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文艺理论 >

古风:“意象”范畴新探(3)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社会科学战线》 古风 参加讨论

    三、“意象”与“审美意象”的关系
    在我国现代学术界,最早关注和研究“意象”与“审美意象”关系问题的是朱光潜先生。他是现代“意象论”研究的第一人。早在1930年代,他就在中国传统诗论中拈出了“意象”范畴,运用在《文艺心理学》、《谈美》和《诗论》等著作中,与西方文论、美学进行了交接和对话。后来,他又将“意象”范畴大量地用于对康德、黑格尔和歌德等西方美学家著作的翻译中,并进一步强化了“意象”与“审美”的关系。到1960年代,朱光潜撰写《西方美学史》时,形成了比较系统的意象理论,尤其是首创了“审美意象”的新概念。(12)因此,“意象”从中国到西方,现在又回到中国来,便携带了西方文论和美学的东西,使其内涵更加丰富了,因而促使“意象”范畴完成了从传统到现代的转化。所以,在朱光潜的“意象”理论中,既有中国传统美学的血脉,又有西方美学的影响,是一个中西美学的“混血儿”。1965年,蒋孔阳撰写《德国古典美学》时,接受了朱光潜先生的观点,在论述康德美学时也使用了“审美意象”的概念(13)。1984年以后,“审美意象”的概念才在国内文学界、艺术界和美学界流行开来。
    “意象”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范畴。它被用于人类活动的方方面面,具有十分丰富的内涵。具体说来,用于占卜、祭祀和礼仪等文化活动中,就是文化意象,如龙、凤等;用于宗教活动中,就是宗教意象,如佛教的白象、莲花等;用于民间风俗活动中,就是民俗意象,如鱼、喜鹊等;用于艺术活动中,就是艺术意象,如国画中的山、水等。由此可见,在不同的人类活动中,会形成不同的意象。所以,“意象”的内涵是十分丰富的,“意象”不等同于“艺术意象”,也不等同于“审美意象”。若等同起来,不仅制造了“意象”等概念的混乱,而且将“意象”的丰富内涵简单化了,也与“意象”的发展事实不符。
    所谓审美意象,就是人类在审美活动中,将审美情感与审美对象互相感应、互相交流和互相融合而形成的意象。所以,“审美意象”不能等同于“艺术意象”,因为它的内涵比“艺术意象”要大许多。艺术只是人类审美活动的一个部分,而不是全部。它至少还应该包括自然审美意象和社会审美意象。因此,朱志荣将“审美意象”划分为“自然意象”、“人生意象”和“艺术意象”三种类型(14),是很正确的。同样,“审美意象”也不能等同于“意象”。因为,“意象”的内涵域要更大。具体说,“艺术意象”只是“审美意象”的一部分,而“审美意象”又只是“意象”的一部分。“意象”是总范畴(或总概念),“审美意象”只是其中一个分范畴(或分概念)。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