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幕发生在公元前637年。2600多年后,当我们读到这段历史故事,仍不免为之击节赞叹。 但,激赏过后,是否也会有些黯然神伤? 今天,不仅如此诗歌赠答几成绝响,这样的文化教育似乎也湮没无闻。当孩子们用死记硬背取代了吟咏诵读,是否意味着诗歌中蕴含的细密情思正在快速流逝?当千百年积淀的精彩诗句,由生命中活脱脱的七色彩虹被固化为试卷上冷冰冰的待填空格,是否意味着我们对美的感知能力也正在不断退化?当我们开始用引用频率的多寡来炮制唐诗宋词排行榜,是否意味着在我们心中,甚至连审美的标准都已经迷失? 又岂止是诗歌。今天,艺术化的生活,似乎正在与我们渐行渐远。 “这是做什么用的?”在博物馆,即便面对的是精美绝伦的工艺品,也会时常听到有人在第一时间发出这样的疑问。这样的问话自然无可厚非,但这不经意间的脱口而出或许正透露了,功用、功利,在我们的心中、在我们的潜意识里,占据着怎样具有统治力的地位。当功利成为人们心中衡量事物的第一选项甚至是唯一选项,非功利的审美,又将何处安身? 然而,非功利的审美,真的与功利的“有用”水火不容吗?高雅的艺术化生活真的与俗常的人间烟火格格不入吗? 雅,并不排斥俗。恰恰相反,俗是雅必不可少的根基,只是,雅不仅是对俗的包容,更是超越与升华。那中间的轻轻一跃,至为关键。 非功利的审美与功利的“有用”,亦当如是观。 对有用之用的追求,或许能让我们改变整个世界;而对无用之用的欣赏,才能真正使我们成为自身心灵的主宰。 哪怕生活压力再大,也不妨花些时间与心思,多些对美的感悟与体察,莫让艺术化的生活成为泡影。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