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古代文学 >

回归生活史和心灵史的古代文学研究(4)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文学遗产》2014年2期 廖可斌 参加讨论

    古代文学研究向生活史和心灵史研究回归,则举凡古代人在政治、经济、军事、教育、法律、科技、宗教、艺术、民族、伦理等各方面的社会生活和精神现象,都可以成为古代文学研究的对象。与专门研究这些方面的古代政治史、经济史、军事史、教育史等相比,这些学科更重视对这些方面历史事实的考察,而文学研究则始终坚持文学本位,即重点关注人们与此有关的生活状态和心灵活动。
    例如君臣关系,这本是古代社会生活和人们的精神世界中非常重要的问题,但到现在为止我们实际上缺乏深入细致的研究。从上古到清末,君臣关系以及人们关于君臣关系的想法难道始终完全一样吗?臣僚们口口声声“君王神明,微臣有罪”,他们心里的真实想法是怎样的,普通民众的想法又是怎样的,它们经历了怎样的细腻的难以察觉的变化呢?我之所以注意到这个问题,是受到苏轼《寒食帖》的启发,它前后笔势变换,生动反映了苏轼被贬黄州时期凄苦、愤懑的心情。其中将“君门隔九重”中的“君”字写得既小又潦草,根据笔迹学原理,这反映了他怎样的心态?从上层社会与下层社会相对隔绝的秦汉时代,到民众可以观看、阅读描绘古代帝王故事的戏剧、小说的明清时代,普通百姓对帝王的想象,又发生了多么丰富的变化?
    又如父母与子女的关系、兄弟姐妹之间的关系,亲戚和家族成员之间的关系,从氏族社会风俗尚有残留的先秦时代,到商品经济已有一定规模的明清时代,又发生了多少变化?城镇人与乡下人,南方人和北方人,环太湖流域和沿海地区的人与内地人,在这些方面的生活观念和生活方式又有多少不同,它们之间又曾发生怎样的碰撞?旧道德与新伦理之间曾形成怎样的错综交织的局面,这种现实又在人们的心灵世界中造成了怎样的纠结冲突?中国人习惯于塑造至高无上、至美无瑕的父母之爱、兄弟姐妹之爱的形象。但在中国古代,凡是亲情都被伦理化,伦理既是一种天然亲情,也是一种社会秩序,一种权力。人们对亲情的言说,背后有大量非亲情的考虑,包括名利的考虑。在这些言说里,哪些是真情,哪些是其他?亲情在中国古代经历了一个怎样被神圣化为“天伦”到祛魅回归为“人伦”的过程?
    又例如,中国古代人如何看待家乡?如何看待乡亲?如何看待妇女、儿童?如何追忆童年?如何追忆受教育的经历?关于男性美、女性美的观念发生了哪些变化?南方人如何看待北方人,北方人如何看待南方人?城镇人如何看待乡村人,乡村人如何看待城镇人?对迁徙、远行等的态度有何变化?对山水、动物的认知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对财产的观念发生了哪些变化?农民、士人如何看待商人,商人如何看待农民、士人?中国人如何看待外族人?如何理解梦?如何看待出生、疾病、死亡?祭祀的对象、方式和心态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等等。
    回归生活史、心灵史的古代文学研究有其特点。它不仅为古代文学研究者开启了更广阔的驰骋空间,也对古代文学研究者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要实现古代文学研究向生活史、心灵史研究的回归,首先要求广大研究者、学生以至整个学术界改变学术观念,摒弃过于狭窄的学科意识,无论是选题、立项,还是成果的发表和评价,都不要太在乎是否属于所谓纯文学的研究,确信只要是对生活史、心灵史问题的研究就有意义。同时,它对研究者的知识结构和学术视野也提出了更高要求。研究者不能只了解本学科的知识和信息,而必须注意学习其他学科的知识,努力拓宽知识面,真正做到自然而然的跨学科研究。又次,它对研究者的理论修养和思维能力也提出了更高要求。既然研究的不是纯文学的问题,就不能再依附于某种现存的文学理论和概念,不能再套用常见的文学研究模式和框架,而必须根据问题本身的实际情况,援用某种理论思路,或仿拟某种理论思路,或创立某种理论思路,搭建研究框架。再次,它对研究者收集材料的能力也提出了更高要求。生活史和心灵史的研究,往往从一个具有典型意义的文本或事件入手,扩展开去,汇集各个领域所有相关材料,从中提出问题,发现其中的内在联系,从而得出新的结论。如研究古代人对于个人生活空间的感受,就必须从诗文别集、史书、笔记、小说、戏剧、神话传说、方志、绘画、地图、雕刻、建筑等各种文献、文物中搜集资料,因此研究者必须掌握跨学科、跨语种收集材料的方法,并善于组织材料,善于将历史场景的生动丰富性与理论概括的逻辑清晰性结合起来。另外,它对研究者的解读文本的能力也提出了更高要求。文本细读变得更为重要,因为生活就藏在细节中,心灵就藏在细节中。中国古代文学,以至所有的文字书写,都有粉饰、伪饰的习惯,不太直接、准确地揭示生活和心灵的真相。研究者必须分析、揭示这种伪饰下的真相,这既是一种挑战,也正是这种研究的魅力和价值所在。
    最后要说明的是,倡导生活史、心灵史的研究,只是为了开辟一条古代文学研究的新路径,拓宽古代文学研究的空间。强调这一方面,绝不是说以往的文献学、文学史、文学思想史等方面的研究就不能做了。这些方面仍然非常重要,多种研究角度、研究方法自可并存,相互配合,以共同构筑古代文学研究繁荣兴盛的景象。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