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古代文学 >

清谈衰落改变晋宋诗风(2)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中国社会科学报 蔡彦峰 参加讨论

    
    诗歌阅读方式从听觉转向视觉
    晋宋诗风的这种变化,其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与东晋清谈衰落带来的阅读方式从注重听觉到注重视觉的转变实有直接关系。默读取代吟咏、诵读成为普遍的阅读方式,促使诗歌在修辞、色彩、形象等方面有更加自觉地追求,试比较晋宋山水诗:
    屏翳寝神辔,飞廉收灵扇。青天莹如镜,凝津平如研。落帆修江渚,悠悠极长眄。清气朗山壑,千里遥相见。(湛方生《天晴诗》)
    猿鸣诚知曙,谷幽光未显。岩下云方合,花上露犹泫。逶迤傍隈隩,迢递陟陉岘。过涧既厉急,登栈亦陵缅。川渚屡径复,乘流玩回转。苹萍泛沉深,菰蒲冒清浅。企石挹飞泉,攀林摘叶卷。想见山阿人,薜萝若在眼。握兰勤徒结,折麻心莫展。情用赏为美,事昧竟谁辨?观此遗物虑,一悟得所遣。(谢灵运《从斤竹涧越岭溪行》)
    湛方生诗空灵婉转,便于吟咏;谢灵运诗则繁富密实,宜于目视。这两首诗代表晋宋两个时期山水诗的不同风格。湛方生虽出身寒素,但在当时清谈风气影响下也预玄谈,这首《天晴诗》就明显地受到东晋时期清言风气中品评山水的修辞风格的影响。其他如 《帆入南湖诗》、《还都帆诗》及庾阐《三月三日诗》、《衡山诗》等,都以品鉴为体,清虚疏朗,声调流利,这与东晋清谈注重声韵之美的时代风气密切相关。谢灵运诗则用赋法细致地记叙了其行程,以移步换景的方法展现山水景物,语言极为繁富。
    鲍照、颜延之等人的山水诗也多以浓笔重彩铺陈、刻画山水的形状、色彩,颇有乱施丹雘的问题,如鲍照《登庐山诗》:
    悬装乱水区,薄旅次山楹。千岩盛阻积,万壑势回萦。巃嵸高昔貌,纷乱袭前名。洞涧窥地脉,耸树隐天经。松磴上迷密,云窦下纵横。阴冰实夏结,炎树信冬荣。嘈囋晨鹍思,叫啸夜猿清。深崖伏化迹,穹岫閟长灵。乘此乐山性,重以远游情。方跻羽人途,永与烟雾并。
    该诗以铺陈夸饰的笔法描绘庐山气象万千的雄奇之景,展现了神秘而富于想象性的图画,意象密实,造语工巧奇警,艺术上多规摹大谢。
    颜延之一些以雅颂体写山水的作品,则更为富丽典雅,如《车驾幸京口三月三日侍游曲阿后湖作诗》:
    虞风载帝狩,夏谚颂王游。春方动宸驾,望幸倾五州。山祇跸峤路,水若警沧流。神御出瑶轸,天仪降藻舟。万轴胤行卫,千翼泛飞浮。雕云丽璇盖,祥飚被彩斿。江南进荆艳,河激献赵讴。金练照海浦,笳鼓震溟洲。藐眄觏青崖,衍漾观绿畴。民灵骞都野,鳞翰耸渊丘。德礼既普洽,川岳遍怀柔。
    瑶轸、藻舟、璇盖、彩斿等用字皆极为典丽,注重色彩上的渲染。这种藻丽之体是刘宋诗歌一个显著的特点,这与当时主要诉诸视觉的阅读方式是密切相关的。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