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读书指南 > 小说品读 >

稀松爱情故事中的着意表述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中国作家网 尹 琴 参加讨论

    这是一篇普通的爱情故事,题目就叫《稀松的爱情故事》。故事是以讲故事的形式开始的,小说简单地呈现了一对小有产者的知识分子的恋爱经历。
    “声明在先,”说故事的人搓搓手说,“这故事不动听,没什么曲折,也没四边形恋爱或五百六十七边形恋爱”,“女的姓朱,名字很偶然地像个外国人的:朱列。在个什么大学里学绘画跟音乐。没有爹娘,只有一个哥哥,很有钱”。“男的是我一个朋友,一个诗人,他不靠诗集子的版税金吃饭。他父亲给他留下笔很不小的遗产。有个母亲在乡下。他取个笔名叫罗缪。”
    小说以二人对话说故事的形式开始,故事的讲述人首先直截了当地对故事主人公进行了身份介绍:朱列女士,有产、有知识、有闲;罗缪诗人,有钱、有文化、有闲;朱列与罗缪,正是“朱利亚与罗密欧”的音译,可以猜测,这对主人公定是受过西方文明的熏陶的,浪漫满怀的“维多利亚时期文学”正好适应了新文学开始时要求个性解放的时代要求。
    整个故事在三次随意的“搓搓手”中自然流出,表明说故事的人对故事内容及当事人的熟悉程度,这种“随便说说”更凸现了故事的普遍性——它只是一个稀松平常的爱情故事而已——正如说故事的人一开始强调的“声明”,这不是“多边形的恋爱”——颇有意味地讽刺了当时在“商业化”文坛上极为畅销的“在青春期的声誉欲、智识欲、情欲的混合点上面的产物”(张资平自述)的“‘△’小说”。
    尽管如钱杏邨(阿英)所言,“张资平的创作确实是时代的产儿”,但对变态性欲、乱伦恋爱等庸俗情爱的公式化泛滥描写,使得张资平的三角恋爱小说很为当时的革命作家所不喜甚至是鄙视。鲁迅曾极具讽刺地概括张资平“小说学”的全部精华是一个“△”。
    张天翼是得到鲁迅帮助较大、受其影响较深的作家之一。作为1931年的文坛上的“一个左联新人”,张天翼在左联成立后的“新的任务”面前,十分自觉地“去和那些把民众麻醉在里面几乎不能拔出的、封建意识的旧大众文艺斗争”(阿英《一九三一年中国文坛的回顾》),张资平的“△”“小说学”成为张天翼小说中看似不经意的“日常式”调侃,明显体现出了这位左联新人与文学伯乐鲁迅先生站在同一阵线上的自觉的批判意识。
    “罗缪诗人每日不用做什么事。朱列呢,她那系的主任说,这种艺术的学问全靠先天的,除了和声学要硬功夫而外,其余只要有天才:因此她很有工夫跟诗人打在一起”。
    朱小姐与罗诗人正是当时“有闲阶级”与“有钱阶级”社会知识青年的典型代表。正如张天翼自己所说“近年来中国创作界,作者大半是,或全是小有产者的知识分子”,而他们身上的许多“残余的旧意识”,是“需要下苦功去克服的”。(张天翼《创作不振之原因及其出路》)。鲁迅先生也曾提到“这是因为现在的左翼作家还都是读书人——智识阶级,他们要写出革命的实际来,是很不容易的缘故”。(鲁迅《上海文艺之一瞥》)故此,张天翼在对朱小姐与罗诗人的形象刻画上,显示出了自己在面对左联作家的“当前任务”——“特别要由大众的批评来克服我们的作家的小资产阶级性、同路人性以及落后性”(阿英《一九三一年中国文坛的回顾》)的努力观照和自觉反省。
    小说以主人公的恋爱为主要事件,对话则是主要表现内容。在简洁的对话中有着一些极有意思的谐谑性翻译——主要是对外国文化名人名字的翻译。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