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古代文学 >

拟仿与创新:两汉“拟骚体”的文体学价值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中国社会科学报 杨倩 参加讨论

    
    屈原的《离骚》开创了中国浪漫主义的先河,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与他同时代的宋玉、唐勒、景差等人曾对屈原的作品进行拟仿。到了汉代,更是出现了大量拟骚、仿骚的作品,被称之为“拟骚体”。“拟骚”作品一方面传承了屈作的文学精神,另一方面又在文体上有所开拓。如若从文体学意义上进行探究,拟仿与创新的统一便是“拟骚体”文体学价值的重要特征。
    “拟骚”是一个文学史概念,是对以《离骚》为代表的屈原作品的拟仿。这种拟仿,主要是对屈原作品的内容进行拟仿,或伤悼屈原,或代屈原立言,如 《吊屈原赋》、《反离骚》等;也有对屈原作品的体式、结构、章句及抒情传统进行拟仿的,如《大人赋》、《长门赋》、《士不遇赋》等。另外,还有东汉文人对西汉文人骚体作品进行拟仿的,同样也属“拟骚体”范畴。
    在两汉时期,“拟骚体”既是一种文学接受方式,又是一种文学创作方式,既有题材内容和思想情感上的拟仿,也有审美风格上的拟仿,彰显了两汉文人对屈原及其作品所昭示的文化精神的高度认同。在拟仿的过程中,不仅屈原的人格精神得到了继承和弘扬,而且他的作品也不断地被两汉文人接受并诠释。但由于这些拟作者没有走出屈原的影子,再加上其个人的学识、气质等方面远逊于屈原,因此拟作品的情感体验和思想深度与屈原的《离骚》差距甚大。形式、体式的规范化,题材、主题的定型化以及辞句的过度模拟化,都严重影响了“拟骚体”的思想深度。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