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艺 > 网络文学 >

从读者到“粉丝”,从受众到作者——网络文学中读者角色的转换

http://www.newdu.com 2017-10-18 中华读书报 佚名 参加讨论

    提倡“文学生活”研究,就是提倡文学研究关注“民生”——普通民众生活中的文学消费情况。为此,山东大学文学院联手校内外专家,于2012年成立了“当代中国文学生活研究中心”,并承担了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当前社会“文学生活”调查研究》(课题批准号128ZD169),温儒敏教授担任首席专家。这里发布的是该项目研究成果的一部分。
    如果说网络文学商业机制的建立省去了原本隔在作者与读者之间的出版机制,使得读者得以更加深刻地以经济的方式直接介入到网络文学的生产之中,那么比按章付费模式更早形成的网络文学的论坛和评论机制,则强调读者以“有爱”的方式与作者建立一种平等对话的关系,并在友好的交流氛围中表明自己对作品的理解和期待,影响作品的走向。
    在网络文学发展的早期,文学网站往往是以论坛的形式存在的,此时网络文学的阅读和写作具有社交活动的性质,往往是具有相同爱好的一群人以“同好会”的形式聚集在网络平台上成为一个网络“部落”,尝试进行非商业化的网络文学创作与阅读。这群人往往也是志同道合的朋友,在共创的氛围下完成作品,因而并没有明确的作、读者等级划分。网络文学商业化之后,这种作、读者之间“有爱”交流的创作传统在文学网站的论坛区和书评区得以延续,并成为网络文学创作中不可或缺的环节。
    可以说晋江文学城是最好地延续了网络文学作、读者交流的有爱传统,最重视论坛与书评区建设的一个商业文学网站。仅以书评区为例,在晋江文学城,对于作者而言,按照书籍积分排序是书籍搜索排序的一个重要方式,而书评的数量和评分则会对书籍积分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对于读者而言,创作优秀的书评可以获得作者赠送的积分和晋江币,积分和晋江币都是晋江的代币单位,可以直接用于订阅,此外,由于晋江不存在用户等级体系,所以读者之间相互了解的最直观方式就是查看对方的书评,书评数量多、质量高成为了一种资历象征。这些提升书评重要性的举措都是“起点”模式的书评机制所不具备的。
    晋江文学城将书评区和论坛摆在了网站运行机制的重要位置,从而保证了读者在网站之内享有相当的话语权,进而带来了书评和论坛的活跃,这种活跃维持了读者发声渠道的畅通,相对小众的文类也可以在读者的声援之下维持自己的地位,而不至于在粉丝数量巨大的主流文类的冲击之下淹没无声,不至于在主流类型作品所获得的巨大订阅量和打赏之下黯然失色。这种文类的均衡突出表现在同人文在晋江以“衍生小说站”之名占据主站四大分类之一。同人文是一个相对小众的文类,其写作往往具有圈子化的特点。但也正是因此,同人圈的作者和读者往往具有很强的向心力,晋江文学城的书评与论坛机制则赋予了这种向心力以充分的表达机会,使得同人文成为了晋江文学城虽非最主流,却最具活力的文类,甚至成为了女性向网络文学新类型、新人物、新风格的最有创造力的发源地之一。
    通过“脑补”的阅读方式,“粉丝”进一步向作者权威发起挑战。
    所谓“脑补”,是指在作品接受者的脑海中通过想象对作品的情节进行补充,想象出自己希望而没有在原作品中交代的情节、情感关系等内容。这种最初产生于动漫领域的作品接受方式被引入到网络小说领域中之后,便很快成为了阅读、评论网络小说的重要方式。
    对于读者在作品实现中所起作用的讨论并不新鲜,接受美学的概念早在1960年代就已经提出。但比较一下就会发现,“脑补”的过程与接受理论中所阐释的读者接受过程实际上是存在巨大差异的。
    以伊泽尔的“审美响应”理论为例,“脑补”过程与“审美响应”过程的区别在于如下四个层面:
    首先,“脑补”所依赖的规则不是现实世界的“剧目”,而是一个巨大的二次元传统。一切“脑补”,总是来自于在过往的AC⁃GN、网络文学作品中既有的、公认的、经典化了的情节、人物与情感程式。这些情节、人物与情感程式所构成的传统,为网络文学中的作者和“粉丝”共同享有,既为原创者所运用,也被“脑补”者所接受。反过来说,正是借由“脑补”和对“脑补”内容的表达(评论与同人作品),“粉丝”与作者共享了理解网络小说文本的基本原则,或者说对于这类文本中不同类型的人物、情节、情感关系的认知方式,共同成为了二次元传统的继承者和发展者。
    其次,“脑补”所需的“空白”不存在于文本的深层结构中,而在于文本的表面,如人物的形象、性格特征,或具有典型意味的事件和场景等。伊泽尔所讨论的“审美响应”是所有读者在阅读理解所有文学作品(尽管最为充分地体现在对现代主义小说的阅读之中)时都会发生的过程,而“脑补”则首先要求作品具有被“脑补”的可能性,即作品中存在着那些可以与二次元传统构成互文的人物、情节或情感模式,且这些人物、情节和情感模式仅仅以暗示的方式存在,并没有被充分地表达。正如约翰·费斯克在谈及“粉丝的生产力”时指出的那样:“粉丝文本必须是‘生产者式’的……这些文本被粉丝重新创作和激活之前,它们都是欠缺的。”如果说接受美学更多强调的是作者、作品、读者三者之间的权力关系,强调的是读者在文学史中所具有的位置,那么“脑补”则彰显了作者与“粉丝”在二次元传统之下的共识关系,以及在某一具体文本所构成的场域内的共创地位;“审美响应”是读者理解作品所必经的过程,而“脑补”则是“粉丝”对作品进行(与作者的生产处于平等地位的)再生产的权力。
    第三,“审美响应”是读者与作品之间的私密交流,是个人化的阅读经验,而“脑补”则带有相当程度的公共性。一方面,如前所说,“脑补”总是基于一种已经共享的阅读经验和理解规则,不同“粉丝”“脑补”出的人物形象并非如“哈姆雷特”一般千人千面、不可言传,而总是可以为作者和其他“粉丝”所理解的;另一方面,“粉丝”的“脑补”总是要通过形形色色的评论和周边、同人创作展现出来,与原作一同在“粉丝”中传播,并成为“粉丝”的身份标志,以及“粉丝”间对话的基本话语资源。
    最后,“审美响应”必须且必然受到内置于作品的“剧目”和“策略”的限制,而“脑补”则鼓励超越作品本身内涵的“完形”。以《后宫·甄嬛传》为例,秋影春倩于2013年10月开始在百度后宫甄嬛传吧连载的《后宫·甄嬛传》同人小说《浣碧小传》,以浣碧的视角改写了《甄嬛传》,由于视角的改变,故事中的善恶、情感都发生了转变。
    如前所说,“脑补”式阅读彰显了巨大的“粉丝生产力”,而这种生产力最终将落实为文本生产力,产生大量的同人、周边作品。在这一过程中,读者从受众变为了与作者平等的生产者。
    网络类型小说是网络文学的主流,但绝非全部,从广义上讲,网络广播剧剧本、网络游戏脚本、Cosplay(角色扮演)剧本、MAD(视频剪辑)文案、网络古风歌曲及其它网络同人歌曲的歌词等均应涵盖于网络文学的范畴之下,这些作品在网络之中、按照网络媒介的规则被生产和接受,具有鲜明的网络属性。一个优秀的网络文学作品,往往会跨越多样的网络文学类别,衍生出丰富的同人作品。换言之,以任一形式的网络文学艺术作品为原点,往往会产生一个包含着网络小说、古风歌曲、广播剧、MAD等多种形式的丰富作品的网络文学同人(周边)作品群。
    在这些网络文学样式之中,古风歌词是相对特殊的一种。受体裁限制,古风歌词相对简短,叙事简练,故而提供给了“粉丝”最充分的“脑补”空间,以古风歌词为原点产生的同人作品常常差异巨大,一些经典的同人作品,甚至可以完全颠覆原本歌词中的叙事意图。最为著名的古风歌曲《倾尽天下》便衍生了丰富的同人作品。根据finale所撰写的文案,《倾尽天下》讲述的是发生在虚构的历史时空中,周朝开国皇帝白炎与前朝最后一位贵妃朱砂之间的爱情故事。然而这首歌曲真正引起广泛共鸣,却源于第二颗扣子所制作的同人MAD作品《倾尽天下》,这一作品并未采取歌曲原本的故事背景,而是以《四大名捕》中的方应看和无情二人的耽美同人故事为主要情节。该MAD作品由于人物唯美,情节动人,画面与歌词高度贴合而被奉为经典,《倾尽天下》也因此受到高度关注,成为古风歌曲中流传度最广的作品。
    诞生于网络之中的网络文学,相比于纸质文学而言更加具有麦克卢汉所说的“冷”媒介文艺的性质,也就是具有更强的非集中性与包容性,理解这样的文学艺术作品有赖于受众深刻地卷入其中。故而周边、同人作品的创作过程,是读者充分卷入作品之中的过程,作者与读者之间的平等性与共创性是网络文学所具有的非集中化特征的内在要求。
    当我们强调网络文学的共创性时,实际上指涉了三个方面的内涵:网络文学读者对喜爱的作者提供经济支持和“有爱互动”,从而影响网络文学的故事走向、人物关系、风格和类型;网络文学读者通过“脑补”的方式进行“粉丝”生产,极大地丰富原网络文学文本的内涵;网络文学读者创造出的同人(周边)作品群使得了网络文学的“冷”媒介形态最终完成。在这三种过程之中,读者从单纯的阅读者变成了“粉丝”,进而成为了与作者平等共创的生产者。可以说,读者身份的演变,是网络文学区别于传统纸质文学的最突出特征之一,也是网络文学的生命力所在。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