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现代文学 >

郑孝胥的两首佚诗及有关经历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社会科学战线 1990年05月 赵沛霖 参加讨论

在清末至满洲国这段历史时期的诸多风云人物中,大概要数郑孝胥(1860-1938)最为活跃。他少年得志,风流倜傥,二十岁时即补博士弟子员,翌年考取乡试第一名解元。后深得实权派人物李鸿章、张之洞、沈葆祯等人的赏识,充当他们的幕僚,为他以后的飞黄腾达、“建功立业”打下了基础。
    郑孝胥工诗文、善书法,常以其才干、文思令同辈忌羡。他一生作诗不停,数量颇丰,大部分收入《海藏楼诗集》(十三卷本),其余多散佚。近翻阅斗山山人《记女伶金月梅母女事迹》(稿本,未刊行,大约写于二十年代,现藏于天津社会科学院图书馆)一书,发现佚作两首,现抄录并略作介绍如下:
    其一:
    人生聚散亦常理,海波茫茫情曷已!三月桃花歇浦红,有人怕过春晖里。
    这是光绪三十二年(1906)郑孝胥为其外室金月梅(1878-1924)乘舟离沪赴烟台的送行之作。金月梅是清末民初活跃于京、津、沪的著名京剧演员。父亲是清淮军下层官吏,月梅随他居旅顺。中日甲午战争以后,家道败落;她辗转流落至上海,先随邻居学戏,后下海。她在京剧演出实践中不墨守成规,勇于创新,对京剧演出的很多环节进行了大胆改革,取得了轰动全国舞台的艺术成就,被著名戏剧家洪深称之为“一个极有演戏天才的女伶”。(见洪深《从中国的新戏说到话剧》)
    正当金月梅在上海刚刚唱红之际,郑孝胥与她相识于梨园。时郑孝胥已三十七、八岁,早已完婚生子,为追求享乐颇热中于金月梅,并于光绪辛丑(1901)收她作外室。先住上海后移居烟台。郑孝胥宦游四海,时就金月梅处欢会。金月梅与郑孝胥生一女,名少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广西农民与哗变清军联合起来,掀起了声势浩大的反抗清朝统治和法国帝国主义的斗争,郑孝胥率武建军驻札龙州“平乱”并在那里筑屋数间,准备将金月梅接来、后因金月梅之母反对未能成行。
    郑孝胥镇压农民起义有功,深得清廷和法国殖民者的赏识,除被授予双龙宝座勋章之外,还先后得到十五万金的体禄。郑孝胥用这笔钱为金月梅在上海春晖里买下宅邸,以备金屋藏娇。
    金月梅自烟台来沪后即住于春晖里,郑孝胥时常来此。“苏堪(郑孝胥字苏堪——引者)善谈,月梅亦善谈,并教月梅读书习字,且学为小诗。苏堪亦常于月梅处作书,积之久,已盈笥。”(稿本《记女伶金月梅母女事迹》,下同)对此,郑孝胥正室非常不满,家庭矛盾时有发生。郑孝胥深深为之烦恼,曾一度产生避世之念:“自思余辛苦半生,今竟以家庭之故,致增烦恼,不如舍去家室,作世外人之为愉也。”对此,金月梅十分同情,主动提出“去妾”。郑孝胥反复权衡,提出让金月梅回烟台旧居,许以每年四千元的生活费,并说“余仍侯有机会时来烟台与卿欢聚”。临行,送至港口,金月梅依依不舍,郑孝胥亦谓之动情,遂于其女金少梅照片背面题写了上面那首诗。
    诗中歇浦,即今黄浦江,又称春申江,省作申江,因楚春申君黄歇得名。春晖里,金月梅在上海住址。时郑孝胥正室在沪上南阳里,为大公馆;金月梅春晖里住所即在其附近,为小公馆。“有人”句为月梅离去,空留居室,引起无限伤感之意。
    其二:
    立之好书兼好读,读破万卷唯有诗。诗人得句若神助,余事谈艺尤恢奇。少年风流往不返,梦中莫话双清馆。收拾平生用世心,放浪名山未为晚。
    这是郑孝胥赠其故友周立之之诗,大约写于上一首诗的十几年之后。
    在郑孝胥初识金月梅并热烈追求之际,其友人周立之对金月梅也颇属意,并“极情殷报效”,屡送秋波。这使郑孝胥十分愠恼,耿耿于怀,十几年后仍不能忘怀,于周立之五十初度之际,特写此诗,重提旧事加以揶揄。“少年风流”云云是指他们与金月梅之间的风流韵事。“双清馆”是金月梅在上海迁入春晖里之前的住所,郑孝胥钟爱金月梅,称之为“双清馆主”,“盖取梅月双清之意”,其住所因此得名。郑孝胥后来为朝廷重臣和伪满洲国的国务总理大臣,感到昔日与女伶的艳事颇不光彩,因而对之讳莫如深。《海藏楼诗集》中有好几首与周立之唱和的诗,对这件事多加以回避,只有卷十一《赠周立之》有句“二十年来周立之,休提往事只论诗”,对此事稍有触及,但写得十分笼统。彼此心照不宣,内中原委,局外人是难知底里的。
    对于郑孝胥与金月梅后来的关系,稿本《记女伶金月梅母女事迹》也有交代:
    金月梅告别郑孝胥赴烟台后,乃眷恋于郑孝胥;郑孝胥也不断有书信、题诗相赠。金月梅对这些诗十分珍惜,“认为虽未得现金(即郑孝胥许诺给金月梅的年生活费四千元——引者),得读郑郎之诗,胜于现金多矣。”但是郑孝胥仅此而已,不但人始终未至烟台,而且以钱财“均在夫人手中,无计可得为由”,四千元生活费的应允始终未有兑现。金月梅在万般焦灼中等待数月,终因生活无着,在其母的逼迫下改嫁他人,并再度下海,重操旧业。后来她定居天津,并不时到北京、上海等地演出,为京剧的发展作出了自己的贡献。民国初年,郑孝胥来天津,与金月梅邂逅相遇,郑避之犹恐不及,更谈不上什么恢复关系了。
    郑孝胥以一风流名士和显宦,对于一个富于艺术天才的女伶金月梅始乱终弃,不但影响了她的艺术青春,而且影响了她的一生(后来金月梅堕落)。至于对其亲生女儿金少梅,出于维护自己的体面和尊严,竟至不敢公开承认。可以看出,稿本《记女伶金月梅母女事迹》所记载的这段经历,对于我们了解和评价郑孝胥的思想、人品和生活道路都有一定的意义。
    

责任编辑:张雨楠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