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晚年白居易与洛下文人群研究》,赵建梅著,京华出版社 2010年9月 通过对几位重要人物与洛阳关系,包括居洛原因、在洛活动、诗歌创作、思想心态诸方面的考察,以探究晚唐洛阳诗坛现象的特殊性及其政治、历史、文化根源与内涵,由此折射出时代进入晚唐后士大夫精神心态的重要变化,如政治热情的丧失、普遍的归隐思想、自适情趣的追求等。这些主要人物与洛阳关系密切,又代表着几种类型,有任职东都留守的裴度、牛僧孺;任职分司的白居易、刘禹锡。这四人又分别代表了几种不同的情况,裴度乃功成身退,牛僧儒则是坚请退罢,白居易明哲保身,刘禹锡则是壮心难已不得已归居洛阳。李德裕在洛阳时间很短,不应作为闲适文人群成员,但之所以把他作为重要研究对象,是因为透过他对洛阳平泉庄的精心营造,对平泉庄的强烈思念之情,及置身于党争无法脱身的命运,可以窥见当时士大夫的真实处境,也可以理解洛下文人如此姿态的真实原因。李德裕大园虚置、反遭祸患的命运,与全身远害、明哲保身、终老于洛阳、悠悠然做着小园主人的白居易,形成鲜明对比。除了主要人物外,此书还对晚唐洛下文人群其他人物进行考述。这一洛下闲适群体,在闲适的表象下,与牛李党争息息相关,他们的心灵有着党争的阴影。闲适文人群的形成又与洛阳特有职官设置、闲适风习、园林传统密切相关。可以说,这一诗坛现象是社会、政治与文化诸方面合力作用的结果。 (陈才智荐) (陈才智荐)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