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读书指南 > 小说品读 >

民族的觉醒与希望——评《黑白劫》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中国作家网 李初涵 参加讨论

    
    黑与白是永恒的话题,像黑夜与白昼、阴与阳、是与非、善与恶诸如此类的矛盾体都可以被一张老旧照片概括起来。我想《黑白劫》就是本着这样的思路创作出来的。作者努力用纪实文学的态度,用文艺小说的笔墨,加上哲学式的抽象思辨去完成它,尝试着把人们因这些矛盾而受到的劫难融汇到一个特定的历史时期内、特定的地域环境里和一群典型的人物身上。这样一来,当人们读到这本书的时候,难免会感到如同翻看老照片一般,把悲悯、赞叹、肃然的目光尽数投向黑与白的背后,思考作者为读者道出的主题。
    具体到《黑白劫》上,整个故事建立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北戴河海滨的社会形态和市井生活上,把详实的历史文献、大量的民间记忆、相应的人文背景资料用小说人物的命运巧妙地穿插混捏在一起。生活在那个中西方文化交汇、本土文化与殖民文化碰撞、进步思想与旧道学消长、善良与邪恶激烈交锋的时代中,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们用他们的爱恨情仇、生离死别去演绎这个主题——文化和人性的对决造就了黑与白掩盖之下的人类永恒的劫难。不得不承认作者对小说题材的选择是下过一番功夫的,因为那个特定的历史环境不仅留下民族利益的冲突和“华人与狗不得入内”的悲惨记忆,更多的是文化上的冲击。中国百姓谨守着的“祖宗德行”在此时该当如何?儒释道、耶稣基督、赛先生德先生、世俗礼教,甚至武士道都想在此一展拳脚。然而黄沙淘尽毕竟东逝水,一睹古今峥嵘处,风流人物俱万古,惟青山绿水长流。从这个意义上说,当我们回望过去,思考民族文化血液的时候,只有那些经历历史磨难而没有幻灭的精神才配叫中国的、民族的精神。
    小说展示了大量小人物对自己人生道路的选择,有的偶然,有的必然,好像都被一套隐形的绳索束缚着。当读到这些人物角色因自己的选择走向终结时,读者无不心生感叹。比如传教士道格身上集成了种族主义的偏见、殖民主义的滥觞,然而他对基督教近乎偏执的执著却使他在大多数西方人逃离北戴河时留了下来,在他继续传教时又接纳了原本不屑一顾的“中国人的想法”,最后像一个中国人一样葬在了中国的土地上。这不能不说是中国本土文化对外来殖民文化的嘲弄。又如三妹之死,不得不说是人性对旧文化的控诉,这清楚地展现了人性对抗文化时的软弱。还如,小说中描写了陈达山、程四爷、发子等普通中国人在民族危亡之时,对抗日义勇军暗施援手,被鬼子滥杀。他们的死也是我们民族性格中大无畏精神的闪光。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