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伯陶 著 本书注评者利用21世纪以来古代文献典籍数字化的相关成果,详注《聊斋志异》力求找出蒲松龄在小说中遣词用语以及相关句式有意效法古人之具体出处,凭借检索工具的改善与便利,因而能够在前人(包括清代吕湛恩、何垠两家)注释文字的基础上更上层楼,后出转精,发现学界尚未瞩目或议及的一些问题。如对《尸变》中“搭帐衣”、《妖术》中“高壶”的重释,对《促织》中“蠹贫”一词、《鸽异》中“鹊花”与“狗眼”名鸽称谓的厘订,对《司文郎》中“白服裙帽,望之傀然”、《采薇翁》中“浮云白雀之徒”的再诠,对《潞令》中“颠越货多”二句、《罗祖》中无为教创始人的辨析等,或许会引来争议,但确属新见。发现《桓侯》中居停主人刘子翚乃朱熹老师,临终前曾向后者传授源于《易经》的“不远复”三字符,从而揭示出作者悬想虚构小说的线索及创作主旨,更是发前人之所未发。可以说,小到字词以及人名、地名的训诂考辨,大到社会制度、历史背景的阐幽发微,注评者都做了尽可能准确、详尽的注释。至于“新评”,在注释之后皆以“简评”表示,是注评者作为注释之补充或延伸而设置的,参照中外有关文献,注重探明小说本事、源流、事理,阐发文本深层隐含的微言大义,不拘一格,以能对读者有所帮助或启发为目的,力图多角度揭示小说的思想艺术价值。为集中精力于“注评”,减免烦琐的《聊斋》诸本校勘之劳,本书以任笃行先生辑校之《全校会注集评聊斋志异》八卷本为底本,酌情改正了原书标点、校勘乃至文字误植等百余处错讹,本书文字与分卷当较为接近《聊斋志异》作者最终编订时的原始形态。 人民文学出版社2016年4月出版 原载《文艺研究》2016年第7期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