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与艺术之间的关系在重构中变得更加紧密,文学母体的理论意义与艺术价值强势回归。近些年来,在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下,文学在整个文化艺术领域的价值和意义有被矮化的趋向。但随着文艺座谈会的召开,全社会又重新认识和评估文学的价值,其中文学理论批评也随之昂扬起来。” 五年来,我国文学理论批评发生重大变化,进步显著,方向更明确,视野更开阔,标准更科学,问题更集中,人才更整齐,为当代中国文学理论与批评话语体系的构建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文学理论批评的政策导向更加明确,思想武器资源更加丰富,并与学术研究紧密互动、相得益彰。文艺评论的发展离不开民族国家社会发展的大环境,离不开党和国家强有力的政策支持。五年来,党和国家对包括文学在内的文艺发展格外重视。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和在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开幕式上的讲话,中央颁布的《关于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意见》和关于全国性评奖改革的意见等,都对包括文学理论评论在内的文艺理论评论提供了丰富的理论资源和批评标准依托,对文艺评论的作用与地位,使命与责任,方式与方法,都做了很多精辟的论述,廓清了一段时间以来人们对文艺理论评论的某些浅表和偏颇的认识,不仅指出了前进的方向,也大大提振了文艺评论界的底气和士气。 第二,文学与艺术之间的关系在重构中变得更加紧密,文学母体的理论意义与艺术价值强势回归。近些年来,在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下,文学在整个文化艺术领域的价值和意义有被矮化的趋向。但随着文艺座谈会的召开,全社会又重新认识和评估文学的价值,其中文学理论批评也随之昂扬起来。比如,这几年火爆异常的概念 “IP(知识产权)”,尽管最先是在影视艺术界萌芽,其实“IP”是包括文学作品在内的多种艺术形式,如漫画、动画、电影、话剧、游戏等。但经过理论评论和市场的检验发现,如果一个IP没有足够的文学性,如果一个IP不能利用文学思维进行艺术呈现和转化,这个IP很难形成一整条产业链,衍生更多文化产品,也就很难实现价值的最大化。正是借助“IP”这一概念,人们重新认识到了文学是一切艺术的母体这一客观事实,进而在理论上对文学与艺术之间的关系也有了新的阐发。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