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三种范式对当代唐诗研究的启示 三位先生的唐诗研究已经经历了半个多世纪的考验。虽然有些具体观点被当代研究者提出质疑,但他们创立的范式至今仍具有方法论的意义,为我们当代的唐诗研究提供了经验。三位大师留给我们的启示如下: 首先,唐诗研究必须坚持文学的民族性立场。在对中国诗歌民族特色的认识上,三位先生都认识到了中国诗歌与西方诗歌的明显不同。西方的诗歌在表现内容上长于形而上的思维和写宗教性体验,我们可以从西方的古典诗歌如歌德的《浮士德》第二部、浪漫主义诗人拉马丁的《沉思录》以及现代的诗歌如艾略特的《荒原》等可以看出来。而中国的诗歌创作者大多是士阶层,由于长期受儒家思想的影响,他们有着强烈的社会担当意识和责任感,这就使中国诗歌长于现实性体现,具有写实性特点,这种特征在杜甫的诗歌创作中表现得最为鲜明。陈寅恪认为“支那民族素乏幽眇之思”,就是基于这样的认识,他的以诗史互证的方式对杜诗的“诗史”性质进行的研究也是有效的[10]。闻一多本人就是诗人,对中国诗与外国诗的不同也有清醒的认识:“西洋人不大讲诗人的人格,如果他有诗,对诗有大贡献,反足以掩护作者的疵病,使他获得社会的原谅。”[11]闻一多认为中国诗歌的最大特征是诗人人格与诗风的统一,所以他在研究唐诗时,注重描述诗人人格与诗格的统一。我们从他关于杜甫的研究可以感觉到他对中国诗歌民族性的认知。钱钟书也认识到中国诗歌与西方诗歌的差异。如他在诗歌中推杜甫为第一人,在绘画方面,他认为王维的画是中国第一。很显然,他看到了同是中国艺术,中国诗与中国画的评价标准不应该是一样的,这就肯定了中国诗歌的独特性。但钱先生更强调中西方诗歌的相通之处,以此寻找出中国诗与西方诗的“文眼诗心”相通。 当今时代,坚持唐诗研究的民族性依然有着重要意义。作为中国民族诗歌的高峰,坚持唐诗研究的民族性,实际上就是坚持中国文化的民族特点,就是不以西方的文学标准来评价中国的诗歌,不以西方的文化标志来评价中国文化。坚持唐诗研究的民族性,也是抵制某些学人将西方文学研究方法不加转化地运用于我们带有明显民族特色的唐诗的研究行为。因为,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的各种文学理论思潮涌入中国,它们在给我们的唐诗研究带来新的视角的同时,也令唐诗研究出现了一些弊端。如有些人在研究中置我们民族的文化传统于不顾,对外来的尤其是西方的研究方法生搬硬套,名之为研究,实则造成对我们的民族文化传统的曲解和误读,结果是对我们唐诗研究也危害甚大。这种现象不能不令人警觉。 其次,坚持唐诗研究的科学性。所谓科学性,就是不同于感悟、联想等方法,而是重视逻辑的严密、论据、推理等方法。三位大师都深受现代西方学术思维方式和现代西方科学主义的濡染,都自觉地接受了西方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影响,都力图把自己的学科建立在现代科学之上,并将之具体运用到文学批评实践中。 在陈寅恪的研究中,唐诗研究的科学性在具体的学术研究中表现为借鉴了西方的实证主义方法,又加上他对清代朴学的继承,使他的整个学术建立在严格而缜密的基础上。他的杜甫研究、他的《元白诗笺证稿》都可以看出他对研究材料的重视。闻一多的唐诗研究在科学性方面与陈寅恪有些相同,他把自己的唐诗研究建立在文献学研究上,对清代考据学与西方实证主义哲学均有借鉴,他对心理分析、神话学等多种学科都有不同程度的吸收。他的唐诗研究的科学性尤其体现在文学比较研究法上。如《宫体诗的自赎》,他采取纵向比较的方法,把宫体诗发展历程、转变过程清晰地勾勒出来。钱钟书的唐诗研究也同样是建立在科学研究的基础上,正如他的好友郑朝宗所说:“钱钟书早在青年时代,就已立下志愿,要把文艺批评上升到科学的地位。”[12]根据钱先生的文艺批评实践,我们说他的科学性主要体现在对文艺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的自觉意识上和将文化学和心理学引入文艺批评实践中来。 科学性是中国文学研究从古代走向现代的一个标志。文学作为一个独立的学科,有自己的规则和规范,遵守相应的学术规范,是文学批评的前提。而当今我们有些所谓的学术研究,不顾相应的学术规范,妄加评论。更有一些“酷评”理论,置研究的理论方法于不顾,使中国诗学脱离文本,望文生义,严重地违背了文学研究的科学性真义,更是对文学学科的伤害。对于这种研究方法,陈寅恪早就提出过批评,称之为“呼卢成卢,喝雉成雉”[17],胡晓明则称之为:“画鬼术,人天牛鬼的比较法。”[18] 再次,坚持与西方文化的对话与融合。唐诗研究的现代学术范式是在中西方文化交会的语境中诞生的,因此与西方文化的对话与融合也是三位先生学术研究中的共同特点,正是因为三位大师在学术研究上积极地吸收西方文化和西方文学研究方法,才体现了广阔的学术视野,取得了突出的成就。随着经济全球化、信息一体化的发展,各民族文化的交流日益频繁,积极主动地借鉴和吸收其他民族优秀的文化成果,保持一个开放的心态,对我们的唐诗研究是十分必要的。同时,将本民族的诗歌放在世界多元文化的大背景下去认识和审视,也将使我们更加清楚地看到我们民族诗歌的独特之处。 从五四新文化运动到今天,现代诗学的发展已经走过了近一个世纪,回顾历史发展的进程,我们发现,历史的巨变、文化观念的更新使唐诗的当代研究站在新的起点,也对我们的唐诗研究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学习和借鉴三位大师的学术范式,在新的文化背景下将唐诗研究推向新的高度,是值得我们去认真思考的。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