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古代文学 >

新辑汤显祖佚文考释

http://www.newdu.com 2017-10-22 文学遗产网络版 佚名 参加讨论

    徐朔方先生笺校《汤显祖全集》第五十一卷为“补遗”卷[1],收集汤显祖的佚作,此后不少学者又陆续发现一些汤显祖的佚作,如江巨荣先生《剧史考论》有“汤显祖佚文拾零”六节,辑得汤显祖佚文七篇[2],吴书荫先生有《汤显祖佚文三篇》[3]、徐国华先生有《汤显祖佚文〈候掌科刘公启〉考略》[4]、何天杰先生有《汤显祖佚文一篇》[5],为汤显祖研究提供了新的材料。近些年笔者在阅读明代文献时,也看到不少汤显祖的佚作,共辑得汤显祖零章短笺十六篇,本文对这些佚作及相关材料进行考释。
    
    明人谢廷谅《缝掖集》卷首有汤显祖《明馨协荐录序》一文,此文《汤显祖全集》未收。原文如下:
     谢友可童时,即从其尊人令楚东安。归寄怀湘悼郢之作,以为孝若之钦想曼倩,文考之属草《灵光》耳,非真有沉郁不厌于怀也。是时余亦十岁许,寻读之,知其闵尊人抱贞方而无处,屯慈略而罔究,虽为县令,未称厥意。吴楚间豪杰与大卿游者,并曰大卿空以老母故,就数百石吏,牛鼎而亨,斥匹固宜不足。然生儿十岁能作千言赋,致足乐也。且大卿㝩㝗稍屈,何知不宦达,雅宜时譬解其儿,不宜令悲。后大卿竟以直沮,稍迁守全州。余曰全州、潇湘之游,清驶崇峭,雾雨多而阳薄,大卿往,不宜复与儿同,益令善悲也。而大卿旋亦中忌者语,不得之全州,稍令房而已,卒于房。嗟夫,谢友可宁能禁此悲耶!公居乡有至行,所治有殊惠。彼生而祝之,此殁而祀之,虽年位不至,为男子功德,在人血食庙社,复何所短而长恨乎?公生廷谅兄弟最晚,初即以吏部郎廷寀为子,教立殊至,乃不食其报,此亦足悲也。谢友可既为此录,而余门师友帅机、吴橡、曾如海辈,并荐余为序。余亦忼慷不遇善悲人也,何言谢子,固言之矣。昔召翁卿九江郡各有祠庙,方之先子,事同不朽。今兹之什,固攎谣而志喜,亦宣歌以当泣也。传之好事,广求声诗,庶来兹之为人父母、为人子者,镜其风流效慕焉。万历八年秋九月九日
       
    谢廷谅,字友可,号九紫山人,江西金溪人,万历二十三年进士。谢廷谅与汤显祖同庚,两人少年时代即相友善。《明馨协荐录》是谢廷谅为其父谢相而编的一部纪念文集。乾隆《金溪县志》卷五载:“谢相,字大卿,嘉靖丁酉举人,授东安知县。邑有杀四男子者,三年狱不决,相焚香夜祝,梦四人指尸所,诘旦验示,一县惊以为神。先是岁祲,吏伪增丁口冒赈,后代者引所增籍税民,民因不支。相为请得减千三百户,邑人歌之曰:‘王成增,谢公减。昔枯田,今稍豏。’江华苗叛,东安协饷,遂成岁额,相为辨免。擢全州守,旋落级,补房县。房军产倍于民,而役不及。相至,申请均编,时率诸生拜尹伯奇、黄香墓,谕以儒术,文学大起。去位家居,馀禄悉推给诸族。京山李本宁尝摭其遗事传之。”[6]据光绪《东安县志》卷五“官属表”载,谢相嘉靖四十年任县令,四十三年卸任[7]。谢相任职时,谢廷谅跟随其父到东安,汤显祖《红泉逸草》中有《送谢大东安》诗:“兰戺甚芳华,雕尊集水涯。秋云湛甘露,晚涨肃高霞。叶响吟虫急,枝危绕鹊斜。儿童自相匹,天上两瓠瓜。”[8]此诗是汤显祖早年的作品,约作于十三岁左右。
    汤显祖在序中赞扬谢相的功业,称“为男子功德,在人血食庙社”,谢相年位虽不高,但为官心系百姓,造福当地,所以“彼生而祝之”。序中提到的“召翁卿”即西汉召信臣,字翁卿,九江郡寿春(今安徽寿县)人,也是一位在各地为官为民带来福祉的名臣。此序写于万历八年重九日,是年春汤显祖进士考试落榜,但可以看出汤显祖其时虽未踏入仕途,但对为官已有自己的信念。汤显祖后来在地方任职时,于徐闻建书院,于遂昌营射堂,除夕纵囚回家团聚,也是致力于造福当地。汤显祖从遂昌辞职回家后,遂昌人没有忘记他,十年后仍遣画师给汤显祖画像以祠,也做到了“为男子功德,在人血食庙社”。
        另外,通过汤显祖的序言,我们也可了解一些谢廷谅的家庭情况。谢廷谅兄弟三人皆中进士,兄谢廷寀隆庆五年进士,弟谢廷讃万历二十六进士,但谢廷寀实际上是谢廷谅伯父的儿子,因谢相早年无子,谢廷寀过继与谢相为嗣子,后谢相又生了谢廷谅、谢廷讃兄弟俩。汤显祖在序言中说“余门师友帅机、吴橡、曾如海辈,并荐余为序”,其中吴橡字拾芝(又作“拾之”),号玉云生,金溪人,以诸生终老;曾如海字粤祥,临川人,万历二十年进士。汤显祖《紫钗记题词》说:“往余所游谢九紫、吴拾芝、曾粤祥诸君,度新词与戏,未成,而是非蜂起,讹言四方。”[9]
     谢廷谅的诗文集《薄游草》已收入《四库全书存目丛书》,现在容易见到,他的《缝掖集》藏于首都图书馆,是现存孤本。《缝掖集》卷首有万历三十五年郑怀魁序,约刻于是年,但集中的诗文主要是谢廷谅万历二十三年出仕之前所作,它是谢廷谅把多部文集汇刻在一起。原书郑怀魁序以下依次有:万历十七年吴道南《谢友可蜷局编序》、万历十六年陈文烛《清晖馆集序》、万历二十四年吴用先《惊雀编序》、万历十年饶崙《刻九紫一斑序》、万历十九年李时英《谢友可芝英简序》、万历八年汤显祖《明馨协荐录序》、万历十五年梁山古《刻谢友可宣慈集序》、宗曾甫《九紫一斑序》、万历三十年佘翔《重俪编序》、万历十一年曾如海《刻谢友可云斗编序》。《缝掖集》中除了汤显祖的这篇序言外,还有其它一些诗文提及汤显祖,对我们深入研究汤显祖也很有价值。如卷五有《别饶伯宗崙、汤义仍显祖》、《闻王次公敬美迁南太常,喜寄汤博士二首》、《过曾粤祥两台书院有怀汤博士四首》、《送汤博士省侍还都兼寿其尊人二首》,卷六有《家兄见召陪款义仍,兼示倡和之什,次韵奉答一首》、《和汤义仍》、《九日从太仆高公、选部家兄、周纳言、汤客部登应台楼作》,[10]卷十二有尺牍《寄汤义叔书》。这些诗文可以见证汤、谢二人的交谊,但两人后来似乎有小隙。据钱谦益《列朝诗集小传》丁集(中)《帅思南机》载:“友可名廷谅,与其弟曰可名廷赞,皆举进士,宦皆不达。义仍晚岁以辞赋倾海内,而二谢著作庸猥,为时所轻。友可心不能平,尝语予曰:‘汤生少游贱兄弟间,贱兄弟读《文选》,汤生亦读《文选》。’予笑应之曰:‘词人读《文选》,正如秀才读《四书》,看作手何如耳。’馀姚孙鑛论近代文章家,称能六朝者,曰汤某、谢某。世人耳食如此,无怪乎友可之自负剌剌不休也。”[11]从这段记载来看,到了晚年谢廷谅对汤显祖的成就并不十分认可,觉得自己也不比汤显祖差,谢廷谅的心中似有芥蒂。笔者推测这可能与一件事有关。《缝掖集》卷十七《先母徐孺人行实》云:“(母)从先大夫宦辙五年,课诸婢夜作不休,待诸婢不肃而严,身厌纨绮矣,犹躬浣濯以训子息。义仍氏见而异之,赠诗云:‘夫人长日种,大布短青衣。’顷复追想其欣欣冉冉之状,大为悲恸。故不肖走书千里属为状,久不报,而孤且入新安,丐司马汪公之铭。”文中谢廷谅提到他的母亲死后,曾请汤显祖为其母写行状,但汤显祖未写,谢廷谅只得自己写,然后到徽州请汪道昆写墓志铭,《缝掖集》卷十七即附有汪道昆所作《明故谢母徐宜人墓志铭》。在古人看来,父母过世之后,行状、墓表、墓志之类的文章,所请托之人,或为至亲好友,或为声名卓著者,谢廷谅请汤显祖为自己的母亲写行状,而汤显祖“久不报”,谢廷谅在母亲行实中特地提及,不能说心中没有些许怨意。这件事或许在谢廷谅的心中留有不快,故而在晚年有不平之言。
    
        明人项桂芳《名公贻牍》卷三收有汤显祖写给项桂芳的一封信,此信《汤显祖全集》未收。信题为《汤遂昌讳显祖》,内容如下:
    都下论文荒署,过承谦挹,有缺款情。岭海山城,淹将五稔,每思足下风神,愿一握手无从也。忽辱芳讯,飞堕括苍,温烨几阁,敬拜高谊。不佞叨满,未叩鹾台,俟按嘉禾,旋图赴谒。九日登高,得在烟雨楼中,餐英插萸,一任风吹乌帽,大快夙心矣。近得谭省元刻数篇,居然大雅之音也,更有余作,幸寄次见为恳。
       
    信中有“岭海山城,淹将五稔”,是指汤显祖于万历十九年谪徐闻尉,后任遂昌县令,将近五年。据此推算,此信当作于万历二十三年。
        项桂芳,字明父,嘉兴人。康熙《嘉兴县志》卷七“乡达”载:“项桂芳,号楚东,襄毅公四世孙。积分贡中副榜,授韶州别驾,捕盗榷税,以清肃闻。时猺獞陆梁,招辑有方,督抚题优擢,部格之,遂挂冠归。日与海内名贤相酬唱,举乡饮大宾。子玉筍令景陵,称循吏;水镜,摄馀姚教谕,以文名。”[12]嘉兴项氏是当地望族,精鉴赏、富收藏,族中名人如项元汴、项元淇等以文物收藏之富而闻于后世。项桂芳喜好戏曲,蓄有家乐,同郡李日华《味水轩日记》多有记载,如卷三:“(万历三十九年十二月)五日,晩霁,夜赴项楚东别驾招,同坐者许灵长学博、孙鼎石万户。有歌舞侍子妍妙者紫烟、春晖、寒芬、秋声数人,紫烟尤所笃幸者也。”卷四:“(万历四十年二月)二十二日,吴珍所先生同其友杨茂生名秀者见顾,岀所藏文衡山小楷书《盘谷序》索跋。……是夜先生招饮静修僧房,项楚东别驾在坐。项有侍子子延、寒芬、秋声三人,与主人侍子玉润、珠明者,夹侍侑觞。”卷五:“(万历四十一年)十一月朔日,赴项楚东别驾之招,与王穉方孝廉联席。楚东命家乐演玉阳给谏所撰《蔡琰胡笳十八拍》与《王嫱琵琶岀塞》,凄然悲壮,令人有罹苦雪之感。”[13]
        《名公贻牍》四卷,所收皆为友人写给项桂芳的书信。该书“小引”说:“不佞束发受书,辄有竿牍之好,时与吴中王百谷、云间何士抑、陈仲醇、虎林黄贞父诸公邮筒往还。”后署“乙卯闰中秋桃花里人项桂芳题于真逸斋”,乙卯为万历四十三年,书约成于是年。项桂芳对尺牍这种文体似情有独钟,《名公贻牍》是别人寄给他的信,而项桂芳本人留下的文集名《双鱼编》,全为尺牍,是项桂芳寄给别人的信。《双鱼编》分“初编”、“二编”,唯藏于山东大学图书馆。《双鱼编》中有多封项桂芳寄与汤显祖的书信,可以帮助我们解读汤显祖的这封尺牍并了解两人之间的交往。
        汤显祖在信中提及“都下论文荒署”,他在南京时任职和项桂芳即相识。《双鱼编初编》卷下《报汤祠部若士先生》:“怀唐来,伏读笺藻,金茎珠露也。本讵土卤,而眷言披饰,令人鈢骨莫忘。第修大江而遥靡,因吐野畯一语,相与谈钓弋之业,溯风而西,亦孔之优耳。念老师词压遮须,文惊鬼谷,疏上万行,不嫌仗马,海以内无不仰岳峙而柱镇也者。行且证书,旦暮下响,用言者阞勋螭鼎,通家子自是得挹徂徕之云气矣。怀唐恂恂古人,即抵就李,不屑俛仰,日惟静坐萧寺中,想行窠不改来时景况也,地主愧之。家大人情尘繁𦓖,裁候旷然,属某邮此衷愫。怀唐行迫将,不腆以引梦思,回首云山,苍茫何极。” 项桂芳信中提到“疏上万行”,应指汤显祖的《论辅臣科臣疏》。汤显祖万历十九年三月上《论辅臣科臣疏》,五月被贬徐闻典史,项桂芳应是在此期间看到汤显祖的上疏,作此信以通声气。
        汤显祖信中有“忽辱芳讯,飞堕括苍”,是指项桂芳寄信到遂昌。《双鱼编二编》卷上《与汤使君若士先生》:“仰惟老师品高五岳,才袤三坟,文章奇峭若神剜,光怪若电闪。讵其田苍水猎,酉阳故鸣鸾充向,而骖服非乘者乎?至曩者一疏,国是维榷,壬禠雄气,觥觥倚薄,扶舆岿然。朝野之仰,自与抵鹊射鼠者匪舌均矣。今上书言天下事者如雾,而当路不能仔肩婵嫣,脂书所谓寥廓之英、刚方之杰安在?贤如老师,政宜在帝左右,扶盛防衰,以吁谟远猷,镇晏陲卤,奈尚留滞括昌。括昌灵山水碧,泉明月群,真来朝堪娱迁客,其如中外翘拭,盖旦旦焉劬注也。不腆畸人,向在陪京,披馞揽异,如游罽宾月支,疑有宿因。乃十二大垆,霄鬲五稔。所造双凫下殿时,日咨耗于旗亭,则老师又括西辕,引领庚象,似近似远,何日若昆仑奴追随龙女,相寻千秋也。顷者,佞天竺金童,过灵就,晤贞父丈,具悉治状,谓菜无姑减,旦晚入槐棘地。马首幸无即北,须系纚鸳鸯台畔,听谈仙都风烟,探箧中鸿宝耳。若两公子巍𡾋森戟,搜人间难读之书,魻鲽胸中玄珠,在味若御若垂芳。恒谓匡山,障浔阳九派之奇,而人文磅礴称烈。以今观于老师,蕴崇勃发,而森森玉树,又能晖映叠震,岂非振古烁今,是为匡山重耶?张程川公祖以耿介不拔之操,佐官敝郡,辱在年籍,窃依末光,幸老师谓寒门尸祝也。久阙鱼腹,洗望驰情,裁书端属,一介西瞻紫炁,乃神已飘飘括苍岭头矣。”汤显祖的信应该是对这封信的回信。项桂芳在信中说“顷者,佞天竺金童,过灵就,晤贞父丈,具悉治状”,据徐朔方先生《汤显祖年谱》载,汤显祖万历二十二年冬赴京上计,“(万历二十三年)二月初六日,离京南归。晤黄汝亨于杭州。”[14]项桂芳应是从黄汝亨(字贞父)那儿听说汤显祖的治状,项桂芳与汤显祖的这次通信应该是万历二十三年底的事情。汤显祖的回信说“九日登高,得在烟雨楼中”,是指他计划于万历二十四年九月到嘉兴,那时可与项桂芳聚首,但在这之前,两人见了一面。《双鱼编二编》卷下《与汤若士使君》曰:“旅候匆匆话别,侵星赴苕霅。道中冰河雪径,寒不能支,幸徼大君子之庇,得免辛螫耳。兹以事竣,亟理东檝,无缘再从綦履,翱翔青山秀野间,中心如醉。然计直指临我境上,非修而遥。双凫翩翩西下,纵不能陈钟鼓之享,定欲迟雀舫于钓鳌台畔。一咏一觞,不知东方之既白。”按信中所言,汤、项二人会面当在万历二十四年早春时节,其时依旧天寒地冻,两人见面后匆匆话别。项桂芳说“然计直指临我境上,非修而遥”,也是期待着重阳节与汤显祖能再聚首。
        项桂芳信中提到的“张程川公祖”即张廷相,江西金溪县人,和汤显祖是同年进士。据同治《金溪县志》卷二十二“仕籍”载:“张廷相字以思,乌冈人。万历十一年进士,授河南归德府教授,以学行励士。分教楚粤,南都榜首,皆出其门。由国学博升刑部主事。内珰盗铜,按律拟罪,神宗欲置之大辟。廷相以非法执奏,忤旨,谪浙江嘉兴府通判。”[15]是为项桂芳所云“佐官敝郡”,张廷相后任扬州、潞安知府,福建按察司副使等职。张廷相与汤显祖不仅是同年进士,而且两家还有亲戚关系,据李光元《市南子》卷十四《朝散大夫云南右参政新盘王公行状》载,抚州东乡人王志“生女二,长适举人汤开远,即义仍子;次适金溪庠生张曰襄,宪副程川张公子。”[16]
        汤显祖在给项桂芳的信中,请求项桂芳为他觅得“谭省元”的文章。此“谭省元”即谭昌言,字圣俞,号凡同,嘉兴人,万历二十二年浙江乡试第一,二十九进士,其生平事迹见沈珩《明太仆谭公传》(《耿岩文选》二集)[17]。项桂芳接信后即向谭昌言索稿,《双鱼编二编》卷下《与谭圣俞孝廉》曰:“昨拜佳刻,如十尺红珊瑚,光逼几案。贫儿得此,胜铜山金穴矣。若士先生慕丈,非在旦夕,故托不佞以请。而日下会有陇头驿使,倘得鸾音凤吹,从西向括昌岭头,其叹服,奚翅袁淑见《鹦鹉赋》耶!”而谭昌言也将自己的一些未刻稿交给项桂芳,并由项桂芳转给汤显祖,《双鱼编二编》卷下《与汤遂昌》曰:“五载分携,幸于王使君衙斋获觐颜色,又聚不盈夕,忽焉霞散星流,念之惨绝。伏念先生寒松秋水之操,海内景行,乃犹然逗留花城,得无谓治蜀非文翁不可乎?两公子学究二酉,不肖精神肝胆,生平相响。倘不吝锦囊五色文,翩翩飞锡,何翅照乘连城也。谭圣俞未锓稿寄览。”
     据徐朔方先生《汤显祖年谱》,万历二十四年秋,汤显祖往绍兴结课,还经嵊县,在新昌县署度生日。[18]汤显祖的生日是农历八月十四日,他既已在返回遂昌的途中,那么重阳登嘉兴烟雨楼即未能实现,“九日登高,得在烟雨楼中”或是泛指秋天。《汤显祖全集》卷五十一《柬黄宫詹》:“九日登高,得在烟雨楼中,餐英插萸,一任风吹乌帽,大快夙心矣。”[19]这是寄给嘉兴黄洪宪的信,内容与写给项桂芳的信重合。
    三
        在汤显祖的诗文中,尺牍是一项重要的内容。徐朔方先生笺校《汤显祖全集》所收《玉茗堂尺牍》六卷,其内容依照天启年间韩敬刻《玉茗堂全集》尺牍六卷,参校沈际飞刻《玉茗堂选集》,但在尺牍编目上徐先生做了一些处理,他说:“本书为了读者阅读的方便,将同一收信人以及寄送他的父子兄弟的信件都集中在一起,以资醒目,并以笺语略作考证。”[20]这实际上成了《玉茗堂尺牍》一个新的版本。但《玉茗堂尺牍》最早的版本是汤显祖之子汤开远所刻六卷本,它与《汤若士先生绝句选》二卷合为一书,刻于万历四十六年,其内容与韩刻本、沈刻本不尽相同。徐朔方先生笺校《汤显祖全集》未参校汤刻本,这从《汤显祖全集编年笺校凡例》可以看出。汤刻本中有多封书信不见于韩刻本、沈刻本,因此《汤显祖全集》中也未收这些书信。
        汤刻本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在尺牍中附录了多篇汤显祖的文章。汤开远在《玉茗堂尺牍》序言中说:“家祠部公长行文字,如《阴符经解》、《吴越史纂序》、《春秋辑略序》、《岳王祠志序》、《五灯会元序》、《贵生书院说》、《秀才说》、《小辨轩记》、《平昌灭虎祠记》、《射堂记》、《永安寺田记》、《清源庙记》、《孙驿丞去思碑》、《续栖贤莲社求友文》,凡十四首,或以尚论千古,或以微阐三教,不与寻常酬唱文字等,因附刻牍中,以醒读者。后有重刻参入,当知其妄也。”这十四篇文章是附在相关尺牍的后面,有些尺牍见于《汤显祖全集》,有些则未见,具体情况列表如下:


    汤刻本《玉茗堂尺牍》

    尺牍所附文章

    《汤显祖全集》收录尺牍情况

    《与林若谷》(卷一)

    《阴符经解》

    未收录

    《柬刘赤城》(卷一)

    《吴越史纂序》

    未收录

    《答徐闻乡绅》(卷一)

    《贵生书院说》

    已收录,见《全集》第1331页。

    《与顾泾凡》(卷二)

    《小辨轩记》

    未收录

    《柬屠维真》(卷二)

    《遂昌县灭虎祠记》

    已收录,见《全集》第1138页引沈际飞评语。

    《与姜耀先》(卷二)

    《遂昌县相圃射堂记》

    未收录。

    《上梅观察》(卷二)

    《岳王祠志序》

    未收录。

    《示平昌诸生》(卷二)

    《秀才说》

    已收录,见《全集》第1228页引沈际飞评语。

    《与杨耆民》(卷三)

    《临川县孙驿丞生祠去思碑》

    已收录,见《全集》第1214页引沈际飞评语。

    《答袁沧孺邑侯》(卷三)

    《临川县古永安寺复寺田记》

    未收录。

    《复无明上人》(卷四)

    《五灯会元序》

    未收录。

    《与宜伶罗章二》(卷六)

    《宜黄县戏神清源师庙记》

    已收录,见《全集》第1519页。

    《柬杜西华》(卷六)

    《春秋辑略序》

    未收录。

    《答乐愚上人》(卷六)

    《续栖贤莲社求友文》

    已收录,见《全集》第1533页。

        上表中《柬屠维真》、《示平昌诸生》、《与杨耆民》三封书信不在《汤显祖全集》尺牍正文之内,而是见相关文章引沈际飞评语。如《汤显祖全集》卷三十五《临川县孙驿丞生祠去思碑》一文,徐朔方先生笺注有:“沈际飞评云:‘《与杨耆民书》云:孙驿宰锐然成桥事,去岁活几百命。官微而德钜,即以汝水为岘山可也。记已属草矣。’按:此书今佚。”[21]这封信实际上存于汤开远刻《玉茗堂尺牍》卷三,而后来韩敬刻《玉茗堂全集》时未收。从沈际飞的评语可以看出,他在编《玉茗堂选集》时参照了汤刻本。
    下面对《汤显祖全集》未收的十四封书信略作考释:
    1.、《与林若谷》:“《经解》就正,愧管见不足观天也。”林若谷其人未详。
    2.《柬刘赤城》:“因生有奇,漫为数语弁之,南署愧无与客共也。”
    从信的内容可以看出《吴越史纂序》作于汤显祖任职南京期间。刘赤城其人未详,或为江西彭泽人刘日曦。日曦字仲升,一字驭初,号赤城,明天启二年(1622)进士,著有《易经通解》、《时习录》、《镜心录》、《举业发机》等书。
    3.《与顾泾凡》:“两得兄书,索弟《小辨轩记》。迩来课儿,时绎象义,反复其道,影响为言,用塞来旨而已。时有懿德之文,幸以击蒙为快。”
        顾泾凡即顾允成(1554—1607),无锡人,东林党魁顾宪成之弟,字季时,号泾凡,万历十四年进士,生平事迹详见黄宗羲《明儒学案》卷六十《主事顾泾凡先生允成》。汤显祖在信中提到“两得兄书,索弟《小辨轩记》”,顾允成有《小辨斋偶存》八卷,未见收有与汤显祖信。汤显祖《顾泾凡小辨轩记》曰:“吾友泾凡君,怀颜氏之资,几学《易》之年。”《论语·述而》:“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徐朔方先生认为汤文“或作于万历二十九年(1601)”[22],这封信应作于同时。
    4.《与姜耀先》:“辟相圃,亦使平昌有天地四方也。堂记聊以志所事耳。”
    汤显祖万历二十一年三月来遂昌,八月营建射堂,并作《遂昌县相圃射堂记》,此信是告知友人姜耀先辟相圃、建射堂一事,当作于万历二十一年秋。姜耀先名鸿绪,临川人,为汤显祖里中好友。汤显祖任职遂昌时,姜耀先曾来访,《汤显祖全集》卷十三《绿漪园听箫有作同耀先》记此事。汤显祖处理遂昌县事时,与其保持联系,《汤显祖全集》卷四十五《柬姜耀先》:“兄谓纵囚观灯,恐有得间者,良然。兄肯放大光明,一破此无间?小诗并上:绕县笙歌一省囹,寂无灯火照圆扄。中宵撤断天河锁,贯索从教漏几星。邑有河橘观灯。”[23]
    5.《上梅观察》:“志、序代斲以上,明公存其文并序,其献可矣。”
     梅观察即梅国桢。按信中内容,汤显祖代梅国桢作《岳王祠志》并序,以为献章。汤显祖代作《岳王祠志序》保留下来,而《岳王祠志》未见。据凌礼潮笺校《梅国桢集》所附《梅国桢年谱》载,万历十九年七月十一日,梅国桢由河南道试御史改任浙江道监察御史;万历二十年二月,宁夏兵变,四月,梅国桢为监军参与平叛,十一月,功成,升梅国桢为太仆寺少卿。[24]汤显祖此信作于梅国桢在御史任上,或为万历二十年。岳飞是河南汤阴人,而岳王庙又在杭州,梅国桢在河南、浙江任官,又以武功自负,所以请汤显祖代作《岳王祠志》。
        6.《答袁沧孺邑侯》:“知明公于寺,非直存其田已也,寺记惟裁存。”
    袁沧孺名世振,字抑之,蕲州(今湖北蕲春)人。万历二十六年进士,万历二十七年至三十二年任临川知县,后任金华府同知、户部山东司郎中、特拜两淮疏理盐法道按察副使等职,生平可见顾景星《白茅堂集》卷三十八《袁世振传》。
        7.《复无明上人》:“生昏钝为体,狂慧为用,何足窥入正之门,探四禅之室。勉成大序,猥承禅宿,契以心宗,欣其目论。房杜苏杨之褒,愧浃徒深耳。南风有便,无靳捶提。”
    无明上人即僧惠经,据释德清《憨山老人梦游集》卷十四《新城寿昌无明经禅师塔铭》载:“师讳惠经,号无明,抚州崇仁裴氏子。父某,母某氏,初产难,祖父诵《金刚经》遂得娩,因名经师。”[25]汤显祖《五灯会元序》云:“惠经其能道人后身耶。诞生时,已感经声而来,启悟复从应无所住而入。”[26]惠经生于嘉靖二十七年(1548),卒于万历四十六年(1618),曾于京师谒达观和尚,深受达观器重。
        8.《柬杜西华》:“枕上愦愦,听儿诵孝经,因附会其旨,识之简端,或是弟绝笔耶。”
    汤显祖说《春秋辑略序》或是其绝笔,当作于万历四十四年六月去世前不久。这里“绝笔”,或指长篇文字,汤显祖去世前一日作五言绝句《负负吟》。杜西华,名应奎,临川人,《汤显祖全集》卷四十九有《柬杜西华》:“枕上觉气隐,因思明德师讲‘勿忘勿助’,大有入处。其语录幸抄示。此亦弟朝闻时也。”[27]
    在汤刻本《玉茗堂尺牍》中还有一类情况,即信中有诗,在后来的韩敬刻本中只存诗,而将尺牍去掉,这样一来,有些诗歌就不知为何而作。汤刻本《玉茗堂尺牍》中以下书信即是这样,亦为《汤显祖全集》未收。
        9.《玉茗堂尺牍》卷四《答刘君东》:“何物能累尊足耶?闻身之亦起立须人,如兄差为攫跞,宜及时为快,尘世事,不足问也。偶寄一绝:远游名字入楼清,四壁江山看雨晴。赖是年来双脚稳,俗人行处不曾行。”
        信中之诗见《汤显祖全集》诗文卷十八,题为《君东病足,戏为临川之约二首》[28],诗为第一首,“四壁”作“面面”。韩敬刻《玉茗堂全集》卷十五收信中之诗,题《偶成》,文字全同。刘君东是汤显祖交往密切的友人之一,汤显祖诗文、尺牍中多处提到他,如《汤显祖全集》诗文卷六有《刘君东下第南归》、《再送君东》、《刘君东下第归西昌》、《答君东天津夜泊》,《汤显祖全集》诗文卷十八又有《刘君东病足远游楼寄问四绝》、《醉答君东怡园书六绝》、《向君东四索春和县方物》等诗,可见两人交情之密。刘君东名浙(一作淛),江西泰和人,张萱《西园闻见录》卷二十二云:“刘浙,字君东,泰和人,号匡南,一曰约我,又曰约堂。隆庆丁卯科举人,故太仆逢恺之子。”[29]罗大纮《紫原文集》卷十《刘孝廉君东行状》云:“孝廉刘隐君者,泰和城西人。父太仆公为浙东慈溪令,生君,故名淛,字君东,约我其所自号也,晚年以约名其堂,人称约堂先生。”[30]刘君东隆庆元年中举,此后八上公车而不第,筑自怡园终老,“辛亥,年七十一。七月,修中元祠,祀戒其子曰:‘吾其将至矣。’八月,遣廷曾征邹尔瞻手书太仆公墓碑,曰:‘勿急,吾十七犹能待汝。’于是乘肩舆历园亭,命孙与犹子相随,瀹茗行酒,尽日而罢,曰:‘从此逝矣,后宁复有主人翁履声耶?’廷曾还,数日辄病。友人王养初、京兆周章南驾部盛服造县令,闻君病且革,不解带趋视。君东使人谢二君而卒。”据行状所言,卒于刘君东万历三十九年辛亥(1611),年七十一,其生年当为嘉靖二十年(1541),他长汤显祖九岁。《汤显祖全集》卷十五有《生日诗戏刘君东》,诗序曰:“余五十岁大张乐,坐宾筵者十余日。而东君乃云,度六十避客不出。何遽不出耶?云病足,不能答拜。能止客无拜耶?明年七月,予更当过馀楼为君东满六十。因其婿王生试归,口占谑之。”徐朔方先生根据《泰和县志》推算刘君东的生卒年为:1544—1614,将此诗系于万历三十一年(1603)作。[31]此系年有误,刘君东的生卒年当以罗大纮所作行状为准,汤显祖诗作于万历二十七年(1599),此年汤显祖五十,刘君东五十九。
        10.《玉茗堂尺牍》卷四《寄甘义麓》:“兄卧托有年,甘露门中,何得不一为众生普施药树也。弟年侵半百,寤歌为适,登高西望,遂成小韵:不老峰中半百年,时将歌笑出云烟。家居不借金茎露,自有聪明第一泉。”
        信中之诗见《汤显祖全集》诗文卷二十一,题《登高西望》。[32]汤显祖信中说自己“年侵半百”,此信当作于万历二十七年(1599),从遂昌弃职归家之第二年,因此有“时将歌笑出云烟”之句。甘义麓名雨,字子开,江西永新人。据邹元标《甘义麓墓铭》载,甘子开生于嘉靖三十年(1551),卒于万历四十一年(1613),万历五年进士,选为庶吉士,因得罪张居正,“江陵党人仇视之矣。故事上考者留史馆,乃黜为御史,为御史廵鹾,尽铲诸夙弊,又出为按察佥事。公翻然叹曰:‘此岂苏君得志日乎?’投牒致仕,年未三十也。”后起复,任广西督学使,视贵州学,晋少参福建副使,升湖广参政,未任卒。甘子开踏入仕途,“后先归家凡二十馀年,间沉冥于酒,或寄之歌舞湖山云烟间。”汤显祖诗文中提及甘子开即与歌舞戏曲有关,如《寄甘子开》:“闻君何自不为霖,映帯江山拒卧深。人日西头送歌舞,一声吹断碧云心。”[33]《复甘义麓》:“弟之爱宜伶学二梦,道学也。性无善无恶,情有之,因情成梦,因梦成戏,有极善极恶。总于伶无与,伶因钱学梦耳。弟以为似道怜之,以付仁兄慧心者。”[34]
        11.《玉茗堂尺牍》卷五《柬门人陈元石》:“客从海上来,使我闻所未闻,如泉舂瓮不足浇其磊块也。口占以似:班荆长笑楚多才,独自谭兵海上来。惭愧一编黄石诀,清时白头不曾开。”
        信中之诗见《汤显祖全集》卷十九,题为《送郴士陈元石嘉础归黄安六首》,诗为第五首,《全集》中“不曾开”作“未曾开”。[35]陈元石,名嘉础,湖南宜章人,著有《岣嵝集》,《汤显祖全集》卷四十六《与熊芝冈》云:“郴州有奇士曰陈元石,愿一趋风门下,与谈必有当也。”[36]另外,明人贺复征《文章辨体汇选》收汤显祖此信,但只有:“客从海上来,使我闻所未闻,如泉舂瓮不足浇其磊块也。”而无诗。[37]
        12.《玉茗堂尺牍》卷五《柬谢耳伯》:“高雅如门下,去小遇以成大遇,未非天之相吾子也。鄙吟志别:深尊明烛意何穷,渐喜南行背朔风。吴粤去来将万里,人情多在绝交中。”
        信中之诗见《汤显祖全集》卷十,题为《送谢耳伯归闽三首》,诗为第三首。[38]谢耳伯名兆申,福建邵武人。谢兆申叔父谢杰曾任南京太常寺少卿,是汤显祖任职南京期间的官长,他又是汤显祖的好友虞淳熙的门生,曾游麻姑山,汤显祖为作《耳伯麻姑游诗序》。诗中有“吴粤去来将万里”,当作于汤显祖从徐闻返乡时,是为万历二十年。
    13.《玉茗堂尺牍》卷六《柬刘大甫》:“大甫海上之观殊快,有古烈士风矣。小诗壮行色,玄冲书并往:欲别悲歌鸡又鸣,白头无计与刘生。恩仇未尽心难死,独向田横岛上行。”
    信中之诗见《汤显祖全集》卷十九,题为《送刘大甫谒赵玄冲胶西》。[39]信中云“玄冲书并往”,《汤显祖全集》卷四十七《寄胶州赵玄冲》:“门人旌德刘大甫穷弥甚,气弥高。欲度淮而东,终业大兄之门。如更不就,遂有望三神山褰裳濡足之想。弟殊壮之,知大度恢然,能为之主。”[40]观此信内容,似为汤显祖推荐刘大甫到赵玄冲家做西宾。汤显祖感叹“白头无计与刘生”,只能帮点小忙,但可能也没帮上。《汤显祖全集》卷四十八《与门人刘大甫》:“主者尚尔迟迟,南闱何如?今吾弟须速取龙头,为热心人一快。贫者士之常,措大亦别无逐贫法也。”[41]信中所言,刘大甫做西宾事迟迟得不到落实,汤显祖劝其应乡试,以取一功名,好慰其热心。
    14.《玉茗堂尺牍》卷六《答门人甘伯声》:“病何足问,旦夕从先人于地下,亦大快也。口占作答:望七孤哀子,茕茕不如死。含笑侍堂房,班衰拂蝼蚁。”
    信中之诗见《汤显祖全集》卷十六,题为《忽忽吟》,徐笺云:“作于万历四十四年丙辰六月十五日,逝世前一日也。”徐校云:“沈本诗题有原注《答门人甘伯声》六字。”[42]沈际飞编《玉茗堂集选》参阅过汤开远刻《玉茗堂尺牍》,诗题即从尺牍出。
    注释:
    [1]徐朔方笺校:汤显祖全集,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1999年。本文所引《汤显祖全集》均据此版本,不再一一注明。
    [2]参见江巨荣《剧史考论》,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年,第222—263页。
    [3]吴书荫:《汤显祖佚文三篇》,《中国典籍与文化》2003年第4期。
    [4]徐国华:《汤显祖佚文〈候掌科刘公启〉考略》,《东华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1期。
    [5]何天杰:《汤显祖佚文一篇》,《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5期。
    [6]杨文灏等修,杭世馨等纂:乾隆《金溪县志》,乾隆十六年刻本。
    [7]黄心菊等纂修:光绪《东安县志》,光绪元年至二年刻本。
    [8]《汤显祖全集》,第30页。
    [9]《汤显祖全集》,第1157页。
    [10]谢廷谅《缝掖集》卷六这几首诗作于万历二十年重九前后,《汤显祖全集》卷十四有《约造谢家池不果,高卿便有和作,复次前韵》、《高太仆九月三日天水姬生第八子,戏赠》、《八日谢家池宴二首》、《九日城楼宴即事》与谢诗作于同时。汤显祖万历二十年春从徐闻归家,明年三月方去遂昌任职。徐朔方先生将汤诗系于万历二十六年秋作,误。据谢廷谅《薄游草》卷二十二《选部兄行状》,谢廷寀万历二十四年正月二十五日去世,汤显祖不可能于万历二十六年和谢廷寀等人宴会。《汤显祖全集》卷十七《约谢吏部先九日同令弟友可伍山人仲元造池上》亦是万历二十年九月作。
    [11]钱谦益:《列朝诗集小传》,上海古典文学出版社,1957年,第565—566页。
    [12]何志、徐发纂修:康熙《嘉兴县志》,康熙二十四年刻本。
    [13]李日华:《味水轩日记》,见《续修四库全书》史部第558册。
    [14]徐朔方:《晚明曲家年谱》第三卷,浙江古籍出版社,1993年,第356页。
    [15]程芳修,郑浴修等纂:同治《金溪县志》,同治九年刻本。
    [16]李光元:《市南子》,崇祯刻本。
    [17]沈珩:《耿岩文选》,康熙十五年沈氏石慧居刻本。
    [18]参见徐朔方《晚明曲家年谱》,第365页。
    [19]《汤显祖全集》,第1659页。
    [20]《汤显祖全集》,第16页。
    [21]《汤显祖全集》,第1214页。
    [22]《汤显祖全集》,第1167页。
    [23]《汤显祖全集》,第1348页。
    [24]参见凌礼潮笺校《梅国桢集》,湖北人民出版社,2006年,第320—323页。
    [25]释德清:《憨山老人梦游集》,順治十七年刻本。
    [26]《汤显祖全集》,第1132页。
    [27]《汤显祖全集》,第1540页。
    [28]《汤显祖全集》,第797页。
    [29]张萱:《西园闻见录》,见《续修四库全书》子部第1168册。
    [30]罗大纮:《紫原文集》,见《四库禁毁书丛刊》集部第140册。
    [31]《汤显祖全集》,第633页。
    [32]《汤显祖全集》,第966页。
    [33]《汤显祖全集》,第792页。
    [34]《汤显祖全集》,第1464页。
    [35]《汤显祖全集》,第857页。
    [36]《汤显祖全集》,第1399页。
    [37] 贺复征:《文章辨体汇选》卷二六五,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38]《汤显祖全集》,第408页。
    [39]《汤显祖全集》,第860页。
    [40]《汤显祖全集》,第1434页。
    [41] 《汤显祖全集》,第1481页。
    [42] 《汤显祖全集》,第718页。
    作者工作单位: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