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读书指南 > 小说品读 >

“唤起记忆即唤起责任”——评王方晨长篇新作《公敌》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中国作家网 宋 嵩 参加讨论

    在王方晨的长篇新作《公敌》中,作者将当代中国的乡土秘密归结并置换为大大小小的矛盾与斗争,勾勒出这幅斗争图景上的众生相。一部《公敌》,屡屡露锋芒,随处是战场,小说的可读性获得了极大的提升,并由此巧妙地避开了当下反思型小说往往思想大于内容的弊端。
    小说带给读者的最直观的矛盾,应该是“乡村”与“城镇”之间刻骨铭心、不可调和的对抗,直观表现为佟家庄人对镇上人的仇恨。他们天生拒斥任何有可能损害土地尊严的行为;但物质与精神的双重贫困,又使他们在土地与非农业生产之间游移不定,由此形成了佟家庄人对塔镇的复杂感情。长久以来,成为镇上人都只能是一种幻想,甚至连与镇上人恋爱成亲都毫无可能,由此也造成了韩佃义与金枝儿的爱情悲剧。佟家庄从方方面面控制、征服塔镇的过程无比漫长,将一代人由青年拖到老年,其间交织着无数惊心动魄的故事,读来自是扣人心弦。
    同时,众多的小矛盾也在其中展开,最突出的是佟家庄佟、韩两姓之间的冲突。佟克宝不能眼睁睁看着一个韩姓人成为佟家庄的领导者,更何况这个人要将祖辈传下的宝贵土地用来建工厂。在他心中,这些都是“卖村”的行为。更令他无法容忍的是,自己的儿子佟黑子与自己关系紧张,但却对韩佃义无比崇拜。佟克宝想方设法与韩佃义斗争,先是纠集村人联名上书“保卫土地”,后是宁可弃农从商也不愿受韩佃义的领导,但临终前终于屈服。那匹买来之后从未役使过便被卖掉的马,几乎就是他生前为自己准备的纸钱,同时也是对终将日薄西山的乡土中国的祭奠。
    小说中的隐秘数不胜数:佟安福被人夜间挟持的秘密,他主动让贤、将大权“禅让”给韩佃义的秘密,小白楼里的秘密,土管所长邵观无与佟家庄人之间心照不宣的秘密,还有古塔文物失窃的秘密、乡村少女失踪的秘密……可以说,《公敌》正是一部“隐秘之书”。读懂了它,便读懂了乡土中国。
    从上世纪80年代的王润滋、张炜开始,山东的乡土作家就在合唱着一曲乡土的挽歌,王方晨自然是这支“合唱队”中重要的一员。与其他作家的“温情叙事”不同,王方晨的小说少有那种款款的温情与隐隐的愁绪,柔软的悲悯之态在他的笔下往往被置换为峻笔凌厉的表述。
    王方晨大开大阖,大刀阔斧地将“乡村帝国”佟家庄几十年的发展史与佟志承辞官返乡后短短的几天并置,过去与当下不停地腾挪穿插,一个个鲜活的乡村生活镜头被作者高超的蒙太奇技法拼接转移。这种写法乍看上去会让人心慌失措,却与佟家庄人浮躁的心态相得益彰,是几位主人公心神不定的情绪的最佳呈现方式,乡土的秘史由此在众多片段的交叠闪回中渐渐浮出水面。这是一种作者主观力量强行介入阅读过程的写法,每当一段情节渐入佳境,作者却偏偏将另一幕塞进来。对于王方晨来说,也“只能是这一种写法”,因为他的目的绝非仅仅是向我们讲述一个故事,而是要借佟家庄几十年的变迁史,带领读者回顾并反思中国乡村的发展之路;而且在作者的用意中,“反思”更重于“回顾”。王方晨书写这样一个故事,其目的是试图重新“唤起记忆”,唤起中国乡村时代变迁的集体记忆,因为“唤起记忆即唤起责任”。
    由此可见,王方晨是帕慕克所说的那种典型的“感伤——反思型小说家”,在属于他的文学关键词中,“纠结”有着特别显著的地位。他的思索真诚却不免痛苦,理性坚守阴郁而悲怆。小说的结尾,一场纷纷扬扬的大雪降临塔镇佟家庄,“大雪压去了广场上的嘈杂”,随后,佟黑子便消失在茫茫大雪中,走向人生的尽头。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