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评论 > 作品评论 >

闲扯“有”“无”——读《老庄随谈》引言

http://www.newdu.com 2017-10-20 复旦大学出版社 曹凯 参加讨论

    骆玉明先生在新版《老庄随谈》引言中谈到了儒家之“有”与道家之“无”,称“魏晋时代有一组对立的概念分别指老庄思想和孔孟思想,就是‘有’和‘无’的这对概念。儒家的思想用‘有’来概括,而道家思想用‘无’来概括。”又说王弼辩“有无”是“把老庄和孔孟混融起来,各取其所长。”
    这种提法代表着一种多数人接受的观念:儒家旨在建立秩序(即“有”),道家旨在毁弃传统(即“无”),这种“有”、“无”的对立由来已久,落实到士大夫的行为上就是出仕与归隐、江湖与庙堂的对立。
    但这种说法也有其自身的问题,可以说它无形中拔高了儒家学说的哲学地位,把它与其他宗教或哲学的系统宇宙观相提并论。其实,在很大程度上儒家与道家的思想性并不对等,正如俗称“三教”的儒、道、释三学也并非是思想界三根高度齐平的摩天巨柱。所以,这种将儒、道分歧归为“有”“无”之别的论点稍有一叶障目之嫌。
    骆先生谈儒家的目的在于建立社会秩序,这并不错,但道家思想绝非简单作为儒家思想的对立面而存在。如果说道家倡“无”,那也是涵盖儒家之“有”的“无”。儒家思想的框架结构小到个人、大到家国,再往大处就无处着落;低到修身、高到平天下,再高就三缄其口。它充其量还是停留在试图建立文明秩序这样一个极度功利的入世目标上。
    打个比方,孔孟是建筑师,他们的工作仅止于不避繁琐、日积月累地搭建一座金碧辉煌的高楼广厦,里面墙壁上贴满条条款款或清晰、或含糊、或一致、或矛盾的行为准则,而楼顶之上竟是一片纸糊的支离破碎,连脚手架都没搭。太平盛世世人安居楼中只要无病无灾,就可以自得其乐穷其一生。一旦某日遭逢狂风暴雨之厄大厦将倾,大家才发现屋顶是纸糊的,于是竞相奔走逃散。骆先生在引言中所谈的乱世坏名教正是指屋子漏雨时,所以,先秦、汉末、民初是三个思想最丰富最活跃的时代。
    若说老庄崇“无”,那也是从宇宙观的“无”关照现实人生的“无”。它劝人不要住房子,暴露在风雨日夕中承受大自然的一切,或生或死,各得其所,载形于大块之中,相忘于江湖之内,可以老死不相往来的。老庄的“无为”是形而上求道的“无为”,孔孟的“有为”是形而下铸器的“有为”,两者的不对称性在于:老庄有“养生主、逍遥游”的行为法则作为“非常道”的人生落实,而孔孟却未能标明“修身治国、取义成仁”之类功操的哲学属性。把儒家之“有”与道家之“无”对立举出,就好比将把“三个代表”和《圣经》十诫相提并论一样不适当,因为两者本质上并不对等。
    说到善于清谈的魏晋名士,论“三玄”的多是高官显贵;倡导“越名教而任自然”的则大体有两种情况,功利心炽如山涛是一种,恐惧屠刀如向秀是另一种;而那些最敢于破坏名教的勇士又分明各有其苦衷。所以说,这些人其实都不是真正的道家信徒,他们的言行并未也不可能真正融合儒道。如果说真有近于这种境界的人,那也是东晋了。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