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季以来,岭南诗家辈出,诗学也随之兴起。香港学者程中山的新著《清代广东诗学考论》(广东人民出版社2012年7月第一版)探讨了张维屏、黄培芳、李长荣、潘飞声、黄节、简朝亮、陈融、伍崇曜、张其淦诸家的诗话、诗学著作,由于作者在材料方面搜讨极深,确能一新耳目。黄坤尧先生在序言中说作者“所论《厚甫诗话》乃书商作假之伪书,由南来文人陈锺麟冠名,取代本土作者方恒泰之《橡坪诗话》,以达促销效果,剧情曲折,层层剥落,娓娓道来,颇富悬疑效果,亦似侦探小说”,评价得很贴切。伪书《厚甫诗话》是道光年间的产品,如果说那时广东还在盲目尊崇“南来学者”,那么到了晚清,广东自己的文人已经足够争气,在诗坛上固为异军苍头,有影响的诗话之作也很不少。书中有一篇专门考论潘飞声《在山泉诗话》,因为影印的《古今文艺丛书》中收有《在山泉诗话》,现在较容易读到,不过,作者在清末的《香港华字日报》上发现了连载的《在山泉诗话》,与通行本颇有异同,这就使得考论有了资料的基础。作者文献功夫深,故有许多新的有价值的发现。当然,偶然有些地方,也许是特意从略了,没有扩展开来。就拿潘飞声这篇来说,其中提到潘飞声在柏林任教期间,曾与日本来的“哲学博士井上哲”交游,似乎并不知道这位井上哲就是后来成为日本著名哲学家的井上哲次郎(哲学术语“形而上学”一词的译法,就是他拟定的)。 潘飞声,是清末民初活跃在岭南、上海的有名文人,不过他的作品一直以来并未经后人整理,真正读过的人其实不多。也正因为如此,看到《岭南近代散文作品选注》(章必功等选注,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年8月第一版)里选了他一篇文章,有空谷足音之感。 关于近代的岭南文学,我有一句戏言,是说这里面也有“两条路线的斗争”,一条是“革命派”的路线,一条是“保守派”的路线。以前被人艳称的,自然是康、梁以降的“革命派”,“保守派”不大受重视。《岭南近代散文作品选注》中倒选了不少“保守派”的文字,比如吴道镕、张其淦的;恕我孤陋,吴道镕、张其淦的文章被收入选本,并且加以注释,这倒是头一回见到。张其淦的文章,选的是一篇《〈五代咏史诗钞〉自序》,老实讲,这是篇发抒遗老之孤忠的文字,写得很糟,不知为什么要选它。但多少呈现了“保守派”的面貌,却是很有意义的事情。《岭南近代散文作品选注》舛讹颇多,比如潘飞声的说剑堂被多次误写成“论剑堂”,注释里也有把王世贞写成“王士贞”的,但作为选本而言,特色还是明显的。 最近整理出版的《汪兆镛诗词集》(邓骏捷、陈业东编校,广东人民出版社2012年8月第一版),是岭南“保守派”文人的重要作品。汪兆镛、张国淦,算得上是最态度坚决的清遗民,宣统帝退位后,他们仍绝口不提民国。在林志宏的《民国乃敌国也:政治文化转型下的清遗民》(联经出版事业股份有限公司2009年3月版)一书中,这些广东的遗老,给人留下的印象可能是最深刻的。汪兆镛的《微尚斋诗续集》开篇第一首诗就是《辛亥十月,香港寓楼作》,颔联云:“未应真瓦解,尚或望珠还”,好像对清王朝的覆灭还有些不敢置信似的。我们今日读这些顽固的“保守派”的诗作,未必是欣赏其艺术上的造诣,不过藉以知人论世而已。《汪兆镛诗词集》的整理相当出色,我取辛亥年的刻本《微尚斋诗集》与整理本对照,发现整理本不但没有讹误,而且连原刻中的异体字也都原样保留了,这就很难得了。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