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释: ①②③高尔泰:《论美》,甘肃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7页,第7—8页,第8页。 ④参见托洛茨基《文学与革命》,刘文飞、王景生译,外国文学出版社1992年版。托洛茨基所倡导的“革命的超现实主义”,意味着革命就是将文学的先锋派与超现实主义从画布和文字中转移到更广阔的社会历史领域,转移到生活世界的大地上,运用于改变世界的政治实践之中。 ⑤⑥⑦⑧⑨⑩李泽厚:《美学论集》,上海文艺出版社1980年版,第66、68页,第79页,第80页,第151页,第152页,第153—154页。 (11)刘再复:《论文学的主体性》,何火任编《当前文学主体性问题论争》,海峡文艺出版社1986年版。 (12)(13)(14)(29)高尔泰:《美是自由的象征》,人民文学出版社1986年版,第11页,第12页,第36页,第108页。 (15)(16)(17)(18)(19)李泽厚:《批判哲学的批判——康德述评》,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180—181页,第400页,第201页,第401页,第402页。 (20)(21)(22)(23)(24)(25)(26)《李泽厚十年集》第2卷,安徽文艺出版社1994年版,第461页,第471页,第475页,第491页,第493页,第496页,第518页。 (27)李泽厚:《二十世纪中国(大陆)文艺一瞥》,《中国现代思想史论》,安徽文艺出版社1994年版,第255页。 (28)李泽厚:《和刘再复的文学对话》,《李泽厚十年集》第4卷,第346页。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