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 释: [1] [古希腊] 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吴寿彭译,商务印书馆1995年版,第171页。 [2] [古希腊] 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吴寿彭译,商务印书馆1995年版,第127页。 [3] [英] 伊格尔顿:《二十世纪西方文学理论》,伍晓明译,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86年版,第1页。 [4] [苏联] 季摩菲耶夫:《文学原理》,查良铮译,平明出版社1956 年版,第5页。 [5] [德] 海德格尔:《海德格尔选集》(上),孙周兴选编,上海三联书店1996年版,第37页。 [6] 方姗:《形式主义文论》,山东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第52页。 [7] [波兰] 罗曼·英伽登:《对文学的艺术作品的认识》,陈燕谷等译,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88年版,第10页。 [8] [美] 韦勒克、沃伦:《文学理论》,刘象愚等译,三联书店1984年版,第148页。 [9] [德] 伽达默尔:《真理与方法》(上卷),洪汉鼎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2年版,第150页。 [10] 杨春时:《百年文心——20世纪中国文学思想史》,黑龙江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第160页。 [11] 童庆炳:《文学审美特征论》,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1页。 [12] 刘大枫:《新时期文学本体论思潮》,天津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35页。 [13] 朱立元:《美的感悟》,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238-239页。 [14] 朱立元:《解答文学本体论的新思路》,《文学评论家》1988年第5期。 [15] 朱立元:《接受美学导论》,安徽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第140页。 [16] 朱立元:《接受美学导论》,安徽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第151页。 [17] 朱立元:《接受美学导论》,安徽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第157-177页。 [18] 邵建:《梳理与沉思:关于文艺本体论》,《上海文论》1991年第4期。 [19] 刘月新:《对话——文学的存在方式》,《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3期。 [20] 陈吉猛:《文学的“什么”与“如何”》,吉林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140-141页。 [21] 陈吉猛:《文学的“什么”与“如何”》,吉林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174页。 [22] 陈吉猛:《文学的“什么”与“如何”》,吉林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243页。 [23] 童庆炳:《文学理论教程》(修订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第6页。 [24] 朱立元:《接受美学导论》,安徽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第114页。 [25] 苏宏斌:《文学本体论引论》,上海三联书店2006年版,第68页。 [26] 单小曦:《现代传媒语境中的文学存在方式》,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28页。 作者简介:单小曦(1971— ),吉林长岭人,文学博士,杭州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教授,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新媒介文论研究分会副会长。主要从事文学基础理论、媒介文艺学与美学研究。著有《媒介与文学——媒介文艺学引论》、《现代传媒语境中的文学存在方式》、《数字文学——从文本到超文本及其超越》(译著),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