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古代文学 >

虚构与志怪:谶纬神学话语制作的实质特征——谶纬与先唐小说关系研究之一(3)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西北师大学报》2013年 刘志伟 王翠红 参加讨论

    三、谶纬神学话语的“志怪”特征
    谶纬神学假托其著作权出于孔子,宣称谶纬制作的功用在于以“纬”配“经”,实际隐含着其以“神道设教”为旨归的制作谋略:一方面,标榜依托孔子及儒家经典使其获得神学制作的合理正当性,代神立言及其所谓神性立言,更使其得以从根本上摆脱对经学话语“述而不作”成规的制约,获得随意解释、刻意强力神化孔子和儒家经学思想,突出渲染神秘主义色彩,虚构创发和炫奇志怪的自主权,从而能够或刻意放大改写夸饰孔子及儒家经典中与天命神学有关的零星内容,或仅将孔子及儒家经典视为其神学虚构夸饰的根苗与由头,或歪曲甚且完全偏离孔子及儒家经典之本真精神,而出之以神奇怪诞言说;另一方面,利用神学隐晦神秘特质,也走向改写、甚至解构既定的原始神话、原始宗教文本,从而使其能够将不为“五经”与原始神话、原始宗教文本所包容的阴阳五行、天人感应学说等作为其神学构建的重要内容,也使其甚至将神学构建视野,放到当时所能及的自然、人事及知识价值系统内的一切关涉神奇怪异的内容方面,凡此种种,就使谶纬神学制作具有了实质意义上的突出的“志怪”特征。
    谶纬神学对“感生”、受命神话的系统化制作,“志怪”色彩明显。纬书中的“三皇五帝”、历代创业帝王及文化圣人孔子的诞生全异于常人,系有“感”而“孕”生。“三皇五帝”皆为“感生”,如:伏羲(木德):“大迹出雷泽,华胥履之,生伏犠。”[1](《诗纬·含神雾》,P461)神农(火德):“少典妃安登,游于华阳,有神龙首,感之于常羊。生神子,人面龙颜,好耕,是谓神农。”[1](《春秋纬·元命包》,P589)黄帝(土德):“大电光绕北斗枢星,照郊野,感附宝而生黄帝。”[1](《诗纬·含神雾》,P461)少皥(金德):“大星如虹,下流华渚。女节梦接,意感而生朱宣。”[1](《春秋纬·元命包》,P590)颛顼(水德):“瑶光如蜺贯月,正白,感女枢,生颛顼。”[1](《诗纬·含神雾》,P462)帝喾(木德):(阙)。帝尧(火德):“庆都与赤龙合昏,生赤帝伊祁,尧也。”[1](《诗纬·含神雾》,P462)帝舜(土德):“握登见大虹,意感而生帝舜。”[1](《诗纬·含神雾》,P462)帝禹(金德):“禹,白帝精,以星感修纪,山行见流星,意感栗然,生姒戎文禹。”[1](《尚书纬·帝命验》,P369)商、周始祖及贤君王也皆为“感生”:契、汤(水德):“玄鸟翔水遗卵,娀简易拾吞,生契,封商。”[1](《尚书纬·中候》,P409)“扶都见白气贯月,感黑帝生汤。汤之先为契,无父而生。契母与姊妹浴于元丘水,有燕衔卵堕之,契母得,故含之,误吞之,即生契。”[1](《诗纬·含神雾》,P462)后稷、文王(木德):“后稷母为姜嫄,出见大人蹟而履践之,知于身,则生后稷。”[1](《诗纬·含神雾》,P463)“太任梦长人感己,生文王。”[1](《诗纬·含神雾》,P463)对“素王”孔子和汉朝始祖刘邦的出生,更是不厌其烦地为其披上“感生”的神秘面纱。
    帝王的受命也伴有种种神异征兆,如黄帝时,“河龙图出,洛龟书威,赤文像字,以授轩辕”[1](《尚书纬·中候》,P399);帝尧时,“荣光出河,龙马衔甲,赤文绿色,临坛吐甲图”[1](《尚书纬·中候》,P402)。
    这些关于所谓“圣王”、“素王”的“感生”、受命神话,叙事简略,故事情节相对单薄,但比之原始“感生”神话,显然更富有“志怪”叙事创造的自觉意识,有很强的奇幻、怪诞性,易于深入人心,达成“神道设教”的效果⑧,“感生”神话也由此成为六朝志怪小说的一个重要母题。
    《白虎通义·圣人篇》说:“圣人皆有异表。”纬书中所记载的“三皇五帝”,如天皇、地皇、人皇、伏羲、神农、黄帝、颛顼、尧、舜、禹等人以及“素王”孔子,全以怪诞的面目出现。如:天皇:“天皇氏十二头”[1](《河图》,P1218),“天皇九翼,题名旋复”[1](《河图·括地象》,P1094),“天皇,颀羸三舌,骧首鳞身,碧驴秃揭”[1](《洛书·灵准听》,P1257);地皇:“地皇十一头”[1](《河图》,P1218),“地皇十一君,皆女面龙颡,马踶蛇身”[1](《洛书·灵准听》,P1257);人皇:“人皇龙身九头,骧首达腋。……九男相像,其身九章”[1](《洛书·灵准听》,P1257);伏羲:“伏羲大目,山准日角,衡而连珠”[1](《孝经纬·援神契》,P964);神农:“神农长八尺有七寸,弘身而牛头,龙颜而大唇,怀成钤,戴玉理”[1](《孝经纬·援神契》,P965),“女登生神子,人面龙颜”[1](《春秋纬·元命包》,P590);黄帝:“黄帝身逾九尺,附函挺朵,修髯花瘤,河目龙颡,日角龙颜”[1](《孝经纬·援神契》,P965),“黄帝龙颜,得天庭阳。上法中宿,取像文昌。载天履阴,秉数制刚”[1](《春秋纬·元命包》,P590);少皥:“少昊秀外龙庭,月悬通明”[1](《河图·握矩纪》,P1145);颛顼:“颛顼并幹,上法月参。集威成纪,以理阴阳”[1](《春秋纬·元命包》,P590),“颛顼渠头并幹,通眉带午”[1](《河图·握矩纪》,P1145);帝喾:“帝喾骈齿方颐,庞额珠庭,仳齿戴干”[1](《河图·握矩纪》,P1145);帝尧:“尧鸟庭,荷胜,八眉”[1](《孝经纬·援神契》,P965),“(尧)丰下兑上,龙颜日角,八采三眸,鸟庭荷胜,绮表射出,握嘉履翌,竅息洞通”[1](《洛书·灵准听》,P1258);帝舜:“舜龙颜重瞳,大口,手握褒”[1](《孝经纬·援神契》,P965);帝禹:“禹身长九尺有只,虎鼻河目,骈齿鸟喙,耳三漏,戴成钤,怀玉斗,玉体履己”[1](《洛书·灵准听》,P1258);商汤:“汤臂四肘,是谓神刚,象月推移,以绥四方”[1](《春秋纬·元命包》,P592);文王:“文王四乳,是谓含良”,“文王龙颜,柔肩望羊”[1](《春秋纬·元命包》,P594);孔子:“仲尼海口,言善食海泽也”,“仲尼龟脊”,“夫子骈齿”,“仲尼虎掌,是谓威射”,“仲尼斗唇,舌理七重”[1](《孝经·钩命决》,P1011),“孔子长十尺,大九围,坐如蹲龙,立如牵牛,就之如昴,望之如斗”[1](《春秋纬·演孔图》,P576)。“这些形象是‘人与自然这两个因素的怪诞的混合’,既表现为自然的拟人化,也表现为人的拟物化。”[10]描绘人的外貌的动物特征,乃是人类始祖的图腾特征的残留,是原始自然崇拜、动植物崇拜的产物。纬书对人物形象的“志怪”描绘,对小说虚构性的强化有着重要的意义。同时,纬书中受命帝王及文化英雄奇异怪诞的形象,也对后来小说人物形象的创造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成为小说和戏剧中人物“脸谱化”的滥觞。所谓的“帝王之相”,也就由此演化而来。
    另外,纬书中也记载有为数不少的自然灾异现象,如日食、月食、旱涝灾害等,大多与“人事休咎”紧密相连。当然,其目的并不在于对这些自然现象作客观记录,而是将自然现象与社会人事有机结合,反映了当时对自然界灾异现象的态度,自然现象对人事的影响等等,相当于后世小说中的广义的社会环境描写。
    谶纬神学制作以“神道设教”为旨归,并在实质上具有“志怪”特征,这使其彻底背离了经学话语系统理性明晰的建构模式,在很大程度上颠覆、解构了经学话语建构目的论,与原始神话、宗教的生成、制作模式也有了质的不同。正因如此,历代对谶纬神学内容的博杂凌乱,多怪异、荒诞不经的虚妄之说多有批评,刘勰《文心雕龙·正纬》予以彻底否定,胡寅也认为:“纬书原于《五经》而失之者也,而尤紊于鬼神之理,幽明之故。”⑨而就文学视野观之,刘勰《文心雕龙·正纬》在否定谶纬做“伪”的同时,对其所具有的文学价值及其对后世文学创作的重要影响给予充分肯定:“若乃羲、农、轩、皞之源,山渎钟律之要,白鱼赤乌之符,黄金紫玉之瑞,事丰奇伟,辞富膏腴,无益经典而有助文章。是以后来辞人,采摭英华。”实乃千古不刊之论。“志怪”色彩明显的谶纬神学制作,其价值显然未可予以全盘否定,其对文学创作尤其是对“志怪”小说的重要影响意义,值得予以高度重视。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