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及曹文轩小说,即使是他的幻想小说,也总会令人联想到洁净、典雅和审美的建设力等古典特质。正是这些特质,构成了曹文轩小说恒在的光亮。但是,如果读者细心便不难发现,曹文轩小说中的上述古典特质始终伴随以混沌、欲念和理性的批判力等现代意蕴。仅以曹文轩的新作《穿堂风》(天天出版社2017年4月出版)而言,小说中儿童性良善的光亮与欲念的“暗影”,在某种情境下可谓是一体两面并形成对照关系。 《穿堂风》是曹文轩获得国际安徒生奖之后创作的首部小说。尽管对于一位真正的作家而言,获得国际性奖项并不直接导致他文学创作的新变,但一时期有一时期的文学创作。《穿堂风》自觉或不自觉地呈现了曹文轩在获得国际安徒生奖后小说创作的恒中之变。更确切地说,《穿堂风》传递出曹文轩对儿童性的“暗影”的深度凝视。 这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其一,在主人公的选取上,曹文轩小说几乎全部都选取少年作为主人公,而这些少年主人公几乎全部都充溢着儿童性的光亮,却极少如《穿堂风》这样将具有儿童性的“暗影”的少年作为主人公。其二,在儿童性的“暗影”的表现程度上,曹文轩的小说创作虽始终承继鲁迅的启蒙主义儿童观,从未回避儿童性的“暗影”,例如:弯(《红葫芦》)、九瓶(《月白风清》)、秃鹤(《草房子》)、乔桉、八蛋(《红瓦》)等少年形象的塑造即是对儿童性“暗影”的凝视。但与此同时,作家大多将儿童性“暗影”限定在苦痛、疼痛、孤单等有限的尺度之内,而未如《穿堂风》那样将儿童性的“暗影”放置在几度令人濒临绝望的、接近极限的边缘处。其三,在主题的设定上,曹文轩以往小说的主题通常是探讨“人”之子如何长大成“人”,而《穿堂风》则是思考具有儿童性的“暗影”的儿童如何长大成“人”。基于以上三点,《穿堂风》显然意在对儿童性的“暗影”做深度凝视。 概括说来,《穿堂风》讲述了油麻地少年橡树因“盗贼”、“赌徒”之父、早逝之母而宿命地带有心灵的“暗影”,进而在成长的路途上遭遇了各种困苦,直至在爱的救赎下重获新生。这样的故事内容看似与曹文轩以往的成长小说很相似,但细读过后,便会发现其中的不同:如果说曹文轩以往的成长小说意在展现儿童性的“光亮”,那么,《穿堂风》则重点探寻儿童性的“暗影”。 小说一开篇,就呈现了“油麻地”、“大河”、“芦荡”及水边的“少男少女”等曹文轩小说的特有意象。我们会以为又来到曹文轩小说中那个温暖、诗美的油麻地世界了!但是,以燠热的夏天作为小说的开篇带给我们几分诧异。要知道,曹文轩小说的开篇大多是在平静如水的文字中,传递出一种柠檬与薄荷般浪漫又忧伤的混合气味儿。再加上小说开篇中对热浪、花蔫、叶卷、天空无飞鸟等令人窒息的燠热氛围的描写,更加令人疑惑:曹文轩小说为何发生新变?很快,小说中出现了油麻地少女乌童家的草棚——它被油麻地的孩子们叫做“风洞”,瞬间逆转了燠热的氛围,因为“风洞”中的“穿堂风”为油麻地的孩子与读者一道带来了清凉之风。然而,“风洞”——这个油麻地孩子的“夏日的天堂”,却惟独不属于油麻地少年橡树。这又是为什么?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