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评论 > 作品评论 >

一代文豪的多彩人生——读《高处不胜寒》

http://www.newdu.com 2017-10-19 光明日报 徐新平 参加讨论


     李时英的《高处不胜寒——诗人苏东坡》(昆仑出版社2013年1月出版),描述了苏轼仕途坎坷而文苑成果辉煌的人生历程。作者以翔实的史料、精炼优美的文字,塑造了诗词文书画大家的可亲可敬形象。
     《高处不胜寒》立足于写人物命运,不纠缠于历史公案的是是非非。苏轼生活在北宋政权积贫积弱而又风云多变的年代,与众多有识之士一样,他怀抱“致君尧舜、振兴大宋”的雄心,希望自己成为驾驭风云的时代先行者。初入官场,便提出改革朝政的主张。然而不走运的苏轼与先他十年近君侧并主持变法大政的王安石之政治见解有较大分歧。生性磊落狂狷的苏轼毫不隐晦地批评新法不合民心,他站到了变法的对立面。因而众多历史学家便把他列为“保守派”。要写苏东坡,就离不开熙丰变法与两派的论战,离不开评价变法与反变法的是非功过。《高处不胜寒》既不避开这个话题,也不从正面描述他们的论争和冲突,而把变法与反变法之争推到幕后,着力描述苏轼的做人、处事、为官和写诗填词,展现其起伏跌宕的人生。
     苏轼是历史文化名人。真实是以历史人物为主人公的文学作品的生命。李时英对随意“戏说”历史人物心存反感,动笔之前便抱定纪实的决心。自然,小说创作不该也难以排除虚构,问题是不能凭空编造。《高处不胜寒》中有不少情节史料并无记载。比如,关于苏轼的家庭生活,关于他的家人,现存史料很少涉及,而作者运用自己的丰富想象,入情入理地弥补了这方面的缺陷,较为丰满地塑造了苏轼身边先后出现的三位各具特色的女性——庄重典雅的王弗、温柔贤淑的王闰之和美丽体贴的王朝云。
     李时英笔下的苏轼,为政清廉,挚爱百姓。他时时刻刻都把百姓的生死安危祸福忧乐装在心里,遇事首先想到的是普通老百姓,此种情节书中随处可见。比如,在密州为官时,苏轼挖野菜过苦日子,却倡导收养弃孩,救治旱蝗灾害不遗余力。在徐州,他率领军民抗洪抢险四十多天,夜宿堤上,灾后组织重建全力以赴。他出任杭州知州之日,正值两浙严重灾伤之秋,他连续七次进奏,请求朝廷拨给救灾钱粮;杭州瘟疫流行,他倡导建立公立医院,自出全部积蓄——黄金五十两;又主持疏浚西湖、运河及诸井。他到扬州上任知州,下车伊始即叫停劳民伤财的“万花会”……晚年被贬惠州、儋州,他依然时刻关怀百姓疾苦,“爱管闲事”。总之,无论顺境、逆境,他都以天下为己任,时刻关怀百姓,活得积极、平和、潇洒、风趣。通过作者对细节的精微捕捉,苏轼的形象顿时立了起来。
     作者以酣畅的笔墨,描述了苏轼始终不渝的亲情、友情、百姓情、山水情、故乡情……而这些,都无一例外地凝结在他的诗情、词情之中。全书共收录东坡诗词四百五十余首,描述了那些诗词的创作过程、特定情境与人物心态,并使之融为一体。
     此外,《高处不胜寒》在描写苏轼坎坷一生的同时,还全景般地表现了北宋时期的政治、军事、文化、吏治以及众生百相、风土人情。阅读该书,不仅能全面了解和感受苏轼作为一代文豪的多彩人生,而且,能从苏轼的文学创作和社会交往中,得到许多人生感悟与艺术美的享受。(作者为湖南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