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古代文学 >

论《水浒传》不同版本的文学价值——以评林本和贯华堂本为中心(2)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文史哲》2013年4期 涂秀虹 参加讨论

    
    金圣叹是高水平读者之极致,他对《水浒传》精致文本的条分缕析成为我国古代小说理论的典范,至今为叙事理论的讨论者奉为圭臬。为了结合金圣叹的评点,我们以贯华堂本为参照,同时结合容与堂本,对比评林本之叙事,以讨论不同读者定位的文本形态和艺术价值之差异。
    评林本写人,多有语言动作的描写,人物心理也多有表现,但是,由于减省文字,往往只关注情节进展,失却语言动作曲折细致的内涵。比如评林本卷三“朱贵水亭施号箭,林冲雪夜上梁山”描写王伦的心思一段,贯华堂本和容与堂本文字一样,把王伦的心理刻画得层次分明。“不及第的秀才”比“秀才”,表达更为准确,既是王伦形象的注脚,又隐含了叙事者的情感态度和评价。“合着杜迁来这里落草,续后宋万来,聚集这许多人马伴当”,既说明了梁山泊逐渐发展的过程,又通过人物心理对必要的事件背景作了补充。“京师禁军教头”,又加一句“必然好武艺”,王伦忌才之心很明确。因是个“不及第的秀才”,又“没十分本事”,所以怕被“占强”,比评林本所说的“不便”明确,事件叙述合乎情理。然而王伦又有点儿顾忌柴进之恩,但为了免除后患,也顾不得这些了。比评林本多了这一笔,既对上文柴进推荐有个交代,又点明王伦乃忘恩负义之性格,为后文作铺垫。
    次写林冲捉拿“投名状”的三天经历,评林本与贯华堂本相比差异很大。
    贯华堂本写得很细。评林本直接写“次早起来”,贯华堂本则先交代“林冲到晚,取了刀仗行李,小喽啰引去客房内歇了一夜”,以承上启下,并以“刀仗行李”照应下文腰刀、朴刀、包裹等。评林本写“林冲次早起来吃饭”,无感情色彩,而贯华堂本仅多一两个字:“次日早起来,吃些茶饭”,就使得王伦之冷淡、林冲之可怜,立刻如在目前。并且贯华堂本接着还三次写到林冲的吃饭,通过这一细节表现林冲英雄失路的可怜:第一天晚上空手回到山寨,被王伦说得“心内自己不乐,来到房中,讨些饭吃了,又歇了一夜”,金圣叹评曰:“冷淡可怜。一‘讨’字哭杀英雄。”(14)“次日清早起来,和小喽啰吃了早饭”,金圣叹评曰:“早饭便和小喽啰吃,哭杀英雄。”第三天,“天明起来,讨些饭食吃了”,金圣叹评曰:“一讨犹可,至于再讨,胡可一朝居耶?”贯华堂本写林冲早上起床的时间一天比一天早,第一天“次早起来”,第二天“清早起来”,第三天“天明起来”,如此表现人物的处境和心境。
    贯华堂本详细描写林冲的语言、动作、心理活动,充分表现林冲寄人篱下的委屈、可怜。而且,三天的等待写得虽简单,但各自不同,人物情感、故事情节起伏变化,文字错落有致。如第一天的经历,评林本只有一句:“等候一日并无人过,林冲闷闷回寨。”而贯华堂本则写林冲“早起”,和小喽啰过渡到对岸,在僻静小路上等候了一天,从早到晚,短短几句话,把一天难捱的等待表现得有时间、有地点、有动作、有神态。继而写林冲回到山寨跟王伦的对话,“林冲再不敢答应”,把英雄的可怜写得凄凄惶惶。第二天写林冲“清早起来”,小喽啰提议到南山等候,两人潜伏在林子里,午后终于有人经过了,却是三百多人的大伙,林冲感叹晦气,小喽啰安慰他说还有一日限,但到山上见到王伦,态度比前一天更坏。小喽啰的安慰更点明时间的紧迫,而王伦的“笑”比骂还更逼人,“林冲不敢答应,只叹一口气”,这无言的叹息更把英雄的无奈表现得深沉可叹。继而写林冲仰天长叹,把规定情境中人物的心理写得具体、深刻,令人感慨。第三天林冲起得更早,“天明起来”,先“打拴了那包裹,撇在房中”,可见林冲不抱什么希望了,果然等到日中还没个人路过,林冲正想趁天色未晚取行李走路,小喽啰突然发现有人来了。这一段叙事的主要目的仍然是层层深入表现林冲的可怜可悲,也表现王伦步步紧逼的可恨可叹,但似乎无意中自然而然表现了情节的突转急变,小说作者运用这种铺叠蓄势的叙事技巧已是娴熟自在,技巧天成而让人浑然不觉,这就是《水浒传》繁本叙事所达到的艺术境界。
    对于王伦,评林本中只一次写到这三天里王伦的态度,即第二天晚上王伦说了一句话:“若明日再无,不必相见。”如此当然也能见出王伦的逼迫,但是远没有贯华堂本令人讨厌愤恨的效果。贯华堂本写了王伦两个晚上的态度。第一个晚上,王伦问道:“‘投名状’何在?”林冲答道:“今日并无一个过往,以此不曾取得。”王伦道:“你明日若无‘投名状’时,也难在这里了。”林冲再不敢答应,心内甚是不乐。对此王伦的语言,金圣叹评曰:“自限三日,此处又思缩去一日,秀才心数,往往如此。”容与堂本评曰:“讨死。”袁无涯本评曰:“可恨。”这些评语都感觉到人物语言对人物性格的细腻表现,以及小说情节的细针密线——王伦就是此时种下他后来被杀的种子的。第二个晚上,王伦说道:“今日‘投名状’如何?”林冲不敢答应,只叹了一口气。王伦笑道:“想是今日又没了。我说与你三日限,今已两日了。若明日再无,不必相见了,便请挪步下山,投别处去。”王伦之“笑”,令人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可想见他笑得很邪恶,英雄无奈叹气,他却是“笑曰”,因为他很开心很得意,这林冲眼看着就要乖乖地被赶走了。容与堂本夹批:“胡说。却不是该死!”王伦被写得越可恶,林冲也就被映衬得越可怜,后来林冲杀王伦也就越水到渠成、合情合理,一笔写两人,于情节则“隔年下种”。这就是《水浒传》叙事纹理之细致,这样的叙事水平,中国古典小说中唯有《红楼梦》可与之媲美。
    就是“跑龙套”的小喽啰,贯华堂本都写得很有形象。小喽啰一次次地提建议、安慰林冲,帮助林冲,连小喽啰都比王伦宽容友善,王伦绝非英雄之辈不言而喻。这就是繁本的叙事,连细枝末节都尽其精致地描摹。而在评林本中,次要人物的语言行动若于情节进展关系不大,则往往被省略了。
    人物形象的性格和精神气质,无不是通过人物语言动作表现出来的,往往一个精彩的细节描写就能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从而让我们记住了这一典型形象。比如鲁达,是三十六人中的“上上之人”,是《水浒传》倾力塑造的第一位英雄形象。繁本写鲁提辖喜爱史进英雄,不耐烦李忠的琐碎,酒楼上听金氏父女诉说委屈,义愤填膺打抱不平,资助金氏父女回乡,到客店打发金氏父女出门,怒打小二,戏弄激怒郑屠,三拳打死郑屠,婉曲细致、层层深入写其性格,把鲁提辖的个性展现得有层次有深度有神韵有趣味。而评林本之行文,基本情节都有,但每一段落甚至每一句话都比繁本简略,从塑造人物形象的角度来说,主要就是缺乏人物语言动作的生动呈现和细节描写。对于鲁提辖形象的塑造,评林本只是勾勒出人物大体形象,远没有繁本的多层次皴染,因而缺乏气质神采。
    “《水浒传》并无之乎者也等字,一样人,便还他一样说话,真是绝奇本事。”(15)鲁达出身军人,其修养、职业注定他不是个雅士,他的身份地位修养很直观地从他粗俗的口吻与举止中体现出来,这是繁本写人非常传神之笔,但在评林本中往往没有这一类的声口动作描摹。比如,金老介绍镇关西是谁,鲁达听了道:“呸!俺只道……”这一“呸”字,生动地传达出鲁达的神情口吻,也表现出鲁达的身份性格修养,真是表现特定时代特定环境特定人物的绝好材料。但是,评林本就没有这一“呸”字。又比如,三人酒后分手一段,贯华堂本写道:“三人再吃了两角酒,下楼来叫道:‘主人家,酒钱洒家明日送来还你。’主人家连声应道:‘提辖只顾自去,但吃不妨,只怕提辖不来赊。’三个人出了潘家酒肆,到街上分手,史进、李忠各自投客店去了。只说鲁提辖回到经略府前下处,到房里,晚饭也不吃,气愤愤地睡了,主人家又不敢问他。”
    而评林本则是这样写的:“三人又吃了两角酒,还了酒钱,三人出了潘家酒店,到街上分手各回。”
    评林本大概认为,像鲁达这样的英雄是不会赊账欠钱的,所以赊茶钱赊酒钱两处细节都没有。但事实上提辖赊账欠钱,是当时市井生活的生动写真,鲁达与店主的对话,生动逼真地再现了当时的生活图景,这样写,使得鲜活的英雄人物活动在鲜活的历史之中,是很有意味的文学描写。并且,繁本所塑造的江湖好汉,包括鲁达在内,都不是高大全的英雄形象,而是活生生的市井人物,就像生活中真实的人物那样有其优点和缺点。可见繁本写人已经达到了“美丑泯绝”的较高层次的审美水平。“美丑泯绝”的审美原则源于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思辨,表现出人们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审美体验的发展。
    贯华堂本写鲁达回到住处,气愤愤的,连饭都不吃就睡了。如此疾恶如仇,为别人的事情如此气愤,可见他的单纯可爱,和打抱不平的一腔热血。这也是塑造鲁达性格形象非常生动的一个细节,但评林本则阙如。
    又如,写金氏父子离店后,“且说鲁达寻思,恐怕店小二赶去拦截他,且向店里掇条凳子,坐了两个时辰,约莫金公去得远了,方才起身。径到状元桥来”。贯华堂本这一段描写表现了鲁达性格之重要一面:粗中有细。这是鲁达形象区别于《水浒》中其他鲁莽英雄形象的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因此,对于塑造鲁达个性化的人物形象是非常重要的一笔。但简本却简化了鲁达的这一动作,相关段落只写了这么一句:“鲁达就去竟投状元桥下。”
    繁本中不仅主要人物性格形象鲜明,就是次要的过场人物,也都寥寥几笔就能描绘出生动的形象,可见小说作者之笔力。如史进,是江湖上有名的英雄,从资助金老十两银子的语言动作中就表现出他豪爽的性格。而李忠,则比较小气,小说也通过他的语言动作表现其性情,并通过鲁达的语言动作作了烘托和评论。贯华堂本写:“鲁达看着李忠道:‘你也借些出来与洒家。’李忠去身边摸出二两来银子。鲁提辖看了,见少,便道:‘也是个不爽利的人!’鲁达只把这十五两银子与了金老,分付道:‘你父子两个将去做盘缠,一面收拾行李。俺明日清早来发付你两个起身,看那个店主人敢留你!’金老并女儿拜谢去了。鲁达把这二两银子丢还了李忠。”贯华堂本这一“摸”一“丢”二字用得极好,既写李忠,也写鲁达,两人的性情都描写得特别富于动感。相应的这段文字评林本是这样的:“(鲁达)又去谓李忠曰:‘你也借些。’李忠只有二两。鲁达只把这十五两与金老儿。分付:‘你将去做盘缠,一面收拾行李,明早我来分付你起身。’金老并女儿拜别去了,鲁达把这二两银子还了李忠。”评林本中没有两人语言的描写,也没有说明鲁达为何不用李忠的二两银子,更没有“摸”和“丢”这样如在目前、生动深刻的性格化动作描写。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