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山西出版传媒集团、希望出版社主办的“希望原创”第二届论坛“写实主义与儿童文学”李东华反法西斯主题作品《少年的荣耀》研讨会在北京召开。中国作协副主席高洪波、中国作协副主席李敬泽、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出版管理司副司长王然、山西出版传媒集团副总经理琚林勇、希望出版社社长、总编辑梁萍等出席并讲话。束沛德、樊发稼、金波、王泉根、张之路、曹文轩、海飞、刘绪源、牛玉秋、胡平、白烨、刘海栖、徐德霞、王玮、杨平等专家学者40余人参加了会议。 《少年的荣耀》是儿童文学作家李东华历经5年潜心创作的儿童抗战小说,这部小说讲述了11岁的男孩沙良和他的伙伴们在战争岁月里的成长故事,小说以抗日战争为背景,用跌宕起伏的故事,呈现出中国抗战背景下少年特有的生活状态和珍贵品质,对当下青少年价值观的培养及成长历程有重要意义。与会者认为,《少年的荣耀》站在二战以来优秀儿童战争小说的高起点上,彰显了“写实性儿童文学的意义”,突破了传统的战争儿童文学的书写,是一部高品质的厚重之作。 回归现实主义的厚重之作 当下的儿童文学创作呈现出偏向幻想的趋势,很多作家疏远写实一路,扎堆幻想文学,使得童书市场上少有现实主义佳作。加之出版门槛过低,此类作品铺天盖地,其中有令人瞩目的作品,但相当数量的作品质量不高。曹文轩认为,《少年的荣耀》是一部不同的作品,作者用写实作品所需要的一切元素,耐心而细致地书写一段虽然已经远去,但依然可以对话的历史,当下的儿童文学显然更需要这样的作品登台发声。 如何将中国经验转化为中国儿童文学的财富,是《少年的荣耀》带给我们的启示。曹文轩说,在当下很多儿童文学作品是没有中国经验的作品,他们轻易地放弃了巨大而丰厚的中国经验,而《少年的荣耀》书写的是地地道道的中国经验,同时又是文学的。从语言到故事情景的安排,从人物关系的刻画到自然风光、风土人情的描绘,处处可见文学二字。使用中国经验,并不只是为了呈现中国经验,而是将中国经验作为文学的资源和财富,成为可以输出的精神财富。 《少年的荣耀》书写的是令中国人刻骨铭心的历史,时至今日,很多中国孩子已经不再了解那段历史,这是非常严峻的问题。战争给人类生活带来极大不和谐,将孩子放到战争背景之下,也许是一个最能揭露战争罪恶的方式,《少年的荣耀》可以让小读者体会战争与和平的巨大差异,让孩子们感受到战争的恐怖以及和平的弥足珍贵。 郭艳认为,《少年的荣耀》写出了刚健清新的状态,少年乐观的人生态度,李东华不失赤子之心重新塑造了抗战历史当中的一群少年形象。这是一部回归和超越传统的写作,书中有上世纪30年代浓郁的乡土气息。回归和敬意的同时,作者更多从人性的角度,书写现实对战争的理解。小说注重呈现战乱当中普通人的日常生存经验,挖掘人性的丰富内涵。小说的主旨不仅仅是描写苦难本身,而是在叙述普通中国少年在战争中对历史、人性的理解,显示了作者对民族优秀传统道德的回归本身的一种理解。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