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评论 > 作品评论 >

《布衣:我的父亲孙犁》出版——铁凝称从孙犁作品中得到恩泽(京华时报)

http://www.newdu.com 2017-10-20 三联书店 newdu 参加讨论

                        
    7月11日是孙犁逝世九周年纪念日。昨天,作家孙犁逝世九周年纪念会暨《布衣:我的父亲孙犁》出版座谈会在京举行。与会的中国作协主席铁凝、作家从维熙、评论家李敬泽等均表示孙犁是一位纯粹的文学家,他们都从孙犁及其作品中得到过恩泽。
    戴套袖的老头不严厉
    中国作协主席铁凝称,她不想以领导的身份发言,而是以得到过孙犁恩泽的文学晚辈身份自由发言。与会的很多前辈、同行都是很久未见,这次聚到一起是因为孙犁的魅力。她说:“我上初中时就熟读了孙犁的作品并能背诵《铁木前传》。如果说徐光耀是我的启蒙老师,那真正引领我探究文学本质、小说审美层面魅力的是孙犁和他的小说。”铁凝介绍,孙犁生前一直致力于挖掘青年作家。她1979年写了一篇1.5万字的小说,自己很得意,省里的老师却认为思路有问题。她斗胆寄给了孙犁,很快就发表了。这让铁凝对孙犁永远心存感激:“这篇小说在技术上的确很不成熟,但我一向把它看作是自己对文学有了一点点深入理解的重要开端。”
    铁凝说,1979年她首次拜望孙犁前听说他是一个非常严厉的人,少言寡语,但亲身经历却告诉她事实并非如此。“他给我的印象就是一个戴套袖的老头。他的深宅大院早已没了规矩和章法。第一次,他在院子里的豆子地里捡豆子;第二次是和保姆一起糊窗缝;第三次他坐在窗边和我们几个人交谈,也戴着套袖。我觉得一个不愿放弃劳动的作家,他的内心是不会衰老的。”铁凝认为,孙犁的孤傲与谦逊是并存的。如果没有这份谦逊,他不可能用一生时间磨砺他所有的篇章。铁凝说:“我觉得,孙犁作为‘人民作家’是当之无愧的,他情感深处从未对人民割舍过。晚年他深居简出,躲避的并不是人民和社会生活,或许更多的是一些无谓的应酬和争夺。”
    《布衣》客观诚实无欺
    《布衣》是孙犁女儿孙晓玲回忆父亲的文章结集,由三联书店出版。铁凝称赞这是一本诚实无欺的书,“因为面对一位文学大家父亲,作者通篇并无虚浮的溢美之词和想当然的主观推断。书中提到我2001年到医院探望孙犁,我感觉孙晓玲的笔就像录音机一样,我们交谈的内容一字不差。这也是一本对孙犁研究有着无可替代史料价值的书。”
    评论家李敬泽称,他读过《布衣》觉得像孙犁这样的作家当下难以再有。他说:“经历过历史的大风雨,又能做到淡定沉静,像这样的生命大境界可能是我们现在很难企及的。孙犁关注的是真正的人情之微妙、人情之美,所以,他发表于1956年的《铁木前传》今天读来依然令人震撼。”李敬泽说,《布衣》反复写到孙犁是非常朴素的人,在他看来,这表现了孙犁“惜物”的态度。“这不仅是孙犁的生活习惯,同时也是他的审美方向。在大风大浪里,孙犁抓住了那些别人认为没有价值的东西。五六十年之后,这些东西持久感动着我们。”
    【小编说话】:
    孙犁,“荷花淀派”创始人,以90高龄终其一生,没有轰轰烈烈,没有大富大贵。留给世人的唯有那朴素的文字,以及隐藏在文字背后真诚的人性和火热的心肠,令后来者为之唏嘘,也许记忆力好点的还会想起初中时的那篇《芦花荡》, “我在遥望,远处那一片静静的芦花荡,和芦花丛中那条幽长的小路,伴随着我们度过一段甜美的时光……童年是美好的,现代人是否已经失去那幽静的心,特殊的日子,我们共缅……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