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民族文学 >

崇尚和谐的民族——《中国少数民族人口丛书侗族卷》综述(2)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中国民族文学网 邓敏文 参加讨论

    侗族人兼营林业。侗家人与山相依,与林相伴,崇拜古树,视树为神。侗族地区的青山绿水,与侗民族爱树、崇树、植树、护树的优良传统不无关系。侗族是中国最早学会人工栽培杉树的民族,早在1600多年以前的东晋时期,侗族的祖先就已经用自己勤劳的双手种植了棵棵杉树,片片杉林。侗族社会不仅有崇拜古树的传统习俗,还有严禁乱砍滥伐的民间规约。这些规约,对现代生态环境保护也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由于侗族聚居地区林多树多木头多,于是造就了许许多多木质建筑的能工巧匠。如雄伟的侗寨鼓楼,巍峨的侗乡花桥,因地制宜的吊脚民居,多姿多彩的侗寨寨门和侗乡凉亭等等,都是享誉中外的木质建筑的代表作。
    侗族语言优美动听。侗语是世界上声调最多的语言。侗语总共有15个声调,其中包括9个舒声调和6个促声调,所以侗族人说话跟唱歌一样好听。侗族在历史上虽然没有本民族通用的文字,但侗族人虚心学习汉语汉文,并很早就学会了借用汉字来记录本民族的语言,因而留下了许多像《越人歌》那样的“歌书”、“款书”等文献典籍。
    独特的生存环境,独特的生产方式,独特的历史遭遇,造就了独特的风俗习惯。侗家人的风俗习惯原始古朴,来源久远,如侗不离酸、烧鱼之趣、路遇礼节、拦路迎宾、行歌坐夜、玩山赶坳、不落夫家等等。这些风俗习惯,都表现出侗民族所独有的生活方式和性格特点。
    侗族也是一个善于进行艺术创造的民族。侗族民歌种类繁多,各地不同名称、不同曲调、不同演唱形式的侗歌不下百种。优美绝伦的侗族大歌是侗家人艺术创造的珍品,是人类口头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代表作,也是人与自然和谐的艺术典范。侗族大歌以歌唱自然、歌唱劳动、爱唱爱情为主要内容;以模仿蝉虫鸟叫、流水吹风等自然物的声音为其主要表达方式;以多声部、无指挥、无伴奏、无固定曲谱为其主要艺术特点。歌师、戏师在侗族社会中受到人们的广泛敬重,如远古时代的朱富,中古时代的四也,近古时代的吴朝向、陆大用、吴文彩都是侗族历史上最著名歌师或戏师。如今古老的侗族大歌已经飞出侗乡,漂洋过海,走向全国,飞向世界。
    如果说侗族祖先一直处于被欺凌、被排挤、被剥削、被压迫的历史地位,那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在党和国家的民族平等政策的光辉照耀下,侗族人民终于成了国家的主人。如贵州黔东南成立了苗族侗族自治州,广西三江,湖南新晃、通道、芷江,贵州玉屏先后成立了侗族自治县,此外还有龙胜各族自治县、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以及湖北鄂西的几个侗族乡等。
    如果说侗族聚居地区一直处于交通闭塞、信息不灵的落后状况,直至20世纪50年代许多侗族聚居县还没有公路连通,许多侗族人还不知火车、汽车为何物。那么自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以后,侗族聚居地区的交通和通讯状况已经或正在发生巨大变化。如湘黔铁路、枝柳铁路从侗族聚居区穿插而过。侗族聚居人口最多的黎平县有了飞机场。经过侗乡的高速铁路和高速公路也正在加紧修建。如今,侗族聚居地区的通讯状况也已经有了很大改善,几乎所有的侗族村寨都可以听到了广播,看到了电视,许多侗族农民也用上了手机甚至是互联网。
    人是万物之灵,人的变化是最根本的变化。20世纪80年代以后,侗家人的眼界、知识、智慧、观念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知识不断提升,眼界不断扩大,智慧不断丰富,观念不断更新。而知识、眼界、智慧、观念又都和教育有关,所以,教育的发展程度是衡量一个社会或一个民族发展程度的重要指标。以侗族聚居人口最多的贵州省黎平县为例,1963年,该县只有15位高中毕业生,只有3位高中毕业生考上大学。2012年,仅黎平一中就有1764名高中毕业生参加高考,虽然我们还不知道究竟有多少学生能考上大学,但从历年的录取情况来看,至少有1000名以上的考生可以圆大学梦。其中肯定会有一半以上是侗人子女。由此可知,侗家人的素质正在发生根本性的变化。随着侗人素质的不断提高,侗族社会的不断进步也就不成疑义了。
    该书已于2013年4月由中国人口出版社出版,邓敏文独著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