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入数字化 做好国际化 今年5月,在上海期刊第六届论坛上,上海大学期刊社的期刊融合实验室正式亮相。该实验室还获得了上海市新闻出版专项基金资助。 “这几年数字版收益在上升,前景较为可观。”在秦钠看来,数字化、融合发展是不可逆的潮流,期刊社一定要置身其中抢抓机遇。在坚守传统期刊出版内容质量优势的同时,也要摆脱纸媒期刊单向传播这样一个短板,再寻找新的发展模式。 2014年,上海大学期刊社面向作者和读者推出了按需印刷、按需出版服务。2015年,在《社会》英文版网站上开辟了作者、编者、读者互动社区…… “我们要引入互联网思维,更多考虑作者和读者的需求,不仅生产内容,更要提供服务。”在秦钠看来,国际化不是要办更多的英文刊,而是要让名人名文通过刊物走出去,传播得更快更远。 如今,上海大学期刊社与国际出版商施普林格-自然共同合作出版4本刊物。受众通过施普林格网站的相关链接可以直接访问该刊的电子版,所有文章被点击后获得的收益由双方共同分成。这种“订阅”模式为期刊更好地走出去提供了广阔的平台和机遇。在这个过程中,上海大学期刊社还特别注重对知识产权的保护。 “我想通过《社会》、《社会》(英文版)、《社会学评论》(英文版)三刊打造社会学专业期刊亚洲轴,通过专业期刊平台,汇集国外优秀专家学者,进行学术交流。通过交流对话,让中国经验、中国实践走出去,逐步构建中国社会学话语体系。”在秦钠看来,学术期刊只要把内容做好,就一定能够坚守。这种坚守不是死守,而是坚守+创新,融入到新的发展潮流中去。 “既然选择了远方,就要风雨兼程。”5年爬坡式稳步上升,给了秦钠更多的勇气,她想去探索更多的集约化刊群建设途径和模式。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