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是我国文艺批评与理论研究的灵魂和指导思想,也是繁荣和发展我国文艺事业的根本保证。为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论学科建设,加强马克思主义文论研究与当前社会现实和创作实际的紧密联系,促进当代中国文艺批评健康发展,6月24—25日,全国马列文论研究会与西北师范大学文学院联合举办全国马列文论研究会第二届理事会暨“马克思主义与当前文艺批评”学术研讨会。与会学者结合当前我国文艺创作实践,就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发展进行了研讨。 把握当下中国时代精神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文艺事业蓬勃发展,题材多样的文艺作品井喷式涌现。然而,在众多的文艺作品背后也存在着“有数量缺质量、有‘高原’缺‘高峰’”的现象。那么,怎样的作品才能成为这个时代的“高峰之作”?伟大的时代呼唤“反映时代呼声、展现人民奋斗、振奋民族精神、陶冶高尚情操的优秀作品”。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党委书记党圣元表示,“当下中国思想文化发展所呈现出来的新态势为学者的反思提供了一种新的参照,文学创作和理论批评应当积极面对现实和回应时代主题”。 在河南大学文学院教授张清民看来,能否创作出“高峰文学作品”取决于作家能否站在时代精神的前沿。精准理解和把握当下中国的时代精神,创作“高峰文学作品”需要不忘初心的人民精神、直面人生的现实主义精神、无私无畏的批判精神。承担时代使命的作家必须具有鲜明的时代意识、敏锐的政治意识、强烈的批判意识、崭新的世界意识、形而上的超越意识。 遵循文艺发展规律、把握时代前进方向、树立正确价值标杆的文艺批评与文艺理论,对优秀文艺作品的产生具有引领和塑造作用。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丁国旗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批评应有历史的、人民的、艺术的、美学的立场和基本观点,同时推动作家更好地创作,帮助读者更好地阅读,还要不断发现和总结文学运动规律,推动文艺理论不断发展。 据党圣元观察,近五年来,尤其是2014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以来,文艺理论批评领域出现了可喜变化,出现了更多承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声音,“正能量”开始聚拢,并且不断得到释放。未来,还需要有力的引导手段以及符合文艺规律的实际工作措施,进一步聚拢、激发主流文学理论批评的话语力量,从而继续推进和不断深化当前文学理论批评领域业已形成的良好局面。 在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张利群看来,文艺批评还需要加强自身建设,增强文艺批评的自觉与自信,更加明确批评家肩负的职责使命,推动文艺批评回归批评本位,重构批评精神与活力。其中,文艺批评不仅需要建立评价机制,而且需要建立文艺批评的价值体系和评价体系。一方面,通过价值体系保障评价机制的健康有序运行,以及评价功能作用的更好发挥;另一方面,通过评价机制更好地推动文艺批评价值体系及评价体系建设。 (责任编辑:admin) |