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读书指南 > 小说品读 >

子弹飞翔化信史(3)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文艺报 王天德 秦富梁 参加讨论

    中国报告文学学会常务副会长李炳银认为,这部作品是正确地、健康地、真实地揭示革命历史中的一些重要片段,不回避残酷,不回避内部矛盾,不回避生存的艰难,这样的作品有说服力。作品给我们今天再写革命历史题材,提供了一个新的范式。写这样的东西,过去那种简单、机械、新闻宣传式的写法不行,像抗战神剧的写法也不行,就是要很好地、真正地还原历史。
    回首创作的心路历程,高建国深有感触地说,战士投掷手榴弹,必须先向后引弹,借助反作用力,才能使出全身气力投得远。要使“江抗”东进战术行动的战略意义跃然纸上,必须把抗日战争阶段转换特定时期波谲云诡的国内外形势分析透,帮助人们透过扑朔迷离的历史迷雾,认清“江抗”开辟苏常太抗日根据地,无异于在中国最富足的地方给日伪心脏插上一把刀,一举扭转一度沉闷的江南抗战局面。全书开篇有了深邃厚重的基调和底色,“江抗”进军东路“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就显而易见了。
    西部战区陆军某集团军副政委高大光感到,这本书不仅是开展党史军史和理想信念教育的好教材,而且是在反思历史中研究战略的好教材。记者在与作家交流中感悟到,这部作品令人信服地展示了两个千载难逢的历史契机:一是全面抗战爆发,中国面临亡国灭种之祸时,一盘散沙的中国人民开始实现历史性的空前凝聚,从而奠定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起点;二是在亡国的愁云惨雾笼罩中国的历史关头,毛泽东石破天惊提出持久战的伟大战略思想,像暗夜中的一盏明灯照亮了中国的抗战道路。随着敌后游击战争的开展,中国抗战出现了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两翼齐飞的壮观景象。中国共产党人以其远见卓识、历史担当和勇于牺牲精神,在赢得民心中逐步由历史舞台边缘走向中心,成为领导全民族抗战的核心力量和中流砥柱。
    高建国认为,抗日战争是中国共产党走向成熟的关键淬火期,也是毛泽东思想深入灌注和掌握八路军、新四军的重要历史时期。吃透这个重要阶段性特征,就能站到历史制高点上俯瞰既往,统驭史料,科学辩证地进行宏大叙事。
    “中国抗日的游击战争,就从战术范围跑了出来向战略敲门,要求把游击战争的问题放在战略的观点上加以考察。”评论家贺绍俊说:“读了作品摘引毛泽东的这句话,我突然很有感悟,我觉得高建国他写这部纪实文学,其实也是从战术范围去向战略敲门,他的整个写法,我觉得是有一个战略的构想。”
    虔诚求索
    70多年的战争岁月渐行渐远,历史深处蒹葭苍苍。访谈中,记者询问创作中的困难是什么?作家笑答,再现“江抗”战争传奇,一是缺少鲜活的血肉,二是莫衷一是的说法令人难辨真伪。
    为了最大限度逼近历史真实,高建国调动了30年间自己全部生活和思想积累,运用了从原始到现代各种方法和工具。2015年,他利用节假日数次到江南查看重要战地遗址,寻访健在的老“江抗”,定向补充材料。在田野行走、实地踏勘和直访当事人、知情者的同时,他还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甄别求证。1939年5月4日晚,新四军六团东进作战前夜,新四军副军长项英急电陈毅反对东进。一支队司令员陈毅星夜召见六团团长叶飞商讨对策。有史料描述,当晚天空挂着上弦月。利用网上万年历软件查询,当晚出现在天空的是一轮满月,从而保证了此处天象描写符合历史真实。
    在上海,高建国来到“最后的护理员”、当年曾在阳澄湖后方医院护理过刘飞的卫生员、原上海瑞金医院院长白山家,看到了许多摄于战地的照片,为作品写入了几个感人细节。在无锡,高建国抢救性探访“最后的伤病员”吴志勤,从其在江阴负伤时间、与刘飞和吴焜的接触、入阳澄湖后方医院养伤经白山护理等情况,断定他是36个伤病员中唯一的存世者。60年前,崔左夫为写《血染着的姓名》,采访过有“江抗”活字典之称的南京军区司令部办公室主任施光华。时隔一个甲子,高建国再访年届97岁的施光华,印证了当年陈毅确定“江抗”番号的珍贵历史细节。有史料载,太仓县县长郭曦晨是抗战烈士。高建国请教施光华,他忆起,全国解放后他在上海见过郭曦晨。后查明,郭被捕后,经组织营救去广州工作了。有回忆录讲,周恩来1939年春到皖南视察新四军同大家一起唱《新四军军歌》,经高建国查证,这首歌是周恩来离开皖南半年之后才创作出来的。
    中国作家协会创研部副主任李朝全说,高建国写这本书借鉴了红色经典的创作方法,包括非常深入的采访。他是在坚持脚步行走、实地采访、大量勘察史料、掌握大量事实的基础上来进行创作的,创作中汲取了各方面意见,不断修改修炼出来的。所以这个作品首先提供的,就是一部经典是怎么炼成的样本意义。
    “真实是写实类作品的生命,报告文学的力量在于真实。只有坚持文学性、思想性和文献性统一,才能为时代留下一部信史。”高建国说,再现七十多年前那场战争,还要延伸到北伐、土地革命战争等更为辽远的历史时空,要对大量繁复、驳杂的事件、人物作出准确判断与取舍,是非常困难的。他认为,越是得之不易和引人入胜的东西,越要警惕“时光陷阱”而去伪存真。
    一次节日慰问,高建国从新四军五团走出的将军何志远家得到史料,据此写了何志远皖南事变中利用身带的法币和大江币,机智从国民党搜山部队脱身的情节。经向“江抗”领导人之一蔡悲鸿之子蔡晓鹏求证,得知“大江币”是皖南事变重建新四军后才在根据地银行发行的货币,纠正了一处记忆误差。
    高建国还尽心探访“江抗”后代,努力调动这些代际传承中的“桥梁”的积极性,从中获取第一手珍贵史料。曾以“到上海区扩军”而享誉“江抗”的老战士张鏖女儿张小浜,2016年整理父亲遗物,意外发现“江抗”女战士、原中国银行巨子吴晋航女儿吴恩灼,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写给父亲的150多封信。吴恩灼投身革命后,受命重返敌占区执行秘密任务痛失家庭,新中国成立后因蒙冤沉沦社会底层30年,但她始终对党忠贞不渝。高建国及时采访张小浜,为这个感人至深的形象增色不少。
    正是本着对历史负责和以信史告慰前辈的精神,高建国把求真作为创作前提。他自信,全书所有细节皆有所本,无一杜撰。
    寻找《沙家浜》中沙四龙的人物原型胡小龙,是该书创作的一段佳话。高建国确信,1939年秋,在日伪封锁阳澄湖妄图困死隐身芦荡的新四军伤病员的危急时刻,如果不是胡小龙悄悄下湖解缆推出小船,在水下用芦苇管呼吸托船进荡救出伤病员,东路的抗日斗争史就要改写。高建国几经曲折,经上海新四军“沙家浜部队”历史研究会和上海市公安局帮助,在上海奉贤区找到了湮没民间半个多世纪的草根抗日英雄胡小龙,得知其叔父、常熟县委地下交通站东来茶馆老板胡广兴,抗战中因难舍双妻不得不退党带胡小龙到上海谋生,后因病去世,而胡小龙则低调存世不为人知,从而在书中描绘了一幅陆离斑驳而又令人回味无穷的江南水乡抗战风俗画。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