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家图书馆藏有《红楼梦传奇序并题词》抄本一册(索书号:XD5483),此书原为郑振铎先生所藏,封面题“乾隆写本红楼梦传奇序并题词”,下钤“疑盦”朱文印章。由于清代有几部根据《红楼梦》而创作的戏曲都名为《红楼梦传奇》,只看书名,会让人误以为这本书的内容可能是《红楼梦》戏曲的一些序言和题词,但实际上它是《红楼梦》小说的序言和题词,其中有多位清代文人的“题红诗”未被学界提及。 书前有题跋一篇云: 此靖陶所藏乾隆写本题词,皆雪芹同时人,周芚兮、俞潜山、祝仁泉辈,又皆知名士。有仁泉藏印,靖陶言后二页乃仁泉手书,以曾藏仁泉写吴梅村诗四册,知其书迹也。集句工绝,世所未见。吾意红学考证以胡适之主雪芹本事为最翔实,余皆呓语。此书可为适之强证,固谈红学者之宝籍也。疑翁记。 跋尾钤“际唐”、“许疑盦”二印,知此题跋的作者为许承尧。许承尧(1874—1946),字际唐,号疑庵,安徽歙县人,光绪三十年(1904)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授编修,兼国史馆协修。许承尧为近代著名诗人、方志学家、书法家和文物鉴赏家,他工诗善文,著有《歙事闲谈》、《疑庵诗》、《疑庵藏书画录》、《疑庵日记》、《〈蕙愔阁诗集〉评点》等书,另纂有《西干志》、民国《歙县志》等。 许承尧题跋中所说“靖陶”为曹熙宇。曹熙宇(1904—1975),字靖陶、惆生,号看云楼主人,安徽歙县人,晚年居江苏昆山,著《看云楼诗集》、《音乐戏曲舞蹈人名辞典》(署名“曹惆生”)等书。曹熙宇出自歙县雄村曹氏家族,祖上曹文埴、曹振镛是乾嘉年间的名宦,他本人善诗,工书法,富收藏。曹熙宇和黄宾虹是同学,又与郁达夫、张大千、林散之等人相友善,张大千曾为曹熙宇绘《昆明泛艳图》,记录曹氏与京剧名伶新艳秋泛舟颐和园的一段往事,而林散之与曹熙宇交谊深厚,他的《江上诗存》多处提到曹熙宇,有云:“文以风尘合,交因气味同。”[1]《红楼梦传奇序并题词》的题跋者和收藏者皆为近现代名家,它的真实性应该可以得到保证。 《红楼梦传奇序并题词》的内容有两部分组成:一是俞思谦《红楼梦传奇序》;一是“题词”,实际上就是“题红诗”,其顺序为周春诗4首、俞思谦诗1首、钟大源诗1首、姜宁诗10首、祝崧三诗20首、海昌女史诗1首、白檀女史诗4首、陈榖曾诗4首、姜宁续题2首、杨承绪诗9首、蔡任诗6首、残词1首。“题词”部分,周春诗、俞思谦诗、钟大源诗见周春《阅红楼梦随笔》,一粟编《红楼梦资料汇编》、朱一玄编《红楼梦资料汇编》已收录。俞思谦《红楼梦传奇序》与姜宁、祝崧三等人“题红诗”,未见任何“红学”资料提及,现引录如下,并略作考释。 一、俞思谦序言 红楼梦传奇序 《红楼梦》者,曹雪芹所撰。记一金陵故家之事,隐其真姓,托之胶东,初自白门,迁于日下。曰史太君,已故世职代善之配也。生二子,长赦袭父爵,配邢淑人;次政,工部郎,配王宜人。赦子琏妻王氏熙凤即宜人之侄女也,美而多才,代太君综家务。政子珠妻李氏纨,贤而早寡,课小姑,习女红。政次子宝玉,慧中秀外,尤为太君所钟爱,年逾舞勺,未离傅婢。是时,家方鼎盛,内戚尤多,咏絮清才,一时毕集。曰林黛玉,太君之外孙女也;曰史湘云,太君之从孙女也;曰薛宝钗,宜人之姨甥女也;曰薛宝琴,宝钗之从妹也;曰邢岫烟,淑人之侄女也;曰李纹、李绮,纨之从妹也。与太君孙女迎春、探春、惜春同居花院,共乐芳晨,结社联吟,殆无虚日。而宝玉以髫年秀质,参与其间,虽于群艳之中,未尝稍敢越礼。惟与黛玉幼即情亲,长而心许。秋风红豆,本是相思;春水文鱼,允堪比目。而太君以黛玉工愁善病,转属意于宝钗。黛玉微闻,即焚诗绝粒,后知镜台果定,一恸而亡。宝玉扶病结褵,尚谓是林非薛,迨挑巾识面,始知易玉以金。然事已无可奈何,人亦本来相识,因谐静好以慰亲心。然而物在人亡,抚今追昔,鹃啼花落,触绪增悲,固未尝一日去诸怀也。未几而家业中衰,太君仙逝,闺中姊妹云散风流,益复无聊,尤难自遣,遂逃方外,思证菩提。顾人本多情,岂能顿悟?鬓丝禅榻,风飏茶烟,佩影妆楼,尘萦香梦,爰抒湘管,追述芳踪,意本酸辛,言多琐屑。雪芹于悼红轩中批阅十年,增删五次。盖通家世好,亲见繁华,人去楼空,同深感旧,故言无虚假。书最香甜,在诸传奇之上。其侍女之美者,曰鸳鸯、金钏、香菱、平儿、晴雯、袭人、紫鹃、莺儿云。乾隆五十有九年岁在阏逢摄提格九月下浣海宁俞思谦序。 俞思谦,浙江海宁人,民国《海宁州志稿》卷二十九“文苑”载:“俞思谦,字秉渊,号潜山,太学生,山西汾州知府调元子。倜傥有风节,晩岁专力治经史,同时言学者首推周大令春,其次必言秉渊。尝著《海潮辑说》,南汇吴侍郞省钦与春《海潮说》同刻入《艺海珠尘》。酷喜太白诗,手辑笺注,援引旧籍至数百种。又以史载太白事多疏谬,作青莲本事诗三十韵以补正之。乾隆壬午,趋庭山左,距宝应元年靑莲之卒,却值千纪,遂悬像东轩,集同志拜奠,赋诗纪事和者二十余人,一时传为美谈。性戆直,与同侪辨论,偶龃龉,即形诸邑,旋亦释然。喜奖借后进,有好学者,折辈行为忘年交。得一异闻,遍吿相知,或所传异于前,则又遍告以正其误。虽盛暑,必衣冠而出,往来仆仆,后生窃笑之,不顾也。年八十余,无疾而终。”[2]俞思谦所著《海潮辑说》、《全唐詩录补遗》今有传本,他的《姑射山房诗草》未见流传。 俞思谦与周春同里而齐名,两人在乾隆末年都已接触过《红楼梦》。周春《阅红楼梦随笔》之《红楼梦记》载:“乾隆庚戌秋,杨畹耕语余云:‘雁隅以重价购钞本两部:一为《石头记》,八十回;一为《红楼梦》,一百二十回,微有异同。爱不释手,监临省试,必携带入闱,闽中传为佳话。’时始闻《红楼梦》之名,而未得见也。壬子冬,知吴门坊间已开雕矣。兹苕估以新刻本来,方阅其全。……甲寅中元日黍谷居士记。贾雨村者,张鸣钧也,浙江乌程人,康熙乙未甲科,官至顺天府尹而罢。首回明云雨村湖州人,且鸣钧先曾褫职,亦复正合。此书以雨村开场,后来又被包勇痛骂,乃《红楼梦》最着眼之人,当附记之。十月既望又书。”[3]甲寅为乾隆五十九年(1794),周春《红楼梦记》始作本年七月十五日(中元节),十月十六日又有补充。俞思谦《红楼梦传奇序》作于乾隆五十九年(1794)九月下旬,在周春写作《红楼梦记》两段之间。周春《红楼梦记》中又说:“余作此记成,以示俞子秉渊,亦以为确寓张侯家事。翼日即作集古歌一首题之,包括全书,颇得翦绡蕃锦之巧,因录存于此。”俞思谦所作集古歌即是题《红楼梦》诗。俞思谦为《红楼梦》写了一篇序、一首诗,相比较而言,他的题《红楼梦》诗流传更广,后来被采入陈钟麟《红楼梦传奇》,置之卷首,以代序言。俞思谦的《红楼梦传奇序》非为戏曲而作,这里的“传奇”指小说,非指戏曲传奇。据序中内容,俞思谦所题的是一百二十回本《红楼梦》,序言本身并无特色,只是“包括全书”而已。 二、姜宁题诗 由来两小总无猜,草是相思石是媒。莫说天涯知己少,柔情一种恋妆台。 谴谪仙姿有夙因,雪肤玉骨水为神。金陵十二金钗册,要算颦儿第一人。 瘦骨竛竮分外妍,病容憔悴更堪怜。为谁恸哭西风里,岂是灵河灌溉缘。 潇湘馆外绿云迷,添得愁人几许悲。最是凄凉难耐处,小窗风雨梦回时。 扫得残红傍短垣,一般零落最销魂。世间那有埋花冢,只恐他年葬泪痕。 诗社开时花满林,仙坛那许俗尘侵。宝钗浑雅湘云秀,我意偏推五美吟。 红艳雪绢一时焚,旧恨新愁谁共分。多少深情便持赠,忍将灰烬付浮云。 心药难投病转牵,旧时社友几人怜。恨他都赴华筵去,不负前情只紫鹃。 幻仙侍从已来迎,一缕香魂返玉京。离恨天边还有恨,何须焚稿断痴情。 已负兰桥密约期,徒将血泪洒空帷。怪他偏制芙蓉诔,不为潇湘作挽词。 姜宁字淳甫,号怡亭,浙江钱塘人,贡生,著有《怡园诗集》、《怡亭词》、《国朝画传编韵》等书。姜宁主要活动于嘉庆、道光年间,《国朝画传编韵》董教增序言曰:“丁丑,余督视浙闽,钱塘姜怡亭出所纂《画传编韵》乞序于余,余受而阅之,自国初迄今凡名画家,莫不备载,其他片长薄技,无论钟鼎山林,方外闺秀,悉为立一小传。画家姓氏则以诗韵四声为序,盖以诗通于画,画通于诗。披是编者,不独探画学之渊源,并可见句章之别采。是殆作者之志与?若仅以旁搜博采,殚见洽闻诩之,犹非深知怡亭者也。为书数语以弁其端。嘉庆戊寅正月廿二日上元观桥董教增序。”[4]嘉庆戊寅为嘉庆二十三年(1818)。姜宁精于画史,擅长填词,吴衡照《莲子居词话》曰:“姜怡亭宁之词逸,倪米楼稻孙之词俊,两君柳影词并神妙,欲到秋毫巅也。”[5]郭麐《灵芬馆诗话》亦曰:“《怡亭词》四卷,钱唐姜淳甫宁所作。淳甫与白楼、米楼同以词名浙中,为兰泉先生所赏。淳甫词委折自道,不作嗫嚅耳语。”[6]姜宁的名、字分别犯道光皇帝(旻宁)、同治皇帝(载淳)之讳,因此又被称作“姜安”、“纯甫”,如潘衍桐《两浙輶轩续录》卷二十三:“姜安,字纯甫,号怡亭,钱塘岁贡,著《怡园诗集》。李澐序略:怡亭性分峻洁,名理饫深,文仿柳欧,工填词,嗜金石。其诗颇有迈爽之气,截句神似渔洋,为王少司寇昶、阮宫保元所最赏。”[7] 姜宁题诗全是写林黛玉,从林黛玉与贾宝玉两小无猜写起,直至黛玉魂归离恨天。在诗中,姜宁对林黛玉的评价最高,他认为金陵十二钗中,要数林黛玉是第一人,而且林黛玉的诗才也是最好的。题诗的最后一首有怨恨宝玉的意思,所谓“怪他偏制芙蓉诔,不为潇湘作挽词”,是说晴雯死去,贾宝玉写了长长的《芙蓉女儿诔》以追悼,而黛玉死去,贾宝玉却未作挽词。从小说的描写来看,并非宝玉薄情,而是通灵玉失,宝玉已无从下笔;亦可理解为黛玉死,宝玉心已死,无可追挽,更可体现“此时无声胜有声”。不过从姜宁题诗可以看出,他似乎并未见到脂批,如庚辰本第七十九回在“卿何薄命”后有批语曰:“一篇诔问(文)总因此两句而有,又当知虽来(诔)晴雯,而又实诔黛玉也,奇幻之此。若云必因请(晴)雯来(诔),则呆之至也。”靖藏本第七十九回眉批云:“观此知虽诔晴雯,实乃诔黛玉也。试观‘证前缘’回黛玉逝后诸文便知。”[8] 另外,书中有姜宁续题二首云: 仗剑驱符怪仙摧,冷烟寒雨索池台。可怜凄绝梨园路,未了情犹两度来。 前年谑语太情多,鵩赋长沙奈识何?拜倒象王台下去,者番真个是头陀。 三、祝崧三题诗 曲岸残阳极浦云,招腰争舞郁金裙。日西千绕池边树,手接云軿呼太君。(贾母设宴游园) 浪笑榴花不及春,贾生才调更无伦。如何一梦高唐雨,翠减红衰愁杀人。(宝玉神游太虚) 白门寥落意多违,留待行人二月归。隔壁送钩春酒暖,佳人惆怅卧遥帷。(黛玉来归舅氏) 柳映江潭底有情,相逢携手绕村行。浣花笺纸桃花色,十岁裁诗走马成。(诸姊妹结社联吟) 如线如丝正牵恨,雨中寥落月中愁。贾生年少虚垂泪,好好题诗咏玉钩。(宝玉触处生感。) 碧城十二曲阑干,卧枕芸香春夜阑。终日相思却相怨,东风无力百花残。(宝黛两心相印,复又相疑,辄致慨于鸟啼花落。) 先期零落更愁人,一丈红墙拥翠筠。舞蝶殷勤收落叶,不知元是此花身。(承上落花,言黛玉何锄收葬。) 固漆投胶不可开,年华忧共水相催。逡巡又过潇湘雨,一寸相思一寸灰。(黛玉制风雨词) 永巷长年怨绮罗,卧来无睡欲如何。深知身在情长在,一夜芙蓉红泪多。(黛玉长夜不寐,吞声饮泣。) 瑞霞明丽满晴天,绣被焚香独自眠。玉骨瘦来无一把,低迷不已断还连。(病因愁重) 竹坞无尘水簟清,楼寒院冷接平明。东来西去人情薄,未必圆时即有情。(笑其用心太痴) 行过水西闻子规,良辰未必有佳期。相逢一笑怜疏放,恐是仙家好别离。(黛玉路遇傻大姐,吐出实事,遂往视宝玉,一笑而散,竟成永别。) 月过回塘万竹悲,蕙兰蹊径失佳期。维摩一室虽多病,人欲天从竟不疑。(宝玉失心,信娶黛玉之谎) 卷舒开合任天真,并觉今朝粉态新。闲倚绣帘吹柳絮,宝钗何日不生尘。(宝钗周旋世情,且善慰宝玉。) 一岁林花即日休,月娥孀独好同游。莫惊五胜埋香骨,山上离宫宫上楼。(黛玉辞世,上返天宫) 月楼谁伴咏黄昏,叠嶂千重叫恨猿。为问翠钗钗上凤,他时须虑石能言。(讥王熙凤设计之毒) 佳兆联翩遇凤凰,[9]左家娇女岂能忘?荆王枕上原无梦,玉殿秋来[10]夜正长。(宝玉求梦不得) 十二楼前再拜辞,上清沦谪得归迟。绛纱弟子音尘绝,一片非烟隔九枝。(宝玉飘然长往) 神女生涯原是梦,含烟惹雾每依依。红楼隔雨相望冷,鸾镜佳人旧会稀。(云散风流,不能复合) 暗室由来有祸门,咸巫不下问衔冤。重吟细把真无奈,为拂苍苔检泪痕。 右集玉溪生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