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释: ①[梁]萧统编,[唐]李善注:《文选》,北京:中华书局,1979年,第2页。 ②目前有张铁慧、刘雁《试论萧统诗歌观在〈昭明文选〉嵇康诗中的体现》(《吉林教育学院学报》2009年第11期)等论文。 ③④余嘉锡:《世说新语笺疏》(第二版),北京:中华书局,2007年,第22、716页。 ⑤⑥⑦[梁]萧统编,[唐]李善注:《文选》,中华书局,1979年,第303、235、303页。 ⑧[唐]欧阳询撰:《艺文类聚》,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65年,第782页。 ⑨《三国志·魏志》卷二十一,北京:中华书局,1959年,第606页。 ⑩见戴明扬:《嵇康集校注》附,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年,第346页。 (11)余嘉锡:《世说新语笺疏》(第二版),第249页。 (12)[梁]萧统编,[唐]李善注:《文选》,第303页。 (13)[清]严可均校辑:《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第三册,北京:中华书局,1958年,第3117页。 (14)《南史》卷72《文学传》:“初,齐和帝镇荆州,以为录事参军;及即位,兼御史中丞。梁武帝受禅,见远不食,发愤数日而卒。帝闻之,曰:‘我自应天从人,何豫天下士大夫事?而颜见远乃至于此!’” (15)(16)王利器:《颜氏家训集解》(增补本),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年,第187、361页。 (17)[梁]萧绎撰,许逸民校笺:《金楼子校笺》(下册),北京:中华书局,2011年,第1219页。 (18)《晋书》卷四十九,北京:中华书局,1974年,第1369~1374页。 (19)范文澜:《文心雕龙注》,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第67页。下引《文心雕龙》篇章皆出此书,只注篇名。 (20)(22)[梁]萧统编,[唐]李善注:《文选》,第342、342页。 (21)《世说新语·雅量》注引《文士传》记载嵇康临死前,“而兄弟亲族咸与共别。康颜色不变,问其兄曰:‘向以琴来不邪?’兄曰:‘以来。’康取调之,为太平引,曲成,叹曰:‘太平引于今绝也!’”嵇康死前与嵇喜诀别,嵇康从嵇喜那里索琴弹奏《广陵散》。嵇喜在嵇康死后作《嵇康别传》深悼之,可见他们兄弟之间的感情是很深的。 (23)(24)(25)(26)(30)(31)[梁]萧统编,[唐]李善注:《文选》,第417、727、728、303、600、602页。 (27)(28)《三国志·魏志》卷二十一,北京:中华书局,1959年,第605、606页。 (29)侯外庐等编著:《中国思想通史》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57年,第153页。 (32)(33)(35)(36)[梁]萧统编,[唐]李善注:《文选》,第327、327、254、327页。 (34)侯外庐等编著:《中国思想通史》第三卷,第151页。 (37)(40)《晋书》卷四十九《嵇康传》,第1369~1374、1360~1361页。 (38)《三国志·魏志》卷二十一,第604页。 (39)(41)[梁]萧统编,[唐]李善注:《文选》,第567、572页。 (42)[梁]萧统编,[唐]李善注:《文选》,第229页。 (43)参见崔富章:《嵇康的生平事迹及〈嵇康集〉的传播源流》,《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9年第4期。 (44)(47)《梁书》卷八《昭明太子传》,北京:中华书局,1973年,第165、167页。 (45)《陈书》卷三十三《儒林传》,北京:中华书局,1972年,第433~434页。 (46)《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鲁迅全集》第3卷,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1年,第511页。 (48)《梁书》卷五十《刘勰传》,北京:中华书局,1973年,第710页。 (49)《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鲁迅全集》第3卷,第516页。 (50)(51)[清]严可均:《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第三册,第3067、3067页。 (52)黑格尔:《美学》第二卷,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年,第228页。 (53)参见林阳华:《论唐代诗人对嵇康的否定》,《陇东学院学报》2008年第6期。 (54)参见袁济喜、高丹:《嵇康传笺证》附历代关于嵇康的评价,《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2期。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