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斯宾格勒:《西方的没落》,陈晓林译,哈尔滨: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89年,第30页。 ②《周礼·地官·小司徒》,载《四部精要》卷1,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年,第711页。 ③郭延礼:《中国近代翻译文学概论》,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1998年,第164页。 ④涂文学:《中国近代城市化与城市近代化略论》,《江汉论坛》1996年第1期。 ⑤吴训义:《清末上海租界社会》,台北:台湾文史哲出版社,1978年,第57页;刘惠吾:《上海近代史》,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85年,第322页。 ⑥雷蒙·威廉斯:《关键词:文化与社会的词汇》,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5年,第44页。 ⑦饮冰:《小说丛话》,《新小说》1904年第11期。 ⑧阿英:《晚清小说史》,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年,第1页。 ⑨焦宝:《〈辽东诗坛〉中的中日古典诗歌交流考》,《社会科学辑刊》2014年第1期。 ⑩袁进:《中国文学观念的近代变革》,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6年,第29、36页。 (11)马永强:《文化传播与现代中国文学》,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2003年,第157页。 (12)朱有瓛:《中国近代学制史料》第2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6年,第113页。 (13)郭延礼:《中国前现代文学的转型》,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05年,第27页。 (14)马永强:《文化传播与现代中国文学》,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2003年,第161页。 (15)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载《马克思恩格斯选集》卷2,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年,第95页。 (16)鲁迅:《花边文学·“京派”与“海派”》,载《鲁迅全集》卷5,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第432页。 (17)马以鑫:《鸳鸯蝴蝶派与大众接受》,《华东师范大学学报》1990年第3期。 (18)袁进:《中国文学的近代变革》,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第37页。 (19)陆晓芳:《晚清翻译的实学性——南洋公学译书院外籍汉译考论》,《东岳论丛》2014年第12期。 (20)陈平原:《中国小说叙事模式的转变》,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第273页。 (21)黄曼君:《中国20世纪文学现代品格论》,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年,第370页。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