法政大学。民国初历任中国驻日本留学生监督、粤海关监督、特派浙江交涉员等。1921年春至1923年1月,代理瓯海道尹(驻温州)。任内重视文教事业,于温州东山书院设永嘉词人祠,全力支持瓯社活动(瓯社主盟人)。后为浙江土地厅秘书、国务院秘书等职。晚年蛰居上海。如社、午社社友。著有《半樱词》、《半樱词续》、《廙庵诗集》、《游学计划书》等。 [27]康忏盒(1865-1958),名恩寿,字凤舒,广东惠阳人,廖仲恺之兄。任中国驻古巴、日本等国公使廿几年,退闲以后寓居上海,午社社友。著有《忏盒词》、《半舫斋词》。 [28]张棡撰,俞雄选编:《张桐日记》,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3年,第579页。 [29]夏承焘:《天风阁学词日记》(二),第177页,第180页,第185页。 [30]《奉尝集》,稿本,藏温州市图书馆。此跋收录于潘国存编《梅冷生集》,上海社科院出版社,2006年,60页。 [31]叶葵初,当即叶揆初(1874-1949),名景葵,浙江杭州人。当时任私立上海合众图书馆常务董事。原浙江兴业银行董事长。著有《卷盦书跋》、《卷盦剩稿》。 [32]许漱翁,即许漱玉(1880-1967),名云章,以字行,浙江瑞安人。温州百货业巨子。在沪开设申云翔洋货号。夏承焘弟弟曾为该号记账。 [33][34]夏承焘:《天风阁学词日记》(二),第194页,第220页。 [35]夏承焘:《天风阁学词日记》(二),第184页,第194页。 [36]夏承焘:《天风阁学词日记》(二),第84页,第135页。 [37]万丈,指陈子万(1859-1930),名寿宸,谱名鸣玉,号意园主人,永嘉县城(今温州市鹿城区)人。光绪癸卯年(1903)拔贡。曾任温州府中学堂教习。有《意园诗钞》。《意园书画诗文润例》乃林铁尊手订。 [38]夏承焘:《天风阁学词日记》(二),第283页。 [39]夏承焘:《天风阁学词日记》(二),第160页。 [40]磊明,即谢磊明,名光,即前文引及的谢立珊,温州篆刻家。慎社社友,西泠印社早期社员。浙江省文史研究馆馆员。曾为邓拓治印。 [41]伯烺,姓郑,名陈球,乐清人。早年服务于清泰盐厫,亲炙主人洪鲁山教泽。后任浙江地方银行温州分行文书课主任。 [42]夏承焘:《天风阁学词日记》(二),第337页。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