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古代文学 >

书品二则

http://www.newdu.com 2017-10-22 文学遗产网络版 佚名 参加讨论

    一《晚年白居易与洛下文人群研究》,赵建梅著,京华出版社  20109
    通过对几位重要人物与洛阳关系,包括居洛原因、在洛活动、诗歌创作、思想心态诸方面的考察,以探究晚唐洛阳诗坛现象的特殊性及其政治、历史、文化根源与内涵,由此折射出时代进入晚唐后士大夫精神心态的重要变化,如政治热情的丧失、普遍的归隐思想、自适情趣的追求等。这些主要人物与洛阳关系密切,又代表着几种类型,有任职东都留守的裴度、牛僧孺;任职分司的白居易、刘禹锡。这四人又分别代表了几种不同的情况,裴度乃功成身退,牛僧儒则是坚请退罢,白居易明哲保身,刘禹锡则是壮心难已不得已归居洛阳。李德裕在洛阳时间很短,不应作为闲适文人群成员,但之所以把他作为重要研究对象,是因为透过他对洛阳平泉庄的精心营造,对平泉庄的强烈思念之情,及置身于党争无法脱身的命运,可以窥见当时士大夫的真实处境,也可以理解洛下文人如此姿态的真实原因。李德裕大园虚置、反遭祸患的命运,与全身远害、明哲保身、终老于洛阳、悠悠然做着小园主人的白居易,形成鲜明对比。除了主要人物外,此书还对晚唐洛下文人群其他人物进行考述。这一洛下闲适群体,在闲适的表象下,与牛李党争息息相关,他们的心灵有着党争的阴影。闲适文人群的形成又与洛阳特有职官设置、闲适风习、园林传统密切相关。可以说,这一诗坛现象是社会、政治与文化诸方面合力作用的结果。

(陈才智荐)
    二《李贺诗歌渊源及影响研究》,李德辉著,凤凰出版社  201011
    关于李贺诗歌的接受史研究,2009年学林出版社曾出版有胡淑娟的《历代诗评视野下的李贺批评》,李德辉《李贺诗歌渊源及影响研究》则在完成李贺接受史研究这一部分的同时,扩展至李贺诗歌的渊源研究。作者曾与王友胜教授合作注释过李贺诗集,在岳麓书社出版有《李贺集》(校注汇评本)一书,为此书打下了一定的基础。此书前半部分探讨了长吉体的内涵与特色,李贺的病变与文变,李贺的汉代情结,李贺鬼神诗的历史成因,李贺与楚辞、汉魏六朝乐府、南朝宫体、汉唐野史小说、游仙诗、鲍照、谢灵运、庾肩吾、庾信、李白、杜甫等前代诗学传统与前辈之间的渊源,较张宗福《李贺研究》(巴蜀书社2009年8月版)仅仅涉及李贺对李白的接受,自然丰富完备不少。后半部分研究高才簿命的李贺对后世诗歌的影响,分晚唐五代、两宋时期、金元时期、明代、清及近代几个部分加以历时性的描述,最后还探讨了《唐诗三百首》为什么未选李贺诗。

(陈才智荐)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