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古巴剧作家何塞•拉蒙•布雷内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当代拉美文学研究》( 朱景冬 参加讨论

    作者简介:朱景冬,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研究员。
    何塞•拉蒙•布雷内(1927-1990),古巴剧作家,生于卡德纳斯市,在故乡受初、中级教育,后决定赴墨西哥攻读哲学和文学,但因路费不足而滞留在新奥尔良,在一条巴拿马船上当清洁员。1945年至1949年在油船和商船上当水手,后来又任船舶机械师,至1959年。在此期间,他曾访问法国、北美、北非、阿根廷、巴西、比利时、苏联等地,经受过海洋上的狂风巨浪的洗礼和孤独生活的煎熬。在凄凉之夜,他同闪烁的寒星默默地交谈;在郁闷的日子,为排遣愁思而自言自语。在漫长的岁月里,文学作品成了他闲暇时光里不可或缺的伙伴。个人的感受和小说中的描述产生了共鸣,多少不平常的经历在他胸中激起了旋涡。渐渐地,写作的渴望在心中燃烧起来。他写过一部长篇小说,但最后撕毁。他觉得戏剧较其他文学形式更能表现活生生的社会生活,更容易感动剧场里的观众。于是他于20世纪60年代初进入由阿根廷著名剧作家和导演奥斯瓦尔多•德拉贡主持的、设在古巴国家剧院里的戏剧研究班学习戏剧创作。德拉贡具有丰富的戏剧创作与导演的经验,他是阿根廷20世纪50年代独立戏剧运动的推动者之一,曾在五六个剧团里任演员和导演,并著有《城里两点钟》等多部剧本。德拉贡不囿于传统,大胆借鉴西方戏剧的表现手法。古巴革命胜利后,他被邀请去古巴讲戏,传授创作和导演经验。由他领导的古巴戏剧学习班为古巴培养出了不少优秀剧作家和导演。布雷内就是其中的佼佼者。学习班还没毕业他就创作了第一个剧本《瘟疫来自近旁》。在毕业的1962年,他的另一个剧本《哈瓦那旧城的圣卡米拉》由梅利亚剧团搬上舞台,反响强烈,取得巨大成功,被誉为古巴戏剧史上的“精湛喜剧”,此后,一演再演,好评如潮,显示了一位非凡的戏剧家的成熟及其才能,成为当代古巴戏剧的经典作家。同年还上演了他的《一条狗之死》等剧本。在后来的岁月里,他不断推出新剧作,如《悲伤的寡妇》(1963)、《黑热》(1964)、《罗密欧和他的黑女人》(1964)、《狂欢节的流言蜚语》(1966)和《海盗与女修道院长》(1967)、《萨维诺修士》(1970)、《上瓜萨瓦库塔的堂吉诃德同志和下瓜萨瓦库塔他的桑乔伙伴》(1970)、《足智多谋的土人堂马蒂亚斯•佩雷斯》(1978)、《特瓦斯和七个人对抗》、《蔗糖》(1970)、《打电话的塞莱斯蒂娜》(1975)、《亚亚妈妈的茅屋》、《留给伊库的公鸡》、《约亚•贝伦》、《神的悲剧》、《阿拉迪诺的灯》、《缀着星星的马口铁》、《我们那个城区》、《特拉帕的丑闻》、《康东加小姐》等。拉蒙•布雷内生前曾任科瓦鲁维亚斯剧团、第三世界剧团和布莱希特政治剧团的顾问、古巴文联文学部成员、古巴全国文化委员会戏剧与舞蹈局戏剧顾问,1970年被授予古巴全国文学艺术协会奖。
    《哈瓦那旧城的圣卡米拉》被视为古巴戏剧的经典,是一部两幕16场喜剧。故事发生在20世纪50年代末。主要剧中人是年轻夫妇尼科和卡米拉。卡米拉年轻、漂亮,笃信上帝,靠给人打扫房间挣钱糊口,尼科却不务正业,养成嗜赌恶习,常不在家。但结婚多年,依然恩爱如初。
    一天,卡米拉在祷告,忽听外面一阵喧闹,原来邻居库卡的丈夫皮雷依和儿子被警察抓走,家中的贵重物品也被抄走。库卡莱见卡米拉,求她帮忙就出丈夫和儿子,因为警察局长是尼科过去的上司。后来,皮雷依父子果然被释放,且在工厂得到一份工作。
    不久后,尼科当了海员,加入了工会。一次在船上发表讲话,激动地说:“我寻找了一生而没有找到的道路终于找到了”。原来,他要上大学攻读机械专业,开始新的生活。这样他就必须离开哈瓦那旧城那个让他憎恨的地方,并要求卡米拉跟他一块走。但卡米拉不愿丢下她的圣像。但更不愿离开丈夫。经过一番争吵,双双终于离开那个古老的城区和古老的房子,踏上了新的征途。
    剧情虽不复杂,却生动反映了古巴革命前夕哈瓦那人的生活与向往,同时鞭挞了旧制度的罪恶。此剧最先由哈瓦那梅利亚剧团搬上舞台,在阿道夫•德•路易斯导演下,贝罗尼卡•林奇(饰卡米拉)、胡利托•马丁内斯(饰尼科)等演员的表演十分成功。不足一个月,进剧场观剧的人数就达到了25000人。可谓盛况空前。从那以后,谁也不知道此剧上演了多少次,更说不清有多少古巴人观看过演出,因为不但剧院里演,电视上也演。实际上,古巴所有的职业剧团和业余剧团都曾把此剧列入了自己的节目单,并且很难找到一个男演员或女演员不曾扮过卡米拉、尼科、库卡、皮雷依等角色。而在40余年后的今天,此剧依然大受青睐,依然场场爆满。连古巴国家最高元首卡斯特罗和其他要员也禁不住亲临剧场观赏,报以热烈掌声。此剧何以如此叫座?如此经久不衰?的确耐人寻味。究其原因,不外乎三点:一是富有时代感和现实感,和时代的脉搏一起跳动。现实生活和时代气氛是它的生命源泉。如果把握不住这一点,故事编织得再圆满也不会在观众心头激起旋涡;二是富有生活气息和感情色彩。剧中涉及到几个家庭。在危及家庭生活的事件或问题面前,人物的感情世界得到了真实的流露;在传统的伦理道德观念面前,各自做出了理智的选择。该悲的悲,该喜的喜。这一切自然会在观众心中引起共鸣,荡起波澜;三是演员的表演朴实、自然、平易近人,故事犹如发生在观众自己身上,让人感到特别亲切。
    《特拉帕的非常事件》是拉蒙•布雷内的著名历史剧,2005年公演时轰动一时。故事发生在19世纪初的古巴巴拉科亚市,主人公叫恩里克塔或恩里克,1791年生于瑞士。1819年1月19日来到哈瓦那,她女扮男装,英俊潇洒,风度翩翩,身高4尺,面孔白净,蓝眼睛,高鼻梁,胡子翘起,25岁。为了谋生,她趁局势混乱来到哈瓦那,夹在人群中进入王宫要求行医。随后在古巴当外科医生多年。此前,她曾和丈夫一道参加拿破仑战争,18岁守寡,决定自力谋生,于是女扮男装,开始学医,当了外科医生,曾作为医生参加征服俄罗斯的战争、西班牙战争。然后她去了巴黎,又转向法属安的列斯群岛。由于行医困难,便去了古巴,依然女扮男装。在巴拉科亚时,救助了一名孤苦无依的少女胡安娜,十分同情她,提出和她结婚并鼓励她同不合理的社会作斗争,不久她们便进教堂举行了婚礼。回到哈瓦那后,她向神父忏悔了她和胡安娜结婚的罪过,结果被判4年监禁和在一家医院劳动。获释后,她去了新奥尔良,参加慈善活动,在医院当了护士,还当上了修道院院长。临终前,她在巴黎特拉帕修道院的病床上回忆了自己的一生。由此拉开了此剧的序幕,演员们相继登上舞台表演。剧本展示了一位瑞士女性虽然坎坷却是不寻常的经历,赞颂了她敢于打碎加在女性身上的陈规陋俗的锁链,走向社会自力的精神和她热心于慈善事业的美德,对她受到的不公平待遇表示了同情,同时对歧视妇女的社会偏见给予了抨击。作品运用的语言丰富而机智,并凭借一系列美丽的艺术形象创造了一幅幅丰满的戏剧场景,主人公的形象塑造得尤为生动,使之有声有色地活动在舞台上。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