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读书指南 > 小说品读 >

李亚军旅小说内在涌动的英雄情结(2)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中国作家网 贾秀琰 参加讨论

    短篇小说《海上升明月》是作者借由船上一位研究近现代海战的专家方教授之口,讲述了一段“方小爷”被海盗掳走又神奇般逃生,到勇斗海盗赢得“德意志勋章”的传奇故事。方教授讲的这个故事恰恰在李亚的兴趣点上,于是他津津有味地将起承转合讲得跌宕起伏,最后还像长篇评书“且听下回分解”那样,留下了“至于我们方爷到底去了哪儿,他是否还能见到赖翠珊,至于我是怎么知道这些故事的,甚至我为什么喜欢研究海战,等等,这一切,等以后有机会再说吧”的悬念。作者并没有把“方小爷”的传奇讲成独立的故事,而是从现实中护航期间“暴走”时的聊天讲起,又以“各自回去睡觉”收尾,看似随性,与要讲的故事无关,实则是借由真实场景之门打开通往历史的时空隧道。“海上升明月”,正是大海传奇开启的时刻,涌动着的是神秘诡谲的气氛,“护航”这一军旅生活的特殊之处便借由这一方式,呈现在了读者的眼前。听故事的局中人——军舰上的船员们,也化作了传奇历史的见证人,为故事中的“孤胆英雄”扼腕叫好。
    其次,他借用西方小说叙事技巧来提炼纯粹、托举崇高,提升作品精神内核。
    李亚在《海上升明月》创作谈中讲到自己的护航题材小说创作“曾经遇到瓶颈,于是开始重读自己喜欢的一些经典篇章,在阅读佩雷克的《人生拼图版》时,我终于得到一个清晰的提示:只有这种方法才能尽可能地表达我想在这篇小说中所要表达的丰富信息”。除了这些,在写《流芳记》之前,他也正沉迷于读西方小说。而李亚想写《将军》,耗费两年时间都不满意,直到看到了马尔克斯的《迷宫中的将军》,重新阅读后才终于写完了《将军》。为什么李亚要通过读国外小说来突破瓶颈?因为在他积累了很多感动自己的故事素材准备动笔的时候,困扰他的问题是如何让不同的故事组合起来承载一种思想。
    李亚的《亚丁湾的午后时光》采取了乔治·佩雷克长篇小说《人生拼图版》这种“拼图版”方式,给人以非常独特的艺术感觉。里面有7篇小说,《海浪》写的是气象工程师龙工,《蝴蝶》写的是海军特种兵李朗,《遐想》写的是航空长上尉军官,《宁静的海》写的是不睡觉的赵高工,《海上升明月》写的是海战专家方教授,《一个女军医的海上独白》写的是随舰女军医,《军舰漂泊的午后时光》则写了军舰完成任务停泊休息时的人员状态。每一篇都是一个独立的精神世界,拥有独立的故事章节,但却又不孤立,大家互相穿梭在彼此的故事里。军舰似乎变成了摆置在航海展览馆里的缩微模型,细细观望,每个窗格里都发生着或平静或激烈、或日常或奇异、或严肃或搞笑的场景,但尽收眼底之后,却发现这艘漂泊于大海上的白色军舰载着舷窗上的点点灯火,在蓝色的映衬下如此清冷却又如此洁白,如此孤独却又如此温暖。李亚想展现的“护航精神”就这样被艺术地包裹在其间,近观是琐碎的生活,远观却是宏伟的旅程,体会到的是纯粹的精神质感,感受到的是军人们追寻崇高的理想抱负。
    马尔克斯的《迷宫中的将军》之所以使李亚走出了写作《将军》的困局,就是在形象、故事、精神风貌都有了的前提下,李亚找到了构建故事空间的形式,找到了在历史真实的范围内创作自己的故事的自由。《迷宫中的将军》里玻利瓦尔在疾病困扰、心灰意冷和种种超出了他控制的不利条件下,重访了河岸边的城市,重走了见证他辉煌战绩、理想抱负、人生起伏的道路,一直向远方的大西洋奔赴,他要与“困境”开战。于是这一路上我们看到了雄风不再的将军受到了侮辱,却也看到了年轻时的将军敢爱敢恨;看到了梦想最终飘散于现实之中的无奈,却也看到了当初梦想启程时的意气风发;看到了足以消磨掉人精神意志的平淡和无聊,也看到了乱世出英雄的豪情壮志。而李亚笔下的“将军”则是在梦境中完成了对其一生丰功伟绩的回顾。显然,李亚向马尔克斯学到的是如何整理故事素材并将其有机组合,将不同历史时期的事件借由梦境连接起现实与历史记忆,打造丰富的时间层次,从而使整部小说极富空间感。当雄风不在、孤寡一人的年迈“将军”和“粟裕”开始梦中对话,小说如时光机一样引读者坠入到风云涌动的战争年代。年轻的“将军”那时还是营长,和粟裕、陈老总一起在淮海战役的炮火里冲锋陷阵、出生入死,和老伴方巧玲还在进行着偶像剧般的邂逅。现实就这样和历史融为了一体,现实中的那个内心里满怀英雄情结的人物,在艺术作品里成为了真正的英雄,作者也因此完成了对小说主人公的精神塑造。
    第三,他致力于在宏大叙事中打造英雄雕像。
    军旅文学在一定意义上讲,是最能承载道德、价值、幸福、奉献、牺牲等重要主题的艺术形式,具有承载“宏大叙事”的天然使命。一些影响文学史甚至整个人类历史的鸿篇巨制如《战争与和平》《静静的顿河》《这里的黎明静悄悄》《斯巴达克斯》等几乎都是宏大叙事命题下的战争题材小说,里面塑造的英雄形象成为小说生产国乃至整个世界的精神雕像。因此军旅作家应当把眼光多投向“宏大叙事”范畴里对生命意义的追寻,肩负起为人类进行思想照亮的使命,尽最大能力去实现一定的艺术理想和文学高度。而李亚就具有这样的能力,他的长篇小说《流芳记》就是这样一部有情怀、有信仰、有精神承担的优秀小说。执卷长舒,如丰碑一般的人物形象逐一立于眼前,如同瞻仰人民英雄纪念碑上的浮雕,即使对白消失不见,但每个人的动作、表情以及在他们身旁涌动的风云奇景,都在向我们讲述着他们身后感天动地的英雄故事。
    从选材上看,《流芳记》选取了一个家族命运故事,这个家族还和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史相连,这本身就使故事具备了史诗品格。小说将人物命运投入苍茫历史洪流中,使小说呈现了史诗般雄伟庄严的精神。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在其中花费的心血和精心的设计。里面涉及博大精深的中医药理,准确详尽的战斗地理,民国各色各样人物的服饰搭配,符合人物居住身份的室内陈列,真实复杂、细节详实的战斗场面。借由这些,比较全面地反映了那个历史时期的社会面貌,使读者能深刻认识当时的历史背景和思想潮流,是一部瑰丽绚烂的民国画卷、一部可歌可泣的民族史诗。而作品中的苦难与拯救主题,深化了作品的人性价值。战争中尤其是本民族被他民族侵略的战争中,人们不仅承受流离失所、家破人亡的苦,还要承受着精神上的无所依靠、受欺凌屈辱的苦。为了民族的存亡,有识之士开始了茫茫的征途,以求拯救。城防司令“神勇双枪将”袁辩吾目中无人、脾气火爆,却在对日军的谯城保卫战中尽忠职守,有勇有谋,在之后又顶着国共关系压力,放走二哥,有情有义。父亲“神医”苏归海一心撰写中医药学书,本来不关心民族存亡,连谯城被日军占领都无所谓到不及时撤离,却终于因为救治了被日军强暴的妓女后,发誓要将鬼子赶出谯城,不惜冒险进敌营获取情报。“聪慧过人”、“风度翩翩”的大哥,表面不动声色地从事着教学,但实际上一直为新四军彭雪枫部搜集情报,并在谯城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搬来救兵,解救百姓于危难之中。顽劣不堪的“小畜生”二哥苏甲宝四处惹事风流,却在民族存亡之际和袁司令并肩战斗,与其结下深厚友谊。传奇人物姑父陈竹竿因“性好鱼色”口碑不好,在谯城被占领期间却勇敢应战日本人阴谋棋局,最终被砍去十指仍不卑不亢……这些人物虽然性格迥异,追求不同,有各种毛病和缺点,但最终他们的选择都是同自身对生命意义的理解结合在一起的。虽然每个人的抉择过程都曲折复杂,但他们在生活和精神上都经历了蜕变,具备了英雄品格。同时作品里承载的文明价值与人道关怀的探讨,令作品具有了世界视野。《流芳记》里的每一个人物都有着“智性”的光芒,以我母亲“富丽堂皇”、“奢华浪漫”的生日会迎宾客开始,各色人物逐一登场。读者可以看到这个大户人家的大宅子绝对算是“往来无白丁”了,主人苏归海还曾留学德国学习医术,一个富有中国传统风味还混合了西洋进步思想的大家族,以其特有的儒雅、文明、去芜存菁、以礼相待之精神气质。我们看不到因为受了压迫而奋起反抗、投靠革命的农民,取而代之的是接受了进步思想,主动产生了革命意识,主动为民族存亡选择人生走向的大哥;我们看不到坐以待毙、目光呆滞、存有封建残留劣根性的麻木百姓,取而代之的是棋艺精绝、胆识过人的姑父陈竹竿,面对日军狡诈的棋局沉着应对,虽最后惨遭暗算,但却为民族争得了颜面;我们看不到因各种各样原因沦为汉奸的人的亲属被唾弃被仇恨,本民族间相轻相残,取而代之的是袁司令宣布不追究已经被枪毙了的汉奸家属的责任,还额外进行补贴和抚恤;我们看不到抗日战争结束后,因解放战争开始而分道扬镳的患难兄弟袁司令、大哥、二哥以敌我相见,取而代之的是全凭感情于乱世中互相搭救。当历史的尘埃归于平静,时代的大幕缓缓落下,我们仍能在当下找到这样的人物形象,因为在他们身上,我们看到了文明的价值,这价值中包含着的仁义发出了温暖的光芒;包含着的人道关爱,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深厚友谊;包含着的互相尊重、共谋共计,体现了人民的智慧和勇敢。李亚的《流芳记》以“宏大叙事”塑造了活跃在皖北亳州故乡土地上一群有着“捻子军”侠义精神的皖北抗日英雄,不仅完成了李亚对故乡这一心灵家园的精心建造,也完成了其对军旅小说的崇高性追求,负载起了作品对文明价值的精神承担。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