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评论 > 作品评论 >

缤纷上海

http://www.newdu.com 2017-10-20 复旦大学出版社 夏征农 参加讨论

    长我两岁的《大公报》,刚刚欢庆了百岁华诞,她既伴我一起度过了“烽火连三月”的峥嵘年代,又和我一起走进“家和万事兴”的建设时期。
    《大公报》为中华民族培养了一大批杰出人才,在他们中间,我最熟悉的是中国第一位访问延安、报道红军长征的记者——范长江。我俩初次见面,是在苏中军区。当时,我任新四军苏中军区军政委员会秘书长,奉命接待旅途中的范长江。那次接触虽仅寥寥数日,但他让我至今记忆犹新。在我的诚情邀请下,范长江先生为我们的军政干部和学员们做了精彩的演讲,畅谈了他在采访中的所见所闻。这些情况,后来多见诸于《大公报》上连载的著名长篇通讯“中国西北角”。
    回顾我与《大公报》的渊源,略感遗憾的是:在那动荡的战争年代里,由于交通不便等诸多因素,很难读到《大公报》。直到香港回归后,大公报上海办事处给我送来了《大公报》这“久别的老友”,使我感到特别亲切!
    如今,安坐家中翻阅从香港空运来的当天《大公报》,已成了我每天下午的一堂必修课。现在我手捧《缤纷上海——大公报记者写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的样稿,这是近年来发表在《大公报》上的佳作一百余篇,作者多供职于该报。其中,既有来自香港总部的老总、记者,也有来自大陆其他省市甚至驻外国的记者,当然,驻沪记者是义不容辞的“主力军”,他们从多种角度描绘了我们中国改革开放的典型——缤纷的上海。
    “删繁就简三秋树,标新立异二月花”。《缤纷上海》中没有洋洋洒洒的长篇大论,但《大公报》记者用手中的如椽彩笔,描出了上海光辉的昨天、今天和明天。《缤纷上海》中部分作品选自“上海专栏”,这是《大公报》上一个由驻沪记者“垄断”的王牌栏目。难能可贵的是,上至年过半百、下至二十出头的记者们,并没有因为“身在此山中”而“不识庐山真面目”。这些千字左右的小品文,内容既有五彩斑斓的浦江两岸,又没遗忘列强争雄的十里洋场。百年沧桑,千古一瞬,旧貌新颜,不啻霄壤。《大公报》驻沪记者们以敏锐的感悟、独特的视角和清新的笔触,既直观地展示了上海,又给读者带来了几多思考和回味……
    无论你生活在黄浦江畔抑或千里之外的他乡,无论你对这座东方明珠了如指掌抑或从未踏足,《缤纷上海》都值得细细赏读。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