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文艺理论 >

既定理性观念的排斥与“诗意建构”——现象学和意象论对谈之一(3)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 张文初 参加讨论

    胡塞尔的现象学属于哲学认识论。其对于既定理性观念的排斥是认识方式上的规定。它确认的是:哲学思考、哲学对于真理的认识,应该从直接的直观出发,而不是从既定的理性观念出发。“直接的直观”与“既定理性观念”的相异可从两方面看。直观是认识功能、认识方式;既定理性观念是意识中储存的观念成果。直观的对象是尚未被阐释、未被观念化的现象;既定理性概念是已经形成的以概念构成的观念系统。认识之所以要从直接的直观出发,而不能从既定理性观念出发,本质上是因为真理应该是对于未知领域的发现,而已经形成的理性观念即使已被实践证明是正确的知识,也只是已有的知识而已,它们的存在不能代替人类对于真理的追求,不能因此而取消人类认识真理的活动。而且已被实践证明的正确的知识,其所谓证明也属于以往;由于事物的发展,它们的正确性仍然需要证明。另外,有很多既定的理性观念实际上是谬误,或者说已被实践证明是属于谬误的东西。既定理性观念的上述特性决定它们不能作为认识活动的起点。它们因之而被现象学悬置。
    中国古代意象论对于既定理性观念的排斥不源自于认识论的规定,而是来自于诗学的目的论要求。从中国诗学的目的论来看,意象的意义不在于认识,不在于获得真理,而在于构建具有诗意的意义空间;用钟嵘在诗品中的话来说,是在于让人进入“有滋味”的“感荡心灵”的精神享受之中,能够使在世的生存“穷贱易安,幽居靡闷”。[9](P107)目的论层面的诗意空间的建构当然不能完全排除认识。陆机说的“收视反听,耽思旁讯”、“课虚无以责有,扣寂寞而求音”,[9](P66-67)钟嵘说的“照烛三才,晖丽万有”、“陈诗展义”,[9](P107)都没有绝对排斥认知,也就是说都包含认知。但“包含认知”与“以认知为目的”是两回事。意象诗意空间的建构只是包含认知的成分,并不以认知为目的。认知在心理形式上以感觉、知觉、概念性思维为主要方式;意象诗意空间的建构在心理功能上以情感、想象为主要形式。认知以获得认识对象的真实为目标,诗意空间的建构以人的心灵感受为目的。
    现象学有超越认识论的形态。舍勒的现象学、海德格尔的现象学都已超出认识论的范围。杜夫海纳、英加登的审美现象学更不能简单地归入哲学认识论。虽然超越认识论的现象学同样有对于既定理性观念的排斥,但它们的“排斥”与胡塞尔现象学定位于认识论层面的“排斥”不同。既然不是从认识论层面“排斥”,那么是否与中国意象和意象论“诗意空间的建构”同一呢?答案仍然是否定的。对此,可以海德格尔的现象学为例加以说明。海德格尔的现象学虽主要以存在论的哲学形态展开,但也同样表现在对于艺术和诗的研究上。在后期的思想探索中,海德格尔有以艺术和诗为人生归宿的意向。他提出现代人类精神的方向应是思和诗的统一。他指出人生的归宿应是荷尔德林诗句所提示的“诗意的栖居”。在《艺术作品的本源》中,他说:“艺术为历史建基;艺术乃是根本性意义上的历史”;“艺术作品的本源,同时也就是创作者和保存者的本源,也就是一个民族的历史性此在的本源”。[10](P61)海德格尔的这些思考表明,他有一种类似于中国古代诗歌意象和意象论的目的论层面的“诗意空间的建构”的理念。但类似是表面的。实质却有重大不同。海德格尔诗意栖居的现象学思考,虽然已完全越出胡塞尔的哲学认识论范围,但与中国古代意象论的诗意建构相比,本质上仍属于传统的西方思想范式,与传统中国思维相距甚远。海德格尔“诗意栖居”的基本规定是进入存在的敞开之中,是让真理发生。在讨论“诗意栖居”的论文中,海德格尔明确指出:“诗意栖居”的本质是栖居的“诗化”。他说:“唯有诗化能令栖居为人之栖居”;[11](P573)“……仅当诗化呈现,栖居才可存在”;“……诗化是真正地筑居。诗化使人之栖居第一次进入了自己的本质。诗化乃是真正的使栖居者为栖居者”。[11](P572)什么是“诗化”呢?在《……人诗意地栖居……》一文中,海德格尔用“承纳尺规”、“以神性度测自身”[11](P571)之类颇为特别的话语加以阐释。那么什么是海德格尔所谓的“承纳尺规”和“以神性度测自身”?对此,可从海德格尔在《艺术作品的本源》中对诗之本质的论述来理解。海德格尔论艺术作品的本源时明确指出:“诗的本质是真理之创建”,它包括“作为赠与的创建,作为建基的创建和开端的创建”三个方面。[10](P58)真理之创建,用海德格尔存在论哲学的习惯性用语来说就是“存在者之存在的敞开”。海德格尔在讨论凡·高《农鞋》时对“存在者之存在的敞开”作了例式性的说明。所谓“存在者之存在的敞开”也就是“存在者进入它的存在之无蔽之中”。“一个存在者,一双农鞋,在作品中走进了它的存在的光亮里。存在者之存在进入其显现的恒定中了”;“在作品中,要是存在者是什么和存在者如何存在被开启出来,作品的真理也就出现了”。[10](P19)“存在者存在的敞开”,“真理的出现”,虽然仍然抽象,也本质上不可定义,但在海德格尔思想中,是有明确意向的。海德格尔对于农鞋的那一段脍炙人口的在20世纪中后期诗学文献中获得了超高引用率的描绘性文字对此已给出了清晰的喻示。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