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艺 > 艺术 > 评论 >

力推原创 扶持新生 放眼世界——回望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砥砺奋进的五年

http://www.newdu.com 2017-10-20 中国文化报 罗群 参加讨论


    
    《海上生民乐》
    
    《长恨歌》
    
    《十面埋伏》
    
    《霸王》
    
    《斩·断》
    
    《犹太人在上海》
    养成一座城市的文化气质,不能停下传承与创新的脚步;表现一个国家波澜壮阔的历史,不能缺少心中充满热爱的有志之士。以当代国际视野挖掘艺术作品的民族性,创造中国气派、展现中国风采、张扬生命活力,是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的不懈追求。
    10月20日至11月19日,第十九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以下简称“艺术节”)举办。担纲本届艺术节开幕式演出的交响合唱《启航》,以民族化的旋律、国际化的形式,唱响主旋律。《启航》不是个例,艺术节呵护每一部优秀作品。近5年,艺术节不断扩充原创首演剧目体量,投入力量扶持青年艺术家,在刷新文艺创作“上海速度”的同时,融合海派风范、国家高度与世界语汇,汲取全球精品力作,引领文化艺术先声,并积极推动中国艺术家和作品走向世界,向世界讲述中国。
    重视原创,推出精品力作
    一年前,受艺术节中心委约,“90后”作曲家龚天鹏以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上海为主题背景,创作了《启航》。回望历史,龚天鹏震撼于当年的年轻人在时空彼端踏上坎坷救国路的力量与大爱。年轻的身影倒下,胜利的旗帜升起,《启航》饱含着理想复兴的青春咏叹。
    除了《启航》这样优秀的原创作品,艺术节挚诚拥抱每一位拥有民族情怀、渴望绽放艺术生命的艺术家和优秀原创作品。继去年首次以中国民乐原创作品《海上生民乐》领衔艺术节的开幕演出,今年,艺术节开辟中国民族音乐国际交流的新维度,彰显民族音乐的国际表达、当代气质。今年艺术节6台世界首演的作品中,上海民族乐团与德国作曲家联袂打造的音乐作品《上海奥德赛·外滩故事》,以民族乐器、国际化语言描绘上海的文化地标,奏响城市发展的当代乐章。
    在上海语言、中国语言、世界语言日渐融合的当下,展示全球精品力作是艺术节对观众许下的承诺。5年前,中外机构联手打造的开幕大戏——歌剧《波希米亚人》,以优美动人的唱段和极富新意的舞美制作给艺术节的中外观众留下深刻印象。4年前,作曲家谭盾历时五载精心创作的艺术节委约作品、微电影交响诗《女书》,用音符讲述古老非遗文化,承载的是艺术节探究中国古典文化国际表达的使命。3年前,反映上海城市历史的原创歌剧《一江春水》于艺术节平台全球首演,以中西合璧、融会贯通的精神在文艺创作领域绽放异彩。同期,交响舞蹈《贝多芬第九交响曲》于全国首演,成为当年国内外演出界的一件大事。
    2013年,国内优秀原创剧目矩阵初露锋芒,首次占到艺术节参演节目总数的1/3。自此,这一比例每年不断刷新,跑出文艺创作的“上海速度”。截至去年,优秀原创剧目已占到艺术节参演节目总数的一半。尤其是从2015年起,艺术节对原创的推动力度进一步提高。那一年,由上海文艺工作者主创的原创音乐剧《犹太人在上海》与原创现代芭蕾舞剧《长恨歌》提升了整座城市的艺术审美品位。
    扶持青年,创建孵化机制
    6年前,来自北京、上海、广州的9位青年艺术家受艺术节委约,以“上海·梦”为主题,用艺术作品表现新锐活力、诠释美丽中国,为观众带来极具新鲜感的先锋艺术。自此,艺术节扶持青年艺术家计划(以下简称“扶青计划”)横空出世,扬帆起航。
    扶青计划诞生的第二年,艺术节与上海戏剧学院联手打造“青年创想周”活动,并面向全球华人展开招募。截至去年,“青年创想周”活动共推出390多场演出,80多个讲座、工作坊。
    过去5年,艺术节扶青计划共委约59位艺术家,推出50部原创作品。2015年,扶青计划委约作品、音乐电影《斩·断》在艺术节交易会期间首演,立即获得海外买家青睐。2016年1月,《斩·断》赴美国纽约亚洲协会、国际演艺协会年会进行推介演出;同年,《斩·断》相继赴匈牙利布达佩斯之秋艺术节、香港新视野艺术节、印度新德里艺术节、英国南岸艺术中心演出。今年10月,《斩·断》赴澳大利亚澳亚艺术节演出。
    《斩·断》是扶青计划结出的硕果,这样的硕果还有许多,培育硕果的工程还在继续。
    今年,海内外近100部报名作品经过3轮遴选,共有11位青年艺术家、8部作品进入扶青计划。上海民族乐团琵琶演奏家俞冰的“音乐剧场”《霸王》,以传统民乐刻画古典英雄人物的内心;竹笛艺术家荣颖联手自由艺人团队“引五”带来跨媒介音乐会《无名之镜》,将竹笛颇具人文色彩的表现层次与弦乐声部交叠,表达当代人的独特感知;上海越剧院演员忻雅琴携手周倩创作小剧场实验越剧《再生·缘》,以古喻今,唤起人们对现代环境与自我情感关系的审视;编剧闫小平采用超现实艺术手法创作的昆曲《长安雪》,凸显了当代昆曲人的“今心”;重庆303剧社的袁野带来青春版川剧《聂小倩与宁采臣》,勾勒当代人或追名逐利、或向往爱情的不同心境。
    走出国门,展现文化自信
    今年艺术节期间,450多家国内外机构受邀参加交易会。艺术节交易会促进中国优秀作品走出国门,走上世界舞台。近3年,通过交易会平台,已推出30项国内“走出去”重点项目。5年来,共有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近600个知名艺术节、演出经纪机构、演出团体参加了交易会。据不完全统计,5年以来,交易会帮助交易双方以多种形式达成逾500项初步合作意向,5万余个节目在这个平台进行展示和交流。
    2014年,艺术节委约作品《女书》领衔智利圣地亚哥戏剧节开幕演出;之后,《女书》先后远赴澳大利亚澳亚艺术节、芬兰赫尔辛基艺术节;今年10月,《女书》参加匈牙利布达佩斯之秋艺术节。
    2015年,艺术节委约舞剧《十面埋伏》以传统故事诠释现代情绪,艳惊四座。也是在那一年,中国舞剧演绎着“四面楚歌”“霸王别姬”“乌江自刎”这样的传奇故事,远赴英国沙德勒之井舞蹈剧院演出5场,赢得当地媒体一致好评。
    2016年,艺术节委约作品、舞台剧《爸爸的时光机》成功入选纽约举办的2016年度国际演艺协会年会推介演出。也是在2016年,昆曲《我,哈姆雷特》作为艺术节邀约作品,融合国外经典题材,唤醒人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再审视。从去年到今年,《我,哈姆雷特》先后赴英国南岸艺术中心、美国纽约亚洲协会和韩国亚洲文化艺术中心演出,把中国昆曲带到世界舞台。
    个性鲜明的中国艺术家跨越东西方文化,用丰富多彩的艺术手段讲述中国故事。他们从艺术节起步,发展成为国际舞台上一股不可或缺的文化力量。
    一团一策,呈现崭新气象
    交响合唱《启航》从创作初心萌生到成功绽放舞台,折射出的是上海深化“一团一策”的积极作为。助推上海文艺、中国文艺勇攀高峰,艺术节积极承担、大步前行。
    去年,艺术节有超过10部作品是“一团一策”改革的直接成果。纵观近5年,这些成果越来越多地亮相艺术节,国际舞台成为检阅剧种、剧目生命力的重要平台,“一团一策”带来新的气象,让好节目层出不穷。
    去年艺术节,开幕演出《海上生民乐》展现了上海中青年民族音乐演奏家的整体实力。上海昆剧团将汤显祖的《邯郸记》搬上艺术节舞台,受到广泛欢迎。《600分钟600年》名家汇演,展示京、昆、沪、越、川、豫等不同剧种的10多位名家的经典作品。交响诗剧《长征:不朽的丰碑》创造性地将话剧、诗歌、歌剧、交响乐等融为一体,多家国家级文艺院团为此通力合作,艺术成果令观众大开眼界。
    过去5年,艺术节砥砺奋进;面向未来,艺术节意气风发。作为国家级综合性国际艺术节,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始终是讲述中国故事的宽广舞台,努力守护、延续并谱写中华文脉与民族韵律,致力于打造更厚重的作品、承载更深邃的思想,以“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树魂立根的文化自信,让中国文化艺术在全世界传播。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