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现代文学 >

郭沫若的科学思想及其时代价值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光明日报》2012年11月1 四川省中国特色社 参加讨论

11月16日是我国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杰出的诗人、戏剧家郭沫若诞辰120周年。郭沫若在历史学、考古学、古文字学等多个领域留下了丰厚著述,产生了深远影响。邓小平称之为继鲁迅之后“我国文化战线上又一面光辉旗帜”。新中国成立后,郭沫若担任过中央人民政府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兼文化教育委员会主任、中国科学院院长、中国科技大学校长等职务,直接从事科技教育政策制定和管理,这些工作使他的科学思想不断升华,进而形成了包括科学技术的价值、科学精神、科学与民主、科学与文艺、科学发展的条件等在内的比较完整的科学思想体系。郭沫若担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校长达20年,倡导科研与教育一体化、倡导兼容不同学派、倡导理工科学生重视中国语文的学习,为新中国培养了大量具有想象力和创造力的高科技人才。郭沫若始终把科学技术看作是推动生产力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决定性力量,始终关注着科学精神的培养,并提出了很多创造性的见解。传承和弘扬郭沫若的科学思想,对于我国实施创新驱动战略,促进科技教育全面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郭沫若科学思想的主要内容
    

    “接受科学”,走“科学的中国化”之路,“以文学化为其手段”和以“政治的民主化为前提”,是郭沫若科学思想的核心。
    一是充分肯定科学技术的价值。郭沫若始终把科学技术看作是推动生产力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决定性力量,认为科学技术是现代化的关键。他说:“一切要近代化,也就是一切要科学化。”建国伊始,郭沫若作为科学工作的领导人,提出科学要面向经济建设的方针。1950年1月,他在《科学通报》发刊词中指出:中国科学院要“团结并组织科学工作者走上集体化的道路,与生产实际密切配合,这样来促进生产建设的发展和科学研究本身的发展”。
    二是大力倡导科学精神的培育。郭沫若认为,科学精神是认识客观真理,为人类生活的幸福服务的精神,科学精神实际上也就是批评精神。“科学之为科学……而是因为它与一切非科学不同,要接受实践的检验,要在经验事实的发展中不断发现自己的错误,否定或证伪自己,以便过渡到新的理论。”他在上世纪40年代为上海“大众科学丛书”作序,提出“科学在今天是我们的思维方式,也是我们的生活方式,是我们人类精神所发展到的最高阶段”。
    三是主张科学与民主的统一。郭沫若的科学思想是与民主思想联系在一起的。他认为,“民主与科学,在本质上并不是两种对立的东西,科学的思维与方法用之于实际生活的处理便成为民主……科学是始于人民终于人民的,故科学精神实质上也就是民主精神。”郭沫若提出发展中国的科学事业,必须走政治民主化的道路。在《“五四”课题的重提》一文中,他特别指出:“只有实现了政治民主化,学术研究得到自由,科学者的生活得到保障,一切都以人民为对象,科学才能够脱掉买办性质,而不致遭受恶用。科学精神也才能够得到鼓励而发扬起来。”
    四是提出“科学文艺化”的重要思想。郭沫若的学术生涯充满着科学思维与艺术思维的通融,“科学文艺化”是郭沫若科学思想中的特殊认识。他从时空论的视角提出“科学的方法告诉我们:我们要研究一种对象总要先把那夹杂不纯的附加物除掉,然后才能得到它的真确的,或者近于真确的,本来的性质。”他强调,文艺和科学都必须蕴含科学的精神,“我是想把科学和艺术在一定程度上结合起来。”《科学的春天》一文融汇着科学思维和艺术思维,提出“科学也需要创造,需要幻想,有幻想才能打破传统的束缚,才能发展科学”,“不要把幻想让诗人独占了”。
    五是深刻揭示了科学发展的必要条件。20世纪50年代,郭沫若认为社会主义制度为科学技术现代化的实现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应用科学与理论科学是相辅相成的,学术性的百家争鸣“在实际上正是促进学术发展的原动力”,强调应该允许不同学术观点的存在。同时,郭沫若认为重视科学人才的培养工作是科学发展的关键,提出“大力培养科学研究的新生力量,以壮大科学工作的队伍,是发展我国科学事业,保证我国建设进程的重要环节”。他满腔热情地关怀青年一代的成长,建议“我们年轻的科学家应该懂点文学,而年轻的文学家应该懂点科学”。
    郭沫若科学思想的时代价值
    

    虽然郭沫若生活、成长、思索的那个时代距今已经有不短的时间,但他的科学思想对当代中国进行的现代化探索,仍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一要更加深刻地认识科学技术的重要价值,坚定不移地推进创新驱动战略。党的十八大指出,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必须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把“理论必须联系实际”作为根本原则,大力推动产、学、研一体化,充分发挥科技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调整经济结构中的支撑引领作用,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奠定坚实基础。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必须把“大力培养科学研究的新生力量”作为关键环节,把培养创新型人才作为“科教兴国”、“人才强国”的头等大事,努力建设一支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创新人才队伍,为推进中国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的人才支撑。
    二要更加积极地营造浓厚的民主氛围,着力形成科学文化事业发展的强大活力。“五四”时期的思想先驱们,高举科学与民主的旗帜,提出了两者并重的观点。郭沫若曾在《“五四”课题的重提》一文中指出:“要继续‘五四’运动精神,加紧解决我们的悬案:接受科学并发展民主。”党的十八大强调“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发扬学术民主、艺术民主”。当前,要加快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发展更加广泛、更加充分的人民民主,提倡不同观点和学派充分讨论,积极支持不违背科学精神的“奇思妙想”和“异想天开”,着力营造积极健康、宽松和谐的浓厚氛围,为科技发展创造环境。
    三要更加充分地发挥科技为民的重要作用,增进人类的幸福生活。郭沫若把“增进人类的幸福生活”作为科学事业发展的最终目的,深刻地揭示了科学事业发展的本质属性。当前,我们必须坚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牢固树立和不断强化科技为民理念,大力倡导科学精神、传播科学思想、普及科学知识、传授科学技能,不断提高人们学科学、用科学的能力,使科学真正成为人们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的强大武器。要紧密结合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实际,大力加强关键领域和重要环节的科技创新,推进科技资源优势向经济发展优势转变,不断通过科技为人民群众创造更大福祉。
    (执笔人: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刘福敏、李后强)

 

责任编辑:张雨楠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